加强作文评价引领

时间:2022-10-29 10:18:47

加强作文评价引领

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应该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成了当前作文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尽管目前在评价改革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是对于作文评价,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等问题进行探索。

一、作文评价中的误区

1. 评价目的的异化

当前某些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念还没有适时更新,评价目的被异化了,许多教师受到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用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去规范学生活泼舒展、风格迥异的作文,使学生谨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或模式。试问,这样的评价目的、评价观念怎能促进学生写作的发展呢?因此,作文评价改革要顺利进行,必须首先革新评价观念,重塑作文评价的目的。

2. 评价方式单一化

评价主体单一化。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批改、评讲、优劣的评定都是由教师来完成,教师成了绝对的权威。当然,教师评价作文无疑是很有成效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这种以教师独尊的评价方式既不利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甚至懒惰的心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其次,教师的评价即使能做到面面俱到,也只能授之以鱼,而难以授之以渔。再者,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的评价也很难保证公正和客观,由此可见,这种主要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封闭性。

评价形式单一化。传统作文评价大多数以单纯量化的方式描述和评定一个学生写作发展状况,其显著特点就是打分。所以作文本发下来的时候,学生往往看一下分数就算完事,看到高分很高兴,低分就沮丧,很少留意哪里写得好和不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等后果。

3. 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不尽合理

有的教师作文评价起点高,总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在评分中追求选材典型,具体细致,结构完整,生动优美。有的教师则常常用高考优秀作文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用挑剔的眼光评价学生作文,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不能令人满意,这是目前作文评价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作文不应该以“完文”为要求,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写出让老师无可挑剔的作文吗?这样要求过高,学生会觉得作文高不可攀,从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惧怕作文。这对他们学好写作显然是不利的。

有的教师作文评价循规蹈矩,总是按常规思维来评价学生习作,认为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因而对学生稍微出格的习作不屑一顾,横加指责。这样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师的大笔一挥中被扼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比如,如今的中学生由于受网络、影视等传媒的影响,作文中一些语言可能比较奇特,不是很符合常规思维,对此有些教师将之“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可行的。

4. 评价语言抽象空洞,缺乏人文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时没有真情投入,所写的评语显得抽象空洞,评价的套话、空话太多,以至于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读老师的评语。如对好文章的评价无非是“重点突出,中心明确”“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对稍差的文章的评价就是“基本符合题意”“基本能自圆其说”;对差的文章评价则是“结构不完整”“内容单薄”“中心不突出”,等等。这些评语可称为“万能评语”,显得生硬、俗套、古板,缺乏情感交流,尤其缺乏鼓励创新的强大的内驱力,没有充分发挥激励性和启发性作用。

二、作文评价改革策略

1. 革新作文评价观念,明确评价目的,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

写作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应该是通过教师不断地激励、挖掘学生写作中积极因素,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统一的应试作文标准,不太容忍学生的个性,学生作文稍有不同于“时代潮流”或命题者约定的思想便是“出格”,就会给他不及格。这是不合理的,必须改变这种旧的评价观念。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十分完美,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明确评价目的不是过多地挑学生写作的毛病,而是通过不断激励,促进学生写作发展。

2. 优化作文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作文评价应变单向评价为多向评价,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还要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建构一个由学生、教师、家长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包括:

自我评价。实施自我评价,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评的方法。有位教师教给学生如下做法:首先读自己的作文,然后根据自定目标评价这篇作文,自己认为达到或超过了确立的目标,就算获得了成功,就可得“优”,否则得“良”,最后自己写上评语。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和语句,或者写出自己无法突破的困惑,或者写出最不满意的句子,等等。

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 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评价的活动,让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互评作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们不只是爱看别人的作文, 还爱改别人的作文。学生们互相修改、互相评议, 作文水平会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了一下当教师的感觉, 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灵感。

教师评价。教师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评价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做到公平、客观,不以主观好恶,不以兴趣爱好,不凭感觉印象,而要依据作文的客观标准予以评价。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给鼓励和赏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语言要准确、形象、生动,富有真情实感,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等。

家长评价。家长参与评价打破了校内外的界限,使评价从校园走向家庭,形成了家庭和学校的合力。这样可以发挥家长的效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让他们在评价中肯定子女作文的优点,提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特别是有些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家长比教师更有发言权。比如写《我的妈妈》《家庭乐事》这类文章,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真实性。家长往往能提供教师看不到的东西,对作文教学进行促进补充。

3. 完善作文评价标准,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文评价应该完善评价标准,尽量多增加几把衡量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作文。优秀的文章当然要表扬,只有某方面比较突出的也要鼓励。如拟题精彩的、开头结尾好的、选材新颖的、字体美观的、某一段写得不错的、甚至某一句出色的都应加以肯定,这样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尝到写作的甜头。比如,可以给学生作文打两个成绩,一个是“语言表达分”,一个是“个性创意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按常规只能打及格分,但他的作文或独特而有个性,或充满真情实感,所以他的“个性创意分”就是 “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文中有许多华丽的词藻,但作文太中规中矩,缺乏新意,“个性创意分”的评价就让他们明白了努力的方向。

作文评价还应该体现创新精神。这是由写作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有个性的创造活动,简单的复制不能称为真正的写作活动。因此,教师在评价中要对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多加鼓励。比如,可以设定一些加分细则:标题新颖加三分;语言个性化加三分;选材、立意新巧加五分……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学生用“第二次啼哭”为标题,作比喻,写出自己经过灵魂的洗礼,心灵获得新生的过程。化平常为神奇,立意深刻,有创意。又如《我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学生的“新朋友”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小草、鲜花、风、云、雾、闪电、大海、拿破仑、命运之神……这样的文章,标题新颖,构思巧妙,标新立异,教师在评价中可以相对提高分数,多加些鼓励性的评语,从而保护和尊重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重视和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

4.重视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提高作文评价的价值

习作教学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学生习作评语的撰写。传统作文评语存在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针对评语失效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写出具有鲜活个性,具有吸引力的评语。“新课标”理念下,评语应体现“激励性、民主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原则。

上一篇:古诗词中的观、品、悟 下一篇:《液体的混合》课堂实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