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预习能力初探

时间:2022-10-29 12:13:11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预习能力初探

摘 要: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指导学生会预习,提高预习能力是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有效的预习方法,必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预习反思;预习能力;课堂效率

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在借鉴洋思中学成功课堂教学经验和山东聊城市茬平县杜朗口中学原生态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是农村初中的实际,推出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课改实验,它主要包括预习、展示、训练三大模块,其中预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抓好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下面本人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预习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从所教的两个班级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没有预习习惯,更没有什么好的预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使其掌握预习方法和提高预习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开学初,针对许多同学对预习数学无从下手,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兴趣的问题,我专门设置了一堂数学预习的讲座课,分析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第二天的预习内容进行详细的预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预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让已有预习习惯的同学上台讲讲他们的预习心得,并提出将预习作为平时表现分,促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预习提纲的作用是勾画每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集中力量思考主要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并设置知识疑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每堂课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推敲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一节时,引入“负数”的概念,可以设置下面的问题,让学生预习。

(1)“零”在过去的认识中表示没有,0℃是不是表示没有温度?

(2)3℃和零下3℃都是3度,如何用不同的数表示它们呢?

(3)小明在东西走向的马路上走了1千米,你知道他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吗?向东走1千米与向西走1千米都是走1千米,怎样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它们呢?

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阅读教材,容易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解知识欲望,从而提高预习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应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对一些学困生在预习过程中采取先扶后放、循序渐进,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并开展“手拉手”的小组帮扶活动,对班级中每一个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配一个优秀生帮助他预习,让他在预习中也能感到预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班中学生陈某,由于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本身的智力原因,预习对她来说是件挺困难的事,为了帮助她克服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特地安排成绩优异、为人热情、乐于助人的班长金某与她结对,每天抽10~20分钟左右的时间帮她解答讲解预习提纲及书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对于简单的内容,陈某现在基本上也能独立完成预习,最可喜的是她开始能自觉地预习与做数学练习了。

四、及时进行预习反思,逐步提高预习成效

在新课程理念中,反思学习这一方法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因为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般性回顾和重复,而且是对数学学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进行较强的研究分析,得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和最佳解题方案,从而增强知识的巩固。为了优化学生预习方法和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预习第二天的新课时,先写下当天的听课体会,把听课过程和自己预习时的思路进行比较、总结,反思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以后应加强和注意的问题,并把反思记录上交检查,对于一些好的反思记录,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和表扬。

例如:在上了《绝对值》后,有同学在反思中这样写道:“今天上数学课使我明白了在预习中所没能想到的问题,像‘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则这个数为正数和零’中我把零给漏了,同样‘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这个数是负数和零’,我也把零给忘了,说明我预习时还不够认真,这个零可不能小瞧了它。”通过诸如此类的反思,学生的阅读、观察、概括和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及时树立典型,体验预习带来的成功感

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学生预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预习中的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每天早晨,要求所有学生把预习作业交给组长检查,小组长汇总本组成员的主要疑难和困惑点,在上课前交给老师,教师针对他们提出的疑难问题做一些深入的解答,这样,学生上课时的“兴奋点”就在于集中精力听老师解答他们的疑问,学生听课也比较主动而轻松,并对老师讲解的问题有思考的余地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提的问题就会恰到好处,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成功感,进一步推动学生下一次主动地、愉悦地预习。

通过实践和努力,大部分学生的预习能力、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证明,预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预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初级中学)

上一篇:评课要去“华”求“实”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