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老年妇女体力活动现状及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10-28 07:40:17

上海中老年妇女体力活动现状及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69-02

当今世界人口正趋向老龄化,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07年上海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20.8%,因此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中老年妇女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对体质的影响,为提高中老年妇女体质提供可行性建议。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分组: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徐汇、闸北、杨浦区三个不同街道和船舶708研究所中老年妇女共494人,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3±10.68)岁。将人群分为六个年龄组:分别是≤45岁117人;46~50岁94人;51~55岁69人;56~60岁50人;61~65岁89人;>65岁111人。

1.2测试指标和方法:①身高、体重、围度:按照国民体质监测标准测定。②皮脂厚度:采用荣研氏测径规。③血压、脉搏: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SDP)、脉搏(pulse,P)。血压采用立柱血压计袖袋法。脉搏采用扪及桡脉测30秒钟。④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2(m2)。⑤血糖(bloodgluce,GLU)、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tdensityliporotein,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rotein,VLDL)、TC/HDL比值。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微量采血,采用英国cholesterol-Ⅲ型测试仪对TC、TG、HDL、LDL、VLDL、GLU进行检测,所用试剂由该公司提供。

1.3问卷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长卷,结合我国上海地区体力活动特点,经中国和美国体质研究专家王梅、朱为模等教授修改、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体力活动问卷,包括:身体情况、锻炼习惯,详细记录了四周内步行、去某处、工作、运动、室内家务劳动、室外家务劳动、娱乐、登楼梯的时间。

1.4数据处理方法:所有数据以x±SD表示。采用SAS6.12软件包处理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P

2研究结果

2.1上海中老年妇女体力活动情况: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是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身体活动,也是指在基础代谢(BMR)的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

2.1.1上海中老年女性体力活动主要形式:从体力活动的问卷中可见:上海中老年女性参与的体力活动主要有散步(锻炼步行)、交通(骑车、乘公交)、运动锻炼(太极、气功、慢跑、练功十八法等)、室内家务(做饭、洗衣、洗碗、打扫卫生、照顾家人)、室外家务(采购物品、买菜)、娱乐(唱歌、打牌、下棋、麻将)、登楼梯等。

2.1.2上海中老年妇女参与锻炼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上海中老年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年龄群中,而60岁以下年龄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小。

2.2各种体力活动与形态、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见表2。

上海中老年女性参与的体力活动(表2)主要有:散步(锻炼步行)、交通(骑车、乘公交)、运动锻炼(太极、气功、慢跑、练功十八法等)、室内家务(做饭、洗衣、洗碗、打扫卫生、照顾家人)、室外家务(采购物品、买菜)、娱乐(唱歌、打牌、下棋、麻将)、登楼梯等。对体重影响较大的体力活动形式为交通和运动锻炼;对身高影响较大的体力活动形式为室内家务和登楼梯;各种体力活动对BMI影响都比较小,没有显著性意义;交通与收缩压(SBP)相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对胆固醇(TC)影响最大的是室内家务;甘油三酯(TG)与室外家务关系较为密切;与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有显著意义的形式是运动锻炼;对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最大的是散步。总之与形态、血压、血脂、血糖相关显著意义的体力活动形式主要是交通、运动锻炼和室内家务。

2.3体力活动对形态、血压、血脂、血糖的影响:《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所述的强度体力活动是指身体需要努力发挥潜能,呼吸变得非常急促,时间上必须至少维持10min的活动,如搬重物、有氧训练、激烈的体育锻炼或比赛、快速骑车等;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是指需要付出中等水平体力,呼吸比安静时更急促一些,时间上也必须至少持续10min的活动,如搬较轻的物体、匀速的骑车或打双人乒乓球等;步行则是指那些至少维持10min以上的步行活动;将高水平体力活动定义为每周至少有三天参加大强度体力活动;依照《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和中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静坐两个方面评价中老年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由于人群年龄差异较大,所以将人群按年龄段分成六组,进行同年龄组的比较。

注:表示同一年龄段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与静坐差异*P

体力活动对各个年龄段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存在差异(表3,表4)。在45岁以下年龄阶段,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人群血压、血脂、血糖均低与静坐人群,差异较大的是血压、血糖具有高度显著意义;身高、体重大于非锻炼人群,而体重指数小于非锻炼人群;在46-50岁年龄阶段体力活动人群血压、血脂、血糖均低于静坐人群,差异较大的是收缩压具有显著意义,血糖具有高度显著意义;在51-55岁阶段体力活动影响较大的是TC/HDL和血糖都具有高度显著意义;56-60岁阶段体力活动人群血压、血脂稍低于静坐人群,血糖的差异具高度显著意义;61-65岁年龄阶段体力活动人群血压、血脂、血糖、BMI均低于静坐人群,TC、TG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身高大于静坐人群且具有显著意义。大于65岁阶段血压、血脂、血糖稍低于静坐人群,身高、体重稍大,TC/HDL-C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3分析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锻炼可以降低体脂率。本研究结论进一步支持这观点。各年龄段锻炼人群体重、BMI都小于静坐人群,BMI在61-65岁有显著差异,其他无显著性。中老年女性由于退休后体力活动较少,社会压力骤然减轻、生活较安逸,绝经期后性腺激素分泌的改变以及神经精神调节失常,BMI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积极参与体力活动大大增加了能量消耗,也促进调节绝经期神经精神状况,因此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BMI低于非参与锻炼人群,在61-65岁BMI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形态的衰退变化加剧,且参与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的积极作用更能体现出来。

积极的体力活动对于减缓老年人动脉硬化随年龄增长的逐渐发展,对血管弹性有积极的作用,对减少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促进心肌供血,增强心脏的承受能力有益,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前瞻性研究报道,体力活动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体力活动人群比非积极体力活动人群体重、血压、血脂要低,其中体重、收缩压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意义,TC/HDL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锻炼使血清HDL水平升高,可能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蛋白和脂肪酶被激活,从而使VLDL与HDL相互平衡转移有关。锻炼使血清TG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低,可能与体内TG合成或分解发生良性改变有关。由此提示:积极的体力活动有利于中老年女性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锻炼对血糖的作用非常明显。60岁以下各年龄段锻炼与静坐组的血糖差异具高度显著意义。目前研究认为运动锻炼降血糖的机制是:运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增强肌肉活动能力运动;运动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增加或结合力上升;增强受体的作用,改善葡萄糖的利用;增强三羧酸循环中酶的活性;运动后肌糖原的合成增加。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降压、降脂、降糖的作用。其中在50岁以下影响较大,提示:越年轻参与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越好。在50―60岁阶段影响较小,可能是由于更年期阶段,体内激素的变化很大,这种变化对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锻炼对身体形态、机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4结论

对上海中老年妇女影响最大的体力活动形式是交通、运动锻炼和室内家务。积极体力活动的中老年妇女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均较低,其中BMI、收缩压、血糖的降低显著,由此进一步证实:体力活动有利于降压、降脂和减重。各个年龄段体力活动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及血糖都较静坐人群低,其中在45岁以下年龄阶段体力活动与静坐人群差异最大,提示在中老年妇女群体中越年轻参与体育锻炼越有利于健康。

上一篇:浅谈核酸干扰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