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09:28:38

对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摘 要: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障碍;克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34-01

一、引言

名著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语言知识的积淀。它具有永恒的价值,经过岁月的洗礼而历久弥新,以其深厚的思想,丰富的内容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如今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使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当前学生阅读名著有哪些障碍,克服阅读障碍的对策有哪些?

二、当前学生名著阅读遇到的问题

中学生最爱的是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作家,如曾炜、郭妮、郭敬明、明小溪等,而鲁迅、冰心等排在他们后面(主要原因是课本里出现次数较多),余华、王安忆、苏童等榜上无名。这不由得让人明白一个现实:名著阅读在中学生中确实出现了让语文老师担心的阅读障碍。

调查一下中学生阅读过的书目,可能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可爱陶等之类的为多,它们为学生提供了追求个性、解放自我的氛围。但这种流行阅读是一种追求轻松享乐、回避崇肃,回避主体塑造和精神提升的阅读方式。缺少对人生的理解、情感的投入、审美的体验,有许多虚假和矫情的成分在内。它并不想去追求文化价值的永恒,淡化人们对历史与文化的责任,给人们的是一种经验上的娱乐和感官的享受,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较大的转变,客观上形成了他们阅读名著时的一大障碍。具体表现如下:

(一)考试内容造成的“阅读危机”阻碍了学生对名著作品的精细阅读

虽然近几年来,各类考试均涉及了中外名著的阅读考查,但是考查内容有规律可寻,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大多是“速成式”的“短平快”,与名著相去甚远,不外乎内容的概要、作者的介绍、读后的简单感受、人物的精神等。学生如果不看作品,只要听人介绍或看影视作品,也是能得满分的,由此造成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轻视,这更加速了阅读危机的到来。其次从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缺少对阅读名著的引导和规定(由于观念的局限,一些名著也多限于所谓“适合教学”的短篇)于是“名著不再具有名著的意义,权威失去了权威的光环。”于是,这种对名著的消解态度,成了学生平时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障碍。

(二)阅读内容的通俗性和功利性,是阻碍学生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已不同于父辈,他们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相信自己的选择,这对其以后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滋生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反映在学生的阅读内容上,功利性和通俗性的书籍占了大多数。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的阅读范围相对比较窄,各类实用书刊,如教学辅导、外语、应该作文以及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书目,上了他们阅读的排行榜,这些是帮助他们快速成功的“红宝书”。其次阅读内容的通俗性也使学生的名著阅读受到了挑战。青春小说,畅销书刊,漫画读本,成了学生的偏爱。许多学生对郭敬明、可爱陶等作品如数家珍,作品中的张扬的个性,不羁的行为,叛逆的思想甚至青苹果似的早恋,像一只温柔的大手,毫不费力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的理想主义和价值观向个人本位偏移。我们可以想象在课业繁重,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学生大量地进行这种通俗阅读,必然大大减少了读名著作品的时间。很多学生坦言:如果没有老师作为任务的强制要求,四大名著及中外名著作品,是很少去主动阅读的。

(三)流行阅读的大众趋向,是阻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又一原因

首先,由于社会的大背景使然。

现行的教育制度,使得现代中学生生活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学业压力大,流行读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定程度上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慰藉。同时新的社会文化的兴起,使其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高雅严肃、思想性高的名著作品,其受众程度越来越低;反之那些时尚轻松、流行娱乐的读物却日益盛行。这时候的阅读,给予读者的不再是深邃的思考,更多的是一种流行文化的消费。他们凭兴趣而读,追时尚而读,这种趋势明显影响到了中学生的阅读倾向,形成了名著阅读的有力阻碍。

其次,电子传媒和读图时代的负面影响。

现在的电子传媒大不同于以往的印刷品时代,20世纪80后出生至今的人,他们玩电脑,看电视,上网络,就是不爱看书籍,即使阅读也是偶发性的阅读。今天的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视文化”时代,或者称为“读图时代”。很多学生已不再在书香氛围中阅读名著,许多名著性的文学作品,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一些国外的文学名著,都是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来接触和了解的。这种缩短了时空距离的电子传媒,使得学生不愿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作品本身,它破坏了人们超现实的想象力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情境,学生再也领会不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享受。

三、阅读名著的对策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学生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学生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学生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四、结论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进而形成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有丰富语文知识和人文内涵的人。以上是我对当前学生名著阅读现状一些认识和举措,也是对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种呼唤,呼唤名著真正靠近你我,温暖你我。

参考文献:

[1]李杰主编.四大名著人物点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2]蒲松龄.聊斋志异.广陵书社,2005年5月出版.

[3]陆明.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上一篇:浅析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 下一篇:浅谈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