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引领核电安全

时间:2022-10-29 04:29:11

以文化引领核电安全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热工院”)于2003年由原国家电力公司苏州热工研究所转制而来,目前是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的二级成员公司。苏州热工院作为中广核的核电运营技术平台,以电厂设备管理为核心,以提升核电厂WANO(即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业绩指标为牵引,按照中广核明确的分工与定位,采用在线和离线方式,为中广核各核电厂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也面向国内外核电行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2015年是中广核的“安全文化年”。近日,苏州热工院院长王安就核电运营技术平台如何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行等有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2014年11月国务院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 800万kw,在建容量达到3 000 万kw以上, 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中国名片”。

作为长期致力于核电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的领头人,您认为,核电发展与其他电力行业发展相比,有哪些优势?您怎样理解“核安全文化”?

王安(以下简称“王”):核电日益受到青睐,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电力行业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等方面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全国总装机容量中,火电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引发系列环境问题。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核电厂正常运行时对公众产生的辐照还不及天然本底辐射(如太阳,土壤等)所产生的影响。一座100万kw的火电厂每年耗煤300万t~400万t,而相同功率的核电厂每年仅需铀燃料30 t~40 t。因此,核电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供应能力强等综合优势。

2014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强调“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核电厂确有其特殊性,即核电厂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后果非常严重,而且这个影响无论从范围,还是持续的时间上都非其它行业可比。所以,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安全永远是核电行业的“安身之基,立命之本”。

正是因为核电厂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必须得到重视,所以“安全第一”“核安全至高无上”是核电厂运营的基本原则。对此的具体解释就是将核安全置于最高的优先位置,这一地位不会受到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制约和影响,并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核安全文化”,它也是引领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理念。

在1994年大亚湾核电厂刚开始运营时,核电厂发现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53组控制棒中有7组落棒时间(对应紧急情况下反应堆安全停堆的时间)超出验收标准(2.15 s),最长的一组为2.33 s,最长仅超出0.18 s。然而,即便是这么微小的偏差,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公司最高管理层决定对反应堆重新开盖,调查事件的根本原因。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大亚湾核电厂进行了三次强迫大修,三次打开反应堆大盖,最终找到事件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过渡性方案的实施,使控制棒的落棒试验时间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在第二次换料大修中实施最终方案,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在一天600多万元的发电收入损失和巨大的还本付息财务压力面前,中广核人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核安全,从此也奠定了中广核核安全文化的基石,并传承至今。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就核安全文化建设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持续完善。安全文化有两大组成部分:组织中必要的管理体系以及各级人员对管理体系的积极响应。安全文化的实质是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培训员工知识技能,培养员工遵章守纪和良好工作习惯;培养员工个人响应,提高员工安全素养,最终实现组织安全绩效持续提升。

具体实践包括以下8个方面:一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以身作则,确保组织建立和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二是将错误作为学习的机会;三是深入分析事件;四是提高学习能力;五是实施全面系统的安全培训;六是激发员工改进安全的贡献;七是向公众通报安全问题;八是实施自我评价。

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能为重视安全管理的任何行业、任何单位所用。

记:苏州热工院作为中广核的核电运营技术平台,如何理解这个定位?在中广核的安全发展中,苏州热工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与其他研究院所相比,苏州热工院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中广核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CPR1000。2005 年,中广核的CPR1000 技术应用于岭澳核电厂二期工程,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厂“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国家战略目标;2014年,华龙一号通过国家权威评审,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目前,中广核有14台在运核电机组,包括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福建宁德核电基地3台机组、辽宁红沿河核电基地3台机组和广东阳江核电基地2台机组,装机容量1 492万 kw(中国大陆占比61%),在建核电机组12台,装机1 445万 kw(中国大陆占比52%),到2020年在运机组规模将达到22台。

面对集团核电基地数量、运行机组投产规模快速增加的形势,中广核2011年在核电运营领域提出“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战略举措。为保障在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营,集团必须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运营技术支持经验丰富、具备良好核安全文化素养和主人翁意识的技术力量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集团将承担“中广核运营技术平台”这一战略任务交给了苏州热工院,其原因有三。

第一,苏州热工院自1978年成立起,始终服务于电力行业,通过对核电和火电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实践,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入了国家的核电科技创新体系,负责和参与多项国家863、973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核电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承担一大批包括国家核安全法规在内的国家核电标准的制订和修订任务。

苏州热工院设有核安全技术中心、环境保护与辐射安全中心、寿命管理技术中心、再制造与电力安全中心、设备监理技术中心等10个专业技术部门;依托苏州热工院建设国家能源核电站寿命评价与管理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和国家核电厂安全及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部级研发中心;建设有核电站在役检查技术研发中心、电站金属材料寿命评估实验中心、中广核辐射监测中心等中广核集团级研发中心;设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技术研发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平台。

苏州热工院建设有核电厂一回路/二回路材料试验装置、核反应堆安全壳涂层材料试验装置、核燃料包壳锆合金材料试验装置、辐射环境实验室、电气设备老化实验室、性能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验室等实验平台,装配265台套大型科研实验设备。

所有这些,都为核电厂运营支持能力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苏州热工院作为中广核核电运营领域的技术平台,在“设备可靠性管理”“运行技术”“在役检查与性能试验”“老化与寿命管理”“安全与质保”“环保与辐射安全”“配置管理”和“再制造技术”等专业领域,已全面具备对CPR1000系列堆型的技术支持能力,形成了完整的CPR/ACPR/AP1000/EPR/华龙一号等堆型机组的核电运营技术支持能力和配套的技术研发能力。

苏州热工院长期以来为中广核内外核电厂提供安全分析、设备可靠性管理、概率风险评价、十年定期安全评审、核岛和常规岛在役检查、性能试验、寿命管理、腐蚀控制、状态检测与失效分析、重大技术改造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运营技术支持。

苏州热工院不仅要承担好中广核核电“大技术部”的技术管理职责,还得要“干好”核电专业技术服务。打个比方说,苏州热工院既要建“超市”,也要开“专卖店”。“超市”面要广,覆盖核电站主要技术领域;“专卖店”要专,涉及核电站核心高端技术,用我们的技术实施和技术研发实力为核电厂解决重大技术问题,提升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

苏州热工院的“超市”和“专卖店”,不仅服务于中广核,也服务于其他核电集团;既服务于核电行业,也服务其他电力行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州热工院的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与中广核一脉相承,始终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为基本原则,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循法规和按程序办事的原则、“三实两基”(即“重实际、干实事、结实果,练好最基本的功夫,做好最基础的工作”)的工作作风。这样的文化与苏州院原有的优秀基因和文化沉淀相结合,在中广核新定位和技术平台的战略目标引领下,我们致力于持续建设苏州热工院的安全文化。

记:中广核将“一次把事情做好”作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将“核安全至上”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理念,这在苏州热工院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中是如何体现的?

王:“一次把事情做好”与“核安全至上”是中广核的核心价值观和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是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和努力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质量,达成安全目标。

首先,基于我们“核安全至上”的核安全文化和社会责任,核安全不容许犯错,必须万无一失。

其次,“一次把事情做好”也是苏州热工院人追求卓越、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必须不断创新思维和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办事程序、提升过程质量。

再次,“一次把事情做好”也是最高效、最经济的做事方式。安全的基础是质量,任何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工期进度、埋下隐患,甚至引发事故。因此,任何情况下不能以质量换进度、以质量换效益,因为那样会适得其反。

“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已经深入中广核人、苏州院人的思想和行动,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专业技术方面,认真贯彻核电厂纵深防御的设计理念,方案设计上保证足够的安全裕量和系统冗余,严格进行独立的设计验证;深化关键敏感设备可靠性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适时提出改进方案进行工程技术改进,将发生事故的概率维持在公认的足够低的标准,即使发生事故也能保障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环境中。

在管理方面,严格遵循执行、监督和评估反馈的工作机制,重视专业性人才培养,推行经验反馈机制与防人因失效管理,切实提升安全操作水平。同时,保障质量监督的独立性,注重过程质量的管控,确保每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不隐瞒缺陷。每道工序、每个岗位、每个细节保证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

在文化引领方面,一是强调人人都是一道屏障。任何工作最终都要人去完成,每个岗位、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是价值链的组成部分,任一部分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一次把事情做好”目标。二是狠抓“三实两基”的工作作风。处处脚踏实地,时时注重实际,事事讲求实效,科研与技术服务紧紧围绕核电运营领域的实际需要。

30年来,苏州热工院始终坚持核安全高于一切,将安全理念贯穿电厂建造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将安全习惯渗透至每一个员工的意识中。截至2014 年底,中广核在运的11 台机组均保持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表2 级及以上事件;在法国电力公司(EDF)组织的国际同类核电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累计获得31项次第一名。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浸透着我们苏州热工院人的心血和汗水。

记:普通百姓感觉核电技术是神秘的,对核电厂的安全可靠性心存疑虑。您认为,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是什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国家对核电厂安全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核电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在这样的氛围下苏州热工院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王:老百姓“谈核色变”,我认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事故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巨大,使民众对核电厂产生恐惧心理。二是我们政府、行业对核电科普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民众因不了解而疑虑,因疑虑而担忧。三是社会公众在对待核问题上还是承受力极低,容易盲从。四是全媒体时代下,一些小道消息、虚假消息扩散很快,而主流媒体报道滞后,不能及时正本清源,造成民众信息不对称。

核电是无国界的,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对核电的关注度显著上升,核电行业因震撼而警醒。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广核迅速成立了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委员会,认真审视我们的核电设计理念、建设质量、选址、运营等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加强化核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汲取事故经验,并严格根据国家核安全大检查要求,对照审核在运和在建电厂,梳理出17项运行电厂安全改进措施和24项在建电厂安全改进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改进计划。苏州热工院参与并承担了国家有关部门中长期改进项目的研究工作,包括核电厂内外部灾害概率安全分析、在运核电基地多机组应急响应技术、核事故应急后果评价系统开发等研究。

同时,苏州热工院积极参与中广核组织的每年度“8・7公众开放体验日”“清洁能源万里行”等公众参与品牌活动,通过公开透明的公众交流互动机制,增加核电透明度,努力消除公众疑虑。

苏州热工院还通过举办“核电科普进社区”和“核电科普奖学”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知。作为持有“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的单位,苏州热工院开展了大量的核电厂址环评工作,实施过程中积极为推动公众参与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核电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另外,公司正在建设1 500 m2的核电科普展览区,用于组织市民参观学习,有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情况。

核安全无小事,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以及核电业发展前景,苏州热工院作为中广核运营技术平台定位的责任将更加重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强调安全、追求安全,办法总是有的。以核安全文化引领安全管理,在抓好核电厂运营全过程、全方位的本质安全、技术安全的基础上,将核安全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核电人的“骨子里”,才能真正保证核电厂的安全。这也是我本人从事多年核安全工程师职业养成的思维习惯、形成自觉安全意识的经验结论。

上一篇: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渠道探究 下一篇:反腐背景下“吃空饷”的刑法评价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