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中的反证法

时间:2022-10-28 11:58:27

数学竞赛中的反证法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例1 证明当p, q均为奇数时,曲线y=x2-2px+2q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无理数.(2009清华大学夏令营选拔考试)

思路分析

要说明二次方程无有理解,目前倒没有什么直接的判断方法,因此采用反证法.

证明

反设交点横坐标为有理数,即存在交点横坐标为x=uv ((u, v)=1),则uv2-2puv+2q=0,即u2-2puv+2qv2=0, u2=2(puv-qv2)①为偶数,于是u为偶数.

又(u, v)=1,得v为奇数.

另外由①有v|u2,从而v|u.又(u, v)=1,得v=1.

设u=2s,则4s2-4ps+2q=0,即2s2-2ps+q=0, q=2(ps-s2)为偶数,与已知条件的奇偶性矛盾.

从而反设不成立,说明结论成立.

即曲线y=x2-2px+2q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无理数.

解题回顾

在简单整数理论中,反证法是常用的方法.主要适用的情况就是我们正面不能处理的时候,来假设结论不成立,利用假设作为条件,通过推演出矛盾,最终否定假设.在简单整数理论中,很多时候推出的矛盾是奇偶矛盾,比如说最经典的反证法证明2是无理数.

例2 已知1与90之间的19个(不同的)正整数,两两的差中是否一定有三个相等?(1990年匈牙利数学竞赛题)

分析

这类问题要从正面来处理,非常困难.可考虑从反面出发:没有三个相等的情况,最多两个相等,从而我们能得到怎样的信息呢?如果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话,那么产生18个差,这些差至多两个相等,也就形成了一些重叠,从而至少有9个不同的数,于是设法找到存在性或者矛盾的方面.

证明

设这19个数为1≤a1<a2<…<a19≤90.

由于a19-a1=(a19-a18)+(a18-a17)+…+(a2-a1),

反设右边的18个差中无三个相等,而只有两个相等,且取最小的,则

a19-a1>2×(1+2+…+9)=90,

这与a19-a1≤90-1=89矛盾.所以反设不真.故两两的差中定有三个相等.

解题回顾

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没有用到“抽屉原理”,但用到了抽屉原理的思想,即18个数放到9个盒子中,最平均的情况就是每个盒子两个,否则就出现我们要证明的结果:三个数在一个盒子里,即存在三个差相等.由此,我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盯着定理和原理能否使用,而是应该理解和挖掘定理和性质本身的数学思想,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

例3 已知以a1为首项的数列{an}满足:an+1=an+c, an<3,and,an≥3.

当0<a1<1m(m是正整数), c=1m, d≥3m时,求证:数列a2-1m, a3m+2-1m, a6m+2-1m, a9m+2-1m成等比数列当且仅当d=3m.(2008年上海高三数学竞赛试题)

思路分析

充分性证明“当d=3m时,数列a2-1m, a3m+2-1m, a6m+2-1m, a9m+2-1m成等比数列”它只要代入验证就可以了,没有任何的技巧和复杂的计算,必要性证明“已知数列a2-1m, a3m+2-1m, a6m+2-1m, a9m+2-1m成等比数列,求证d=3m”时,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要学会跳出正面冲突,从反面考虑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基本的策略是列举法,找出矛盾,使问题得以解决.

证明

充分性略,下证必要性:反设d≥3m+1,

则有a1, a2=a1+1m, a3=a1+2m, …, a3m+1=a1+3mm=a1+3,

a3m+2=a1+3d<1m, a3m+3=a1+3d+1m, …,

a6m+1=a1+3d+3m-1m<3,

a6m+2=a1+3d+3>3, a6m+3=a1+3d+3d<1m, …,

a9m+1=a1+3d+3d+3m-2m,

a9m+2=a1+3d+3d+3m-1m>2, ….

所以a2-1m>0, a3m+2-1m<0, a6m+2-1m>0, a9m+2-1m>0.

故数列a2-1m, a3m+2-1m, a6m+2-1m, a9m+2-1m不是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a2-1m, a3m+2-1m, a6m+2-1m, a9m+2-1m成等比数列时,d=3m.

解题回顾

正难则反,是数学解题一个规律.正面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必要调整方向,从问题的反面入手,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条件,在本题中d≥3m+1比d=3m要收缩的多,数列增加就慢了,所以原来d=3m时刚好是满足的,现在就要向后推移了,自然就应当存在矛盾,这时直觉的定性分析也帮上了忙.

例4 证明如果在取三个不同的整数值时,变量x的整系数多项式的值的绝对值都是1,那么这个多项式没有整数根.(2005年江苏竞赛初赛题)

证明

设整系数多项式f(x)对于三个不同的整数a, b, c有

|f(a)|=|f(b)|=|f(c)|=1.(1)

假定f(x)有整数根x0,则f(x)=(x-x0)Q(x). (2)(这里Q(x)是整系数多项式)

由(1)(2)可知,|(a-x0)Q(a)|=|(a-x0)||Q(a)|=1.

由于Q(a)是整数,则|a-x0|=1,同理|b-x0|=1, |c-x0|=1.

从而三个数a-x0, b-x0, c-x0中必有两个相等,因此a, b, c中某两个相等.

这与已知矛盾,从而f(x)没有整数根.

解题回顾

(1) 运用了性质:多项式f(x),对于a, b∈R, a≠b, a-b必为f(a)-f(b)的因子;

(2) 研究含有否定词“不存在”,“没有”,“不相等”,“不可能”等有关命题时,我们常用的策略是从反面考虑问题,即正难则反.

例5 已知函数f(x)=ax2+bx+c (a≠0),且f(x)=x没有实数根,问:f(f(x))=x是否有实数根?并证明你的结论.(2009年上海交大自主招生试题)

解析

反证法.若存在f(f(x0))=x0,令f(x0)=t,则f(t)=x0,即(t, x0)是y=f(x)图象上的点.又f(x0)=t,即(x0, t)也是y=f(x)图象上的点.显然这两点不重合,且这两点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ax2+bx+c是连续函数,故y=f(x)=ax2+bx+c与y=x必有交点,从而f(x)=x有实数解,矛盾!

解题回顾

利用反证法,使问题的解决直观明了.同时,本题的结论对一般的连续函数f(x)也成立,其运用的处理方法,是可以值得借鉴.

例6 (2008年北大自主招生试题)实数ai(i=1, 2, 3), bi(i=1, 2, 3)满足a1+a2+a3=b1+b2+b3, a1a2+a2a3+a3a1=b1b2+b2b3+b3b1, min(a1, a2, a3)≤min(b1, b2, b3).

求证:max(a1, a2, a3)≤max(b1, b2, b3).

思路分析

本题直接证明十分困难,于是我们想到正难则反,利用反证法,结合函数构造,来完成证明.

解析

不妨设a1≤a2≤a3, b1≤b2≤b3,则a1≤b1.下证a3≤b3.用反证法.若a3>b3,构造两个函数f(x)=(x-a1)(x-a2)(x-a3), g(x)=(x-b1)(x-b2)(x-b3).由已知条件a1+a2+a3=b1+b2+b3, a1a2+a2a3+a3a1=b1b2+b2b3+b3b1,知f(x)=g(x)+b1b2b3-a1a2a3.一方面f(a1)=g(a1)+b1b2b3-a1a2a3=0, f(a3)=g(a3)+b1b2b3-a1a2a3=0,故g(a1)=g(a3).另一方面,g(a1)=(a1-b1)(a1-b2)(a1-b3), a1-b1≤0, a1-b2≤0, a1-b3≤0,所以g(a1)≤0;而g(a3)=(a3-b1)(a3-b2)(a3-b3), a3-b1>0, a3-b2>0, a3-b3>0,所以g(a3)>0,这与g(a1)=g(a3)矛盾.故a3≤b3, max(a1, a2, a3)≤max(b1, b2, b3).

解题回顾

数学竞赛考试是智慧的较量,尤其是面对困难如何摆脱的智慧.现在的数学竞赛、自主招生考试、高考必然出现“生题”“新题”,对此考生可能一时无法把握,使思考困顿,解题停顿.这些战略高地以单一的方式一味死攻并非上策,要学会从侧翼进攻,要有“战略迂回”的意识从侧面或反面的某个点突破,往往会出奇制胜.本题思维要求高,是一道难度较大的试题.

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巩固训练

1 证明:若f(f(x))有唯一不动点,则f(x)也有唯一不动点.(2010年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试题改编)

2 已知函数f(x)=13x3-2x2+3x (x∈R)的图象为曲线C,求证不存在一条直线与曲线C同时切于两个不同点.(2009年东南大学自主招生试题)

3 已知有整系数a1, a2, …, an的多项式f(x)=xn+a1xn-1+…+an-1x+an,对四个不同的整数a, b, c, d使得f(a)=f(b)=f(c)=f(d)=5,证明:不存在整数k使得f(k)=8.(2009年四川竞赛初赛题)

3 设f(x)=ax2+bx+c,已知f(1), f(2), f(3), f(4), f(5)都是质数,求证:f(x)不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的一次式的乘积.(2010年福建数学竞赛初赛题)

1 证明:不妨设x0是f(f(x))的唯一不动点,即f(f(x0))=x0,令f(x0)=t,则f(t)=x0,那么,f(f(t))=f(x0),而f(x0)=t,即f(f(t))=t,这说明t也是f(f(x))的不动点.有f(f(x))有唯一不动点,知x0=t,从而f(t)=t,这说明t也是f(x)的不动点,存在性得证.

下证唯一性.假设若f(x)还有另外一个不动点t0,即f(t0)=t0 (t≠t0),那么f(f(t0))=f(t0)=t0,这说明f(f(x))还有另外一个不动点t0,与题设矛盾.

解题回顾 当f(x0)=x0时,我们称x0为函数f(x)的不动点.利用不动点原理可以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它是自主招生考试中的热点问题.

2 证明:反设存在过曲线C上的点A(x1, y1)的切线同时与曲线C切于两点,另一切点为B(x2, y2), x1≠x2.

则切线方程是:y-13x31-2x21+3x1=(x21-4x1+3)(x-x1),

化简得:y=(x21-4x1+3)x+-23x31+2x21.

而过B(x2, y2)的切线方程是y=(x22-4x2+3)x+-23x32+2x22,

由于两切线是同一直线,

则有:x21-4x1+3=x22-4x2+3,得x1+x2=4.

又-23x31+2x21=-23x32+2x22,

即-23(x1-x2)(x21+x1x2+x22)+2(x1-x2)(x1+x2)=0,

-13(x21+x1x2+x22)+4=0,即x1(x1+x2)+x22-12=0,

即(4-x2)×4+x22-12=0, x22-4x2+4=0,得x2=2.

但当x2=2时,由x1+x2=4得x1=2,这与x1≠x2矛盾.

所以不存在一条直线与曲线C同时切于两点.

3 分析:注意到a, b, c, d是多项式f(x)-5的根,于是可以构造一个多项式f(x)-5,再利用因式定理,结合反证法得到证明.

证明:由已知,应有f(x)-5=(x-a)(x-b)(x-c)(x-d)g(x),其中g(x)是整系数多项式.

如果有整数k使得f(k)=8,即(k-a)(k-b)(k-c)(k-d)g(k)=3.

但素数3不能有4个以上不同的因数,从而矛盾,

故不存在整数k使得f(k)=8.

3 反设f(x)=g(x)h(x),其中g(x), h(x)都是整系数的一次式.

则f(1)=g(1)h(1), f(2)=g(2)h(2), f(3)=g(3)h(3), f(4)=g(4)h(4), f(5)=g(5)h(5),

这上述5个等式的左端都是质数,因此g(1), g(2), g(3), g(4), g(5), h(1), h(2), h(3), h(4), h(5)中至少有5个是±1. 由于g(x)是整系数的一次式,因此g(1), g(2), g(3), g(4), g(5)是不同的数,即至多一个1,一个-1;同理h(1), h(2), h(3), h(4), h(5)中至多一个1,一个-1,矛盾.

所以反设不真,故原命题成立.

上一篇:同位语从句中心词的分类及其位置 下一篇:近义词突破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