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

时间:2022-10-28 04:19:36

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

【摘 要】面对当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面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学习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培养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创造新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适应教育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已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的选择。实现信息和网络技术与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当前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生物教学;整合

一、多媒体技术与教学

(1)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的总和。

(2)“整合”是个新概念。“整合”中的“整”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内涵。“整合”一词昭示了:要在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这两个方面都要下功夫,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

(3)什么是生物学科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就是指整合生物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的支离破碎的状态,把生物学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生物学科的整合即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生物学科、多媒体技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上。

二、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就目前来讲,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思路有两种:

(1)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思路。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们简称为“辅教”。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

(2)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这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未来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思路。现代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动物的行为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用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理念,学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知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知识也就更快。

四、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实施

(1)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决不仅仅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2)高度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参考文献:

[1]王丽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课程整合形式的探索[J].中小学教育.2003

[2]沙培宁.淡化学科意识强化工具概念.中小学管理.2000

[3]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1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教育科技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析美欧自贸区谈判的动因 下一篇: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异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