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与现代时尚的撞击与结合

时间:2022-10-28 06:55:53

历史经典与现代时尚的撞击与结合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而来的是社会产业的革新,中国正在渐渐摆脱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伴随着这样的变革,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被废弃的旧工厂。是拆是留?留做何用?渐渐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浪潮推动了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而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类型,有着一些特殊需求——追求时尚的环境、与众不同办公空间、现代而静谧的创作氛围。而将废弃的旧厂区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就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而成功的满足了两方面的需求,并成为了城市的新亮点。

关键字:城市工业遗址、创意产业园、景观改造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改造工业废弃地成为创意产业园,在节约社会经济成本的同时,打造了符合创意产业要求的发展空间;使工业废弃地重获新生的同时,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手法将其拉回到了新的城市空间中。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包括以建筑立面改造、区域环境改造的景观改造成为了景观设计领域中新的发展方向。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尝试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但同时,中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并有着并不相同的特质,使用者的需求方面也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迫切需要寻求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 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意义

将城市工业遗址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的终极目的,是将工业废弃地这一城市边缘化空间,通过改造,将其变为适应新的城市需求,并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城市新亮点。

首先,景观改造解决了日益更新的城市发展体系中工业遗址这一灰色空间的再利用问题,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开拓了一片别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其次,“城市工业遗址”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时代的历史遗迹,通过景观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而得以保留,并使其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以最小的成本换回了巨大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再次,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这一新兴的景观设计方向,是值得我们充分思考并深入探讨的,例如工业遗址中具有保留价值的元素如何保留利用成为新的景观;生态景观如何融入冰冷的工业空间并使两者的特点得以展现,等等。

二、西方的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

西方的改造模式主要有三大模式:西雅图模式、杜伊斯堡模式、雪铁龙模式。

西雅图模式是西方对工业遗址改造的早期手法,采取了相对简单的“局部保留,部分更新”的方式。保留具有纪念意义及使用价值的部分工业景观,更新难以使用,损毁、污染较为严重的空间。最终得到一种新旧并存的新空间。

杜伊斯堡模式是在西雅图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一种新模式。它充分保留了原有工业遗址的结构及元素,仅用有限的新元素对原有空间进行整合。这种模式的改造重点放在了对设施内部的整合与利用上。最终的到的空间从宏观上看仅仅是局部的更新改造,而内部则是一种全新的景观空间体验。

雪铁龙模式则可以看作是法式的现代版巴洛克园林。它大胆的对工业遗迹进行拆除和改建,仅在形式、材料及尺度上对原有特质进行保留,并在此基础上以全新形象向外界展示。

西方所出现的这些景观改造模式,首先是代表不同时期的社会阶段、不同地域的工业遗址设计风格,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对刚刚起步的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指导。而我国这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自身特色。

三、中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成功的代表作为俞孔坚的广州岐江公园。自此之后,工业遗址改造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沈阳冶炼厂改造方案、北京燕山煤气用具厂公园、苏州运河工业遗产廊道、上海世博会园区浦东中心绿地、北京798创意产业园等是几年来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这些设计案例基本还是对西方设计手法的继承,这种模仿并非我国城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未来的发展之路。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西方设计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取得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它顺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审美及生态环境的需求。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方案就是一个在现阶段可以作为典范的成功之作。由俞孔坚带领的土人团队对该方案,在社会、文化、经济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研究,他不仅保留了所有的原有建筑,更在艺术层面上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成为了上海世博会中最成功的景观案例。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工业遗址的改造中已经对西方的经典模式进行了深化和发扬。

其次,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工业遗址改造依旧存在着隐患。我国的文化发展历程不同于西方国家。在社会大众心中,所谓遗迹是应该有中国式价值认知的事物,比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嵩山的少林寺等等。而对于代表了一个中国即将走过的旧工业时代的工业废弃地,是难以得到社会对其的价值的正确认知的。简而言之,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的工业废弃地是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的。另一方面,从一开始我国的工业遗址改造就是模仿西方的设计手法,这种舶来品缺少了中国自身文化作为发展根基,很容易失去了自己的方向而成为了对西方的简单抄袭和模仿。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发展中,更多的工业废弃地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尽快寻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遗址改造之路,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更为解决废弃地问题的更多方法,也同时完善了中国自己的景观设计体系。

四、打造中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

1 对于西方模式

无论是照搬照抄还是全盘否定都不是正确的态度。我认为,对于西方模式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我们应该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接触并在合适的项目中去使用;对于具体项目自身文化的发掘和利用,是我们难以从西方模式中取得的。只有以批判的态度进行传承和发展,对项目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研究,寻找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遗址改造之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 对于文化特色

我们应该意识到,景观并不是简单的空间层面上的存在,而是从社会现状、文化传承、地域特色,人文精神的综合呈现。而最能使景观与众不同的正是地域文化特色。无论是对过去的历史精神的展示,还是对未来的社会发展的展望,如果将他们深深烙上地域特色的文化印记,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身,而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

3 对于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到了近代却渐渐陷入了没落,缺少了应有的挖掘与传承。当然简单的照搬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但对于“天人合一 、浑然天成、因势就成”的思维方式,“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审美精神,以及构图、造园的方法上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掘和传承的价值。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融入工业遗址改造的创作中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这同时也更能在设计中体现中国特色的出路之一。

4 对于景观元素

在对场地的分析以及方案的创作中,应尽可能多地对当地的人文历史进行挖掘并对其进行加工,并以景观元素的方式反映在方案创作中。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将设计方案赋予生命力的方法,既能表现出方案对原有文化的尊重,也能体现出方案与众不同的特色。

结语:

中国目前的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刚刚步入发展期,它还很不成熟,但它却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工业遗址问题日益严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城市工业遗址让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充分思索和认识它的价值, 就可能已经消失不见了。如果不尽快将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我们可能将会失去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参考文献:

[1]张静.《后工业景观的内涵的比较与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7)

[2]王倩.《工业废弃地建筑及景观再利用设计研究》[T].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

[3]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

上一篇:浅谈天然砂砾在台背回填施工中的质量检测 下一篇:浅谈P3E/C软件在濮阳项目工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