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05 11:27:39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67-01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4年10月-2007年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37~81岁(63.5±10.8)岁;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例,Ⅲ级者5例,Ⅳ级者4例;其中冠心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对照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39-80岁(64.2±11.5)岁;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5例;其中冠心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等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排除下列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收缩压低于90mmHg、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两组均常规使用利尿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商品名:达利全,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生产)开始每日3.125mg,分2次口服。每周调整剂量1次,直至目标剂量(50mg/d)或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清晨静息心率不低于50次/min,血压不低于90/60mmHg]。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率、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1.5统计学处理:疗效比较用χ2检验,治疗前后和组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见表1);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眩晕,1例性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继续用药或减少剂量后消失。对照组有1例眩晕,1例心动过缓。

3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不仅是血流动力学变化,也是一种神经内分泌障碍,神经激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这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础;后者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触发细胞凋亡。治疗心衰关键应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室重塑[1]。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缓解冠脉痉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抑制RAS系统激活,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卡维地洛为一种多种作用的神经体液拮抗剂,是一种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的β阻滞、α1阻滞和强抗氧化特性[2]。卡维地洛能对抗内在全面拟交感活性,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有利于心衰纠正[3]。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和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够使CHF病人心率减慢,左室容量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可改善CHF病人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血脂异常的治疗和实践 下一篇:浅谈核酸干扰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