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壁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10-29 01:20:24

【前言】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壁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经CT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6岁~86岁;无脑梗死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5岁~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美国惠普尖端影像彩超仪,探头...

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动脉壁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无脑梗死者双侧颈部动脉行超声检查,包括观察头臂干及双侧锁骨下动脉、动脉壁内中膜增厚情况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形状及内部回声。结果 脑梗死患者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29例,发生率为70.7%。无脑梗死者41例有斑块形成者25例,发生率为61.0%。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左侧略高于右侧。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结论 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早期治疗、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频超声;动脉壁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中图分类号:R743 R25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8100302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第三大致死病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颈总动脉的颅外段位置表浅,适合于超声检查,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诊断颈总动脉硬化准确可靠。本文利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分析经CT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经CT检查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46岁~86岁;无脑梗死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5岁~8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应用美国惠普尖端影像彩超仪,探头频率7.5 MHz ~10 MHz,首先对颈动脉进行二维超声检测。患者平卧位,肩部垫枕,头转向对侧,先沿锁骨纵轴方向找到颈总动脉起始部,然后顺着颈总动脉的走行向上追踪,到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先分别找到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起始部,然后再旋转探头沿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长轴向上探查。纵行扫查完成后探头转为沿颈动脉横切,从上到下仔细扫查。以上纵行和横断扫查也包括头臂干及双侧的锁骨下动脉。扫查中注意内中膜有无增厚,管壁上有无向腔内突起的实性团块,发现异常后冻结图像并摄片记录,分析斑块的类型。正常的颈动脉壁呈典型的两线征,即两条平行的高回声线被一低回声或无回声带分离,两线间的距离即为内中膜厚度。内中膜增厚≥1 mm、≤1.5 mm为内中膜增厚,≥1.5 mm即为斑块形成。斑块回声分4型,脂质型斑块:斑块回声低于或等于正常部位内膜回声;纤维型斑块:高回声,但无声影;硬斑:强回声伴声影;复合斑块:回声不均,兼有不同回声。

2 结 果

脑梗死组 41例中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者29例,发生率为70.7%;非脑梗死组41例中有斑块形成者25例,发生率为61.0%。脑梗死组脂质斑18例,纤维斑5例,钙化斑5例,混合斑13例;无脑梗死组脂质斑7例,纤维斑17例,钙化斑11例,混合斑6例。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左侧略高于右侧。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

3 讨 论

颈动脉位置表浅,高频探头能够清晰显示其形态变化,并且颈动脉易受动脉硬化的影响,所以选择颈动脉为观察对象。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第三大致死病因,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脱落的小斑块栓塞远端血管;动脉硬化斑块表面粗糙,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血栓。尽管有些脑梗死的发生可能与颈动脉疾病造成的低灌注有关,但大部分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硬化斑块导致的栓子形成有关,由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梗死少见,多数脑梗死主要是由栓子栓塞引起。目前大多认为斑块组织成分是斑块破裂及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决定原因。低回声的脂质型斑块,其脂质成分易破裂出血或形成梗死;高回声的纤维型斑块和强回声的钙化型斑块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梗死。本研究发现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说明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多数学者也认为脂质斑块和非均质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2]。富含脂质的斑块表面只有一层很薄的纤维帽,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少,容易破裂,破裂后暴露脂质与胶原,可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危险性增大,而钙化斑块表面有钙盐沉积,受血流冲击不易破裂,较稳定。脂质型斑块预示着发生脑缺血及中风的危险性增加,无症状的有脂质型斑块的患者应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当动脉存在脂质型斑块或复合斑块内低回声区域的面积大于18%,应注意引发脑梗死的危险,而钙化斑及复合斑内强回声区域的面积大于82%,则斑块较稳定,其主要原因是复合斑内低回声区域主要成分是脂质,如果占比例较大,则破裂致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而复合斑内强回声区域主要是钙化成分,如果占整个复合斑块比例较大,则斑块较稳定。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调节仪器增益、图像亮度及对比度,以获得最佳图像。须注意的是颈动脉斑块有时表现为较均匀一致的极低回声,一定要反复叠加较低的彩色流程。应用图像放大装置利于血管内膜的辨认和提高测值准确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直接清晰显示血管内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及板块内部回声,是否有管腔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对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颈部动脉超声不仅可以对已有脑梗死的患者提供较客观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信息,还能对无症状期动脉硬化患者斑块进行检测以便采取有效的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玉新,王志刚.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2343.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568573.

作者简介:王敬林(1966—),女,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邮编:043300)。

(收稿日期:20120516)

上一篇: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 下一篇: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