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28 05:28:28

【前言】传统音乐教育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理念把握:研究与传承 面对传统音乐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探讨其深刻的时代意义,还要重估传统音乐教育对于新生一代成长所具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依然为我们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决定着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的出发点,...

传统音乐教育对策

一、正视现实:问题与契机

本世纪以来,从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高中课程标准》来看,都要求学生唱民歌、戏曲等等,然而,一些高师院校则没有做出明显的策略调整,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相脱节,传统音乐教学比重小、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田野教学缺失。现在能积极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论去接触、研究和演习中国传统音乐者能有几人?高师院校急需广泛地展开行之有效的传统音乐普及教育。为真正了解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了解在开《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①之前、之中、之后三个年级学生在问题的看法上有什么变化,以此为研究传统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网络现代音乐并没有垄断他们的视听领域,亚非拉外国音乐还没有真正进入高师课堂,而正在必修和已必修过《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的大二、大三学生喜欢中国民间音乐的程度明显低于大一学生。这说明在中、西风格音乐教育衡动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没有足以撼动西方古典音乐地位,看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要花大力气、定长目标、打持久战。当然,笔者不是竭力搞“本位主义”,而是建议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前提下,首先做好本位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工作。高师音乐学生,学习传统音乐困难,而对其它音乐课程容易上手,而以民间音乐传承方式(师徒传授或家族传授等)代培出来的学员,对传统音乐容易上手,对现代音乐教育学习感到困难。看来这种反差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传统音乐教学比重小、课时少、教学内容方法单一、缺少田野实践等因素有关。

与预想相反,在学《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必修课的前后阶段,喜欢民间音乐的大三学生并没有比例扩大,反而微减,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植根传统音乐文化观念并非一蹴而就,还有很长路要摸索。大三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实践和传播理解得会比较深入,思考比较全面、客观。从总体来看,三个年级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有一定的感情,大一更感性;大二正处于学习阶段,感觉会比较吃力;大三经过磨合后,对民间音乐的亲和力有所增强。这应被视为一个非常积极的迹象,值得传统音乐教育者予以重视。但对于大二学生来说,问题突出,任务艰巨,主要责任在于:高师对传统音乐文化认识疏浅,需对教育模式现状进行重新调整。

教育人才工程中的关键链条直接关系着传统音乐基础教学的发展,高师传统音乐教育不能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脱节,不能只有高度没有宽度和厚度,更不能被理论架空,需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制定多位复合的传承策略,避免所谓国粹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偏激导向。

二、理念把握:研究与传承

面对传统音乐教育现实中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探讨其深刻的时代意义,还要重估传统音乐教育对于新生一代成长所具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依然为我们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决定着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的出发点,从时空的四维角度来看,其策略应与时俱进、开放视野,必须展开传统音乐的基础教学行动,高师是传承知识和培养人才整体工程中的关键链条。

当前,在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加强保护和发展的趋势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工作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1](358)。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高师教育最关键责任就是“传承发展”,角色未必是“独角戏”、位置未必是主位独尊,但在不能完全“主角”的情况下,适当请进来“主角”,而自己旁位一下(请民间艺人、借鉴传统传承方式等),也是有利于使命的履行。

在杭州“首届全国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区域音乐文化传承中,高师的角色非同寻常,二者之间具有契合必然的互动关系。怎么才能更有效地传承呢?传统音乐文化事象中所有的描述解释性文字、音频、视频等都是文本,但对于传承(教育)过程来说传承效果和社会功能都是不足的,最重要的还是“体化实践”②,脱离体化实践之外的任何文本研究都不可能深刻,难于发挥其社会传播功能。中国历时的教育哲学都非常重视音乐实践,教育者应和受教育者一道,文本性研究结合本土文化传承,沉浸生活,适度“放养”,把本地音乐文化放在重点核心的位置上来做,率先学习继承本地传统音乐文化。

曾有人指出,传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时的境域,拿到现在课堂上是不是会有些可笑?传统音乐主体是不是会感到唐突?笔者认为这种论调有三点偏颇。首先,传统音乐是动态的发展长河,传统音乐事象遍布在共时的任何层面;其次,我们的教学体系和任务就是传承文化和培养人才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我们立足点,我们的教学指向就是在传统文化等方面,不是拿过来,而是我们教育体系和行为不应背离传统的怀抱,应面向世界传播之;再说,我们不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又何所为呢?是不是有点虚无主义了?笔者在皖北田野考察期间,不止一次碰到民间艺人的诉求,就是能不能带上学生来,真正住下来传承学习,他们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方便,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他们唯独害怕艺随人去,断了香火。所以,现在我都“怕”田野考察了,怕因为带不去学生无颜面对他们。

三、师资素质:返璞与求真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和学生一起全面发展,传统音乐的师资素质要涉及到教学、科研、实践各个领域,从传统音乐的各种音乐事象中润泽自己,重塑自身综合传统音乐表演技能,从而增强社会音乐活动能力。

当下的音乐教师群体,能躬身到民间求艺者有几人?而不惜代价跑北京、上海甚至海外取经者又怎能数得过来?难道民间传统音乐真的没有可学之处?相当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传统音乐学习仍然持有想当然的态度,其实,当我们去民间田野考察的时候,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因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被视为“救世主”,我们认同他们的文化艺术,能和他们一起继承他们的技艺,能为他们解决艺术实践的难题,能真正地做人民音乐家所能做的“正事”。所以,我们高师民族音乐教师的责任自然明了了,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为谁做什么?基层民间艺人、老百姓期待的神情已经非常明晰,高师音乐师资就需要全天候、多栖的作战本领。

鉴于传统音乐传承的特殊历史背景,高师音乐师资需要一种“自省”的态度,在实践中处理好“道”与“艺”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纠正传统社会儒家重道轻艺的思想,又要防止现代社会技巧唯上的现象过渡蔓延。部分高师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没有一定的传统音乐实践层面上的功底,但已经取得丰硕的权威研究成果或者能唱线谱、简谱,而不能唱工尺谱,这种“研而不学、学而不为”现象,何以去指导基层的受教育者?传承传习又如何进行?何以素质教育?不能就年龄问题来托辞,要把自己和学生都培养成传承人,对自己来说,一定要先期打下“十八般武艺”的综合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些其他层面的音乐实践才更有意义。如果我们很难一下子从“为”的层面上身先士卒,但必须指导主力军冲锋战场。

高师传统音乐教育师资需要深入浅出继续学习,需要进修、传承,到哪里?到民间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去,用“行动”来上课。授课过程中,唱的应该比说的更好听,用音乐行为直观地让学生真正从传统音乐中体会、体验到幸福快乐。老一辈的民族音乐学者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强调民族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演唱语言到风格风情的把握,做到了不拘一格成人才。笔者也曾把“草叶”、“叫子”等民间技艺引入到课堂教学上来,激起了学生对传统艺术强烈的求知欲。

四、教育体系:重调与拓宽

我国古代就有着优良的传统音乐教育传统,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传统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传统艺术综合教育体系也相对完善。然而,当下的高师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却面临诸多问题:

(一)高师音乐教育传承模式和民间传承模式分离严重,应设法有机整合不同的传承模式,将民族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系统化、动态化和大众化,重创新的弹性传统音乐教育体系,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精神理念的自主诉求。社会教育体系结构与重构的互动过程体现在历时任何阶段,当下亦然,音乐教学体系理应得以更新。从欧美引进的教育体系应得以扬弃,历史上的乐府、教坊、梨园以及相应的轮值轮训等制度所体现的传承理念,高师应予以重视继承。诚然,欧美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有着一致性,如乐器教学中的单人授课或小组授课,这具有口传身授的特点,但也有学堂、学制和学时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基地,在“非遗”运动潜在制度逐渐显形的趋势下,时代要求我们重新正视传统音乐教学策略,重构师资模式和教学方式,开放师资体系配置,不惟学历职称降人才,吸纳贤人来授课,从制度上保障民间艺人的授课权益。

(二)传统艺术学习就要求回到民间,通过口传身授师徒传授模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有所成,民间的传承不仅是专业技艺的延续,还包括综合知识、事业精神,甚至是生命情感真谛之润然和师徒伦理的维系。一旦重入高师体系,则互动过程主要以课程表来维系;且传与授之间的互动比较松弛,民间艺人所教与学生所学的过程势必会简约化,成果会抽离于传统脉络,效果尚待评估[1](216)。窃以为,高师教学理念需要多元化、教学体系也要综合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师徒口传心授与课程表教学结合起来,任何传统的接衍都有一定的传承策略使然。台湾自1991年起,“教育部”就委托国立艺术学院、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等单位,以承办艺师传艺的方式,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传艺计划。不久,文化建设委员会又制定了《民间艺术保存传习计划》。

该计划以保存、传授技艺为主[1](206)。为了保证传统文化后继有人,韩国政府还特设奖学金,以资助那些有志于学习无形文化遗产的年轻人,这些人被称之为“传授奖学生”。在传授奖学生的选拔方面,《文化财保护法实施规则》有着更为详尽的规定。《规则》要求:传授奖学生必须是“从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持有者或持有团那里接受了六个月以上的传授教育、且在该重要无形文化财的技能、技艺方面具有相当素质的人员”,或者“在与重要无形文化财相关领域工作经历超过一年以上者”。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传授奖学生一般学期五年,但已经获得传授教育证者除外[2]。

高师师生不仅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描述、解释、记录和研究,还要以“局内人”的位置去生活、交流、参与,使民俗活动与学校校外艺术活动融合起来,因为民俗需要新生力量的有力传承,高师学生课外活动也需要得到真正的校外活动环境和资源,两者有着共同发展的契机。例如:经过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苗湖书会》负责人协商,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将吸纳阜阳师范学院音乐院校师生参与进来,利用书会培养新生曲艺力量。“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向不一,而任务一致。引导学生到民间剧团、社会演艺公司、民俗文化旅游基地进行训练实习,这也是很好的尝试,尽管在高师传承传统音乐过程中会有社会功能的嬗变。

我们的文化没有差距,仅属差异之体现,文化多元化之内因要求我们继续扩大传统音乐系列课程的比重,搞好高师音乐课程改革工作,大力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与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的互动。在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拟订请颍上花鼓灯艺人来院进行讲演与传授,建立安徽花鼓灯艺术传承教学基地,使其能在高师这一链条中得到保障性的继承和发展。另外,关于皖北扁担戏遗产的继承,我们拟定组织音乐专业、美术专业和文学等专业学生,业余成立木偶剧团,有机综合其他民间艺术,整合地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三)高师音乐艺术学习并非为音乐专业所垄断,非专业学生也在公共艺术选修课享有学习音乐艺术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在第二章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其他还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也针对非艺术类专业进行了指导,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到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并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

在公共传统音乐艺术课程里,应适当引导学生“跑题”到其他艺术领域,来认识综合文化中的音乐、世界范围内的中国音乐,整合地学习包括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等多元素的民间文化事象。笔者在《民间音乐艺术》公共艺术选修课上,曾聘请渔鼓艺人苗清臣、琴书艺人孟颖等民间艺术家来校讲、演,做到近距离接触、传习民间传统音乐。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龙山两个校区都开设了“黄梅戏演唱与欣赏”全校公共选修课,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曾指导教学,为高师学生专门开设艺术选修课,《黄梅戏欣赏

与演唱》课程是该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地方特色专业设立应该与地方音乐教材建设同步进行。安徽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黄梅戏表演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并于2008年开始招收黄梅戏编导专业。在韩再芬教授的引导下,该表演专业结合学校良好的专业设置基础及地方文化优势,已经取得初步的成绩。新疆艺术学院1996年在普通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开办了木卡姆表演方向,在新疆师范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与木卡姆传承相关的课程也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模块[3]。

在地方音乐教材建设中,视频教材和现代视频记录方式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契机,在口传身授条件难以形成之时,视频方式传授学习可以大力推广。笔者在田野工作中发现,现代民间艺人学艺的主要方式是跟着磁带、复读机、VCD学习的。那么,我们应该努力营建视频库,利用这一条件来进行传承教育,重新正视民间声乐资源教材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影响整个的声乐教学观念,掌握大量的地方民歌、地方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作品,并且逐步摆脱“伴唱”的恶性循环。从过程本身来看,就影响了“象牙塔”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亲和力。

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体系应是传统音乐教育体系的延伸与发展,不是突发新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我国时空层面上的音乐文化遗产,而不应鹦鹉学舌;教育任务是服务于当下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的发展。

结语

综观高师传统音乐教育,时代机遇越来越好,但仍然没有走入主流,文明的传承出现危机,对于身边广博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应用,可持续发展谈何容易,与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的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密不可分。谁都明白文化的断流将意味着什么,急盼相关教育部门共撑一片蓝天,呼吁同仁不要再把“传统”与“保守”、“现代”与“进步”等同起来,进行精神理念层面上的再思考、方针策略上的再调整很有必要,当然,实施之初急需社会财政部门给予适当支持!

文化民族主义可以作为实施传统音乐教育的平衡手段,“以中华音乐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指明了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让传统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互相影响、前后相继,建立比较完备、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策略制度,真正让高师在民族音乐文化整体传承中发挥积极有效地作用,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底,继承传统音乐教育“《乐》以发和”④的道德教化传统,向高师传统音乐教育要质量、要素质、要生活,从而服务于当下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需要,这是我们高师传统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上一篇:大学科研的教育意蕴 下一篇:童谣的生命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