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提高情感素养

时间:2022-10-29 08:45:36

在作文教学中提高情感素养

摘要:情感素养的提高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理性的思考,追求高雅,抒写关怀,以提高情感素养

关键词:情感素养;提高;思考;理化;高雅;美化;关怀;深化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体验,很多情况下,它只是一种本能的反映,只停留在自然状态中。但是,人的生存状态,具有浓重的社会色彩,人的喜怒哀乐不可能只是简单的,不经雕琢的初级形式。情感素养的提高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高情感素养,在写作中抒写美好的情感。

在作文教程中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用思考理化情感

情感体验是一种积累,是作文教学的“蓄势”阶段。这个阶段时间漫长,渠道多样。往往,人们着眼的是其“丰富性”,“个性”,这当然没什么不对。但所体验(或体悟)到的是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往往是被忽略的,或被简单地“一言以蔽之”――真情。

那么,怎样的情感是“真情”?人性中有社会性的一面,也有自然性的一面,因此,情感必然会呈现出这两种不同的色彩:一种是由本能欲望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具有强烈的“排他”特点。它为了得到满足,往往导致无节制和暴力。另一种是由社会交往产生的,以适应社会环境为中心,具有明显的“克己”特点。为了实现与身外事物的相协调,它表现为“相容”。它是理智思考的结果。

那么,如何升华情感品质呢?

人的理智是“灵魂的精华,天才的火焰”。如果说激情使我们勇敢,那么,是理智使我们有智慧,我们应当用理智的思考使情感带上理性的色彩。

这一点,应该在课内课外阅读指导的情感体验中贯穿始终。我们会不会像文中那群饶有兴趣的人们一样去漠视她的痛苦,甚至津津有味地把她的悲苦作为一个闲谈的故事去咀嚼?如果我们孤苦无助,我们希望得到什么?我们一般都能善待亲近的人,同情熟悉的人,我们能同情和善待陌生人吗?如果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是愚昧的,贫穷的,社会地位地下的,我们能给予同情和善待吗?如果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是讨厌的,伤害过自己的,我们能给予同情和善待吗?我们曾经漠视过需要我们同情,需要我们帮助的陌生人吗?

通过“拷问灵魂”式的步步引导,将作品中原来与学生有很大距离的情境引到学生的生活中,以理性的思考为先导,让他们进行具体的情感体验,体悟文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让他们知道:我们虽然不一定能够从形式上分担别人的痛苦,但在精神层面上,我们不能对别人的痛苦视若无睹。而对每一种痛苦的关注,其实便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关注,也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礼敬。――“自我”的、“排他”的情感,自然而然上升为“克己”的、“相容”的美好情感。

体验美好的情感,是一种心灵的抚摸和触动,人格的净化和升华。日积月累,学生笔下流淌的,将会是流溢着理性光彩的激情。

二、用高雅美化情感

事物历来有高雅和低俗之分。高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上涵容理趣,意蕴丰富;表达上富有书卷气、学问气,典雅性较强。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审美”具有“教育作用”,“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摈弃低俗,追求高雅,让学生在高雅的风格情调的浸润中逐步提升审美品位,从而提升情感素养。在指导写作时,可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是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注入理趣,使文章情感意蕴丰富。抒写情怀,不要停留在单纯的“感受”上,要着重写出感悟,写出人事、景物给人的启迪。二是学会言辞文雅,增加书卷气。现在网络上的“语言暴民”大肆推出低俗甚至粗俗下流的语言,调笑当幽默,“肉麻当有趣”,影响的不仅是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怕的是影响了他们的情感质量。在这种低俗甚至粗俗下流的语言的浸润下,他们的情感必然日渐粗糙浮浅。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文雅的言辞写景状物,表情达意。长此以往,文雅言辞的潜移默化,会使情感日渐柔和、细腻、深沉。

三、用关怀深化情感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要求,使情感染上了道德的色彩,体现了人文主义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思想。因此可以说,“关怀”使情感具有了道德的力量,提升了情感的质量。

关怀的施行,是从自身的情感需求出发的。当我们觉得孤单寂寞而需要抚慰时,我们才会想到别人也需要抚慰;我们感受到自身的痛苦,才能够理解同情别人的痛苦。可以说,每一个关怀的施行,都有一个由此及彼,由己及人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抒写关怀,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他人的痛苦,体验付出情感的愉悦,学会从关注自身到关注他人乃至关注生命,使情感更具相容性。

例如:

在一篇考场作文中,学生是这样对李清照说的: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愁苦都落在你瘦削的肩上,我好心痛,好想为你分担。每当见到你茕茕走在梧桐林,每当见到梧桐林中的细雨飘落在你身上,我多想为你撑起一把伞!

在这里,学生进行的不是客观的评判,不是置身事外的抒情,而是身临其境,与描述对象情感相融,咀嚼其痛苦,然后在平等的层次上,关怀自然流溢。这样的抒写,情感显得更有深度。

让我们引领学生,在作文教学的漫长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抒写,汲取丰富的营养,让理性的思考,高雅的情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丰富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情感素养。

参考文献:

[1]《盛宋诗的雅化倾向》《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唐宋诗词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浅析》

上一篇: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理念和课程设置刍谈 下一篇:小学语文双主体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