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2-10-28 11:27:33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摘 要:在深入实施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也得以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素养,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要想实现这种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讲,需要实施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关键的。为此,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新;素养;应用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倘若教师实施单一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气氛比较消沉,那么就常常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枯燥、抽象,那么,怎样化解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呢?情境教学理论提出: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融入知识,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一定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需要围绕数学知识的中心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探究问题,把握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提出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感受从提出问题教学情境到解答检验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教师借助“啄木鸟吃虫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和理解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对“加减法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含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啄木鸟与大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了多少只?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只?谁吃得少?谁吃得多?”最后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小啄木鸟与大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教学情境跟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智力水平是相符合的,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一定的操作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不少的学生还会在数学课上出现一些异常的举动,像是撕下一页作业本,再折叠为各种各样的形状,甚至是在教材上乱画乱写等等。也正是由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成为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新课改说明,数学这门课程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喜欢动手的优势,创设一定的操作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开始于动作,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动作和思维有效地统一起来,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前提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分数大小的时候,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一把剪刀和若干的纸张,先要求学生剪一张纸为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剪一张纸为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剪一张纸为六份,取其中的一份等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学生会一目了然。教师通过创设操作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发展,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来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这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一定的兴趣教学情境

毋庸置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的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出现厌学心理,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这种情形下实施教学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做到的。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课时比较多,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务必创设一定的兴趣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导入课堂教学的成败关乎有效教学课堂的建构。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创设兴趣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字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先为学生呈现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等,且跟学生说:“羊村里面的羊太多了,让我们数一数吧,结果,之前学习的20以内的数字不够用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只能是学习100以内的数字了。由于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且学生也被形象直观的画面所吸引,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事实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兴趣教学情境能够非常有效地导入新课,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入新知识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和丰富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应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内涵的丰富性,最终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董永康.“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之课堂练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0).

[2]刘艳平,康东兴.数学情境教学“三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5).

[3]王敏红.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 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

上一篇:浅谈中学数学开放式教学 下一篇:写作从兴趣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