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欧自贸区谈判的动因

时间:2022-07-13 03:22:02

浅析美欧自贸区谈判的动因

摘要:美欧自由贸易区经历过多次搁置之后,于2013年6月开始了正式谈判。对于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和欧盟来说,美欧自贸区如果建立,双方的经济收益自然无须多言。但考虑到期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困难,其建立之路必然充满坎坷。美欧自贸区最终走向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美欧自贸区的建立将会对中国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应有自己的长远考虑和具体对策,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关键词:美欧;自由贸易区;TTIP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欧就意欲将双边关系推进到跨大西洋自由贸易的高度,可由于美欧一直致力于同新兴经济体建立经济联系,并满足于目前的双边关系,以至于美欧自贸区的构想多次被提出却也多次被搁浅。2013年2月上旬,美国总统奥巴马,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以及欧美理事会主席范佩龙分别在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在6月份开始以美欧自贸区为核心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的谈判,并计划于2014年缔结协定,此时美欧自贸区的构想才真正踏上了落实阶段。

尽管在6月18日结束的八国集团峰会上,美欧完成了美欧自贸区的首轮谈判,但美欧两国在农产品补贴、技术保护、监管制度等问题上相持不下,使得不少人担心自贸区的谈判可能最终还是“如同唐吉可德对他的公主达西妮亚的渴望”那般成为一种幻想。但美欧计划在两年之内排除谈判障碍,促成美欧自贸区的形成,可见美欧坚定的意志,这使我们不得不回到自贸区谈判的初衷来考量美欧促成自贸区的坚定意志。

一、刺激经济增长,“抱团”度过经济“寒冬”

近年来,美欧经济一直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尽管美欧采取了财政和货币政策挽救濒临危机的国内经济,但作用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财政和经济政策的边际效应在不断减少,因此美欧抱住了贸易这根“救命稻草”。

美欧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者经济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一半,双边贸易额约3.8万亿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美欧还互为最大的投资者,美国公司在欧盟的投资近2万亿美元,为其在亚洲投资的3倍,欧盟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达到17万亿美元,是其对中印两国投资总额的8倍。因此,这个拥有8亿人口的自贸区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且价值最高的自贸区,它们的一体化措施也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潜力。

尽管美欧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平均关税仅为4%,但由于其贸易总量的基数庞大,小幅的关税削减也将会带来巨大的贸易增量。据欧美专家测算,若进一步削减关税,即从目前平均约4%逐步减至零关税,那么到2027年前,欧美经济将从中收获0.4% -0.5%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欧盟GDP年增860亿欧元,美国年增650亿欧元;消除50%的非关税壁垒,将可为欧美经济分别带来0.3%和0.7%的年增长。不难看出,这一措施通过取消关税和降低贸易壁垒实现交易成本的减少,有助于美欧走出经济困境。前美国贸易副代表卡兰・巴提亚就称,美欧自贸协定是不用花纳税人一分钱的“最大的尚未使用的刺激手段”。

二、对抗新兴经济体,维持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目前,全球的经济发展呈现东升西降的趋势,美欧同时遭遇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剧烈冲击。尽管美欧国家仍占有世界经济产出的一半,但经济发展明显动力不足。以2008年金融危机划线,危机以后美欧的经济总量下降到47%,贸易比重从47%降到29%,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却从9%上升到20%。

二战以后,美欧基本垄断了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发展中国家为了融入世界市场,不得不接受偏向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规则。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大,它们在国际经济领域讨价还价的余地也越来越大。美欧感觉发展中国家渐渐失去控制,不愿按照美欧的利益要求行事。同时美欧也担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将引发权力转移,如果美欧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的权力资源最终将会转手给新兴国家,自己将会处于经济博弈的下风。

现今美欧实力下降,依靠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扭转局势。为了维持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美欧抛出了自贸区构想,试图整合美欧资源,相互借力,对抗新兴市场的挑战,维持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正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日前的题为《2030年全球趋势:可能的世界》的报告中所言,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下去,亚洲的全球势力很快就将超越北美和欧洲。欧洲和美国前所未有地更需要对方,这使得加强跨大西洋合作变得至关重要。

美欧自贸区一旦建成,他国出口到美欧的商品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欧自由贸易所取代。贸易转移效的产生使得新兴市场与美欧的贸易受到冲击,贸易额有大幅降低的可能性,而由于区内国家的关税水平很低,尽管贸易由高效率的区外转入效率较低的区内国家,区内国家仍会从中获利。这就给其他国家传递了一个信号:美欧自贸区是一个新的富人俱乐部,贸易转移效应可以作为美欧制约新兴经济体的有效手段,增加美欧同区外国家的谈判筹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欧自贸区似乎超过了传统的经济意义,蕴含了“经济北约”的意味在里面,美欧试图借此抵御外部挑战,谋求经济上的均势。

三、包抄多哈谈判,建立利于美欧的经济规则

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主要由美欧国家建立推动,他们倾向于在自由贸易基础上建立全球多边贸易机制。但近年来,美欧越发感觉在它们看重的多边框架下自身获益并不多,却承担了繁重的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的任务。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和自由贸易的便利条件,在全球贸易中获得高额顺差,成为多边体制真正的受益者。因此,美欧意欲重塑新的国际经济体制。

美欧本来将重建国际经济体制的厚望寄予多哈谈判,但由于南北方国家的利益纠纷难以协调,一直僵持不下,多哈谈判已于2006年7月宣告“无限期”推延。所以,美欧决定另辟蹊径,从双边贸易领域寻找突破口,侧面包抄多哈谈判,于是美欧自贸区的谈判被迅速推进。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侧面包抄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谈判,这一策略美国历史上早已成功实施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进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为此,美欧共同成立“高级别工作组”,该工作组的职责是确定哪些政策和措施应该包括在美欧自贸谈判中,建议确立最终的合作框架,统一美国标准和欧盟标准,利用规则的“溢出”效应,使美欧标准扩展为全球通则。而美欧自贸区宣称自己是“立足于下一代”的贸易新体制,其制定的高规格环境标准、知识产权标准、劳工标准等,给想进入美欧市场的企业提高了门槛,增加了美欧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除此之外,美欧自贸易区一旦建立,其33万亿的经济总量无疑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它所采纳的经济准则有可能成为未来地区甚至全球贸易区规则的新范本,美欧也将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

尽管美欧对于自贸区的谈判有强大的决心,但美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市场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南辕北辙的标准,都将使美欧自贸区的谈判任重道远。为避免自贸协定流产,美欧有可能通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个“缩小版”的美欧自贸区――欧美相互承认对方的标准、审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兼容,并对农业等敏感领域做出例外处理。

鉴于美欧推动自贸区的动因多元,既有拓展多边贸易格局的打算,也有建立关税同盟的考虑,因此美欧自贸区的到底会成为怎样的经济体还不得而知。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载体;也有可能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抑或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可以确定的是美欧自贸区将给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也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保持对美欧贸易的主动权。一方面加速经济转型,提高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力争参与到美欧自贸区规则的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自贸谈判,努力营造自己的自由贸易体系,减少对于美欧自贸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樊莹.国际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欧美经贸关系课题组.评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3期

[3]余翔,朱琨.美欧自贸区谈判前景及其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3年第5期

[4]卢宝康.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正经受考验[N],文汇报,2012年3月28日,第7版

[5]孙晓青.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剖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第8期

[6] NichokasKulish and Jackie Calmes, Obama Bid for Trade Pact with Europe Stirs Hope[N],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4, 2013

上一篇:浅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稳定率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