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28 10:05:27

课堂突发事件引发的思考

摘 要: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是扮演指挥官角色还是心理学家角色,效果完全不同。我们应像心理学家那样从心理视角、心理感受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和倾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善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巧,科学、高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教育者要正确判断,勤于思考,细致扮演角色。

关键词:课堂突发事件;指挥官角色;心理学家角色;体验和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15-02

一、缘起

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津津有味地讲课,猛然,教室的门“砰”的一声被撞开,一位迟到的男生既未喊报告,也没关上门,满脸怒气、旁若无人地冲到自己的座位上,嘴里还愤愤不平地说着难听的话。课堂气氛凝滞了,同学们都惊愕地看着他……这是一起课堂突发事件,也是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却有不止两种处理问题的选择。教育者在两个教学班,分别选择扮演指挥官角色和心理学家角色解决问题,效果完全不同。

二、不同的处理情况

(一)教师扮演指挥官的角色

当事件发生时,课堂气氛凝滞了,同学们都惊愕地看着他……几分钟后,大家开始议论起来。教师非常气愤:这还了得,该同学的行为扰乱了课堂秩序,严重的破坏了课堂纪律,目无老师同学,迟到不喊报告,不尊重人,不讲文明礼貌,违反班规、违反校纪,指责他共犯了七个错误,并当场制止其过激行为。教师表示对该同学的过激行为进行处罚,以此教育全班引以为戒,下不为例。该同学故意左右晃动桌椅、甩出书本,看看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小声嘟噜了几句,不情愿地停止了“不礼貌”行为。课堂又恢复了平静,师生很快投入课堂。这位同学的表现令大家满意吗?他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吗?他的“心结”真的解开了吗?……

(二)教师扮演心理学家的角色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非常冷静,首先调整表情,然后轻轻地走到他的旁边抱住他,轻轻地抚摩他的头,安慰说:“你今天一定是受委屈了”。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中,孩子激动的情绪立刻平静了下来,不骂了,由愤怒变成倾诉,委屈地说出自己的不是。这时,教师对全体同学说:“这位同学今天一定遇到了十分生气的事,能把事情的经过说给我们听听吗?”大家一起来帮助他,倡议大家像我这样有节奏的鼓掌:××—×××—×× ×× |×××。顿时,教室中回荡着有节奏的节拍,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那同学的身上。热诚的场面让这位同学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师生认真倾听这位同学的遭遇:“今天中午上学路上,我被车撞了,本来没什么事,交警来了,非要把我送公安局解决问题。可快到上课时间了,我要上学,我想快点离开,快要迟到了,耽误上课怎么行?我非常生气,心里急呀!”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无耐和焦急写在大家的脸上。这时,教师问同学们,如果这事让你遇到,你会怎么办?在大家的争论中,师生共同列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①若是在家里受了委屈,我们可以和老师说说,让老师当裁判,到底是谁的错?②若是在上学路上遇到麻烦,可以找警察,也可以找校长、找家长来帮助解决。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又列出两道题请全体讨论:①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寻求帮助和解决困难的?②这种处事办法有什么优点?请各小组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议论起来……教师在一旁察言观色,给予引导与点拨,在黑板上列出最不该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大家认为:不冷静闯进教室,扰乱课堂秩序,讲不文明用语,不尊重老师同学,违反班规的行为不可行。今后遇到问题一定要多想办法,千万不能冲动——小心“魔鬼”呀!在同学们的肯定回答声中,紧张的课堂渐渐平静了下来。

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学生,研究工作的对象也是学生。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不但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而且还要因势利导,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通常长辈(教育者)与子女(受教育者)沟通时,虽然很愿意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接受他们的情绪,不过常常无意中流露出某些传统的角色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教师在身临其境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景角色中,感受完全不同。

三、不同的感受

感受一:在指挥官的角色扮演中,教师有时会认为自己是班级的组织者,当面对孩子有负面情绪困扰时,可能在行为和交谈中采取了命令的语气,企图消除孩子负面的情绪。这种命令的语气,虽然心存好意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但命令的语气往往造成对孩子心灵的威胁,扼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指挥官角色教育方式体现的是评价性学生观,是非鲜明,结果是让班级所有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知道这位同学今天犯了七个错误,缺少“人情味”。无形中为这位同学贴上了标签, 把他当成了“个别生”实施教育。类似这样的言语反而造成师生之间很大的代沟和隔阂,对孩子的自尊也造成莫大伤害。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师生关系,影响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

感受二:在心理学家的角色扮演中,体现出教师真情、细致关爱。教师在控制事态的同时,尽可能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劲地拉“问题”学生,可千万别往邪路上去呀!与指挥官角色相比,心理学家的角色注重师生沟通,情感交流,很有人情味,运用的是一套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宣泄,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体验他的情感、思维,把师生的真情传达给对方,使他感到自己被理解,从而促进自我表达。其中,教师提出问题请全班同学评论这一环节更为精彩,在各组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予学生价值干预,引导当事人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事实,敢于承担责任,正确判断是非,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治标又治本;既教育当事学生,又教育全班学生,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鲜活的案例,细细回想,也许类似于指挥者、说教者、万能者、审判者、批评者、安慰者、心理学家等角色都曾扮演过,反思哪一种角色更有效,在体验和感知不同情景后,带给大家的是启示。

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心理学家的角色类似扮演一位心理学家的父母善于发觉孩子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诊断,常告诉孩子问题所在,帮助孩子更全面地分析事件的来源和自我在问题中的责任,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问题本质,认识自我。

启示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有赖于彼此拥有顺畅的沟通。而促进彼此沟通顺畅的方法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倾听。长辈何不从倾听孩子说些什么开始呢?相信如果孩子能倾吐出心中的困扰或问题时,他的问题可能已解决一大半,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在此时萌芽、成长。

启示三: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师还可以扮演调节员的角色、教育家的角色、治疗师的角色……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是用人格去塑造人格,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来影响他们,促进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健康成长。

启示四:面对突发事件,具体控制“事态”的办法应当有十几种上百种,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要相信,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总有一则故事,在他们的“情结”中一定能够找到产生不良行为与情绪的原因。教师要正确判断其产生原因是否源于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上的误区,往往这些误区会造成行为和情绪上的偏差,这也正是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教师勤于思考,细致扮演好角色。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面对同一事件,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上一篇:鼓励学生自信 激发创新意识 下一篇:从解读文本到原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