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疏松土壤下学生自主专研学习的展开

时间:2022-10-27 06:26:57

数学课堂疏松土壤下学生自主专研学习的展开

一、自主专研学习的框架

数学专研学习指的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站在数学层面处理其他学科与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专研学习应当以数学教材要求的知识为基础,并且主动同生产生活实际发生联系,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使学生了解用研究报告体现研究成果的方法。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要求了一部分专研学习的课题以供师生参考,师生也可以按照本校、本班情况自主拟题。大纲中要求的题目适用范围较广,如分期付款中的数列问题、向量同物理学的关系问题、发现多面体欧拉定理问题等。自主拟题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自主拟题可以遵照如下类型进行设计,如以抛物线焦点弦性质探索为代表的知识探究型,以洗衣机水设计原理为代表的社会调查型等,此外,像学术交流型与创造发明型则层次更高,对学生素质的考验也更强。

二、问题的寻找途径

途径一是在教材中寻找问题,教材是获取知识的直接资源,其具有高度典型性特点,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基础内容的延伸,使之成为专项研究课题。比如学习完数列知识之后,有些学生可能会设想出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这样的概念,研究性课题便就此形成:对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可能性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认真备课,教材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挖掘的。途径二是在解题过程中寻找问题,实践中存在很多学生没有明确是否掌握知识意识的情况,恰好解题过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此种意识,通过解题,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已经弄清楚了,哪些题还没有弄清楚,为挑选专题划定范围。途径三是在生活环境中寻找问题,华罗庚说:从宇宙之大,到粒子之微,从地球之变,到日用之繁,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源起自生活中的学问,也是最终要回归到生活的学问。生活中看似普通的现象也可能挖掘出深刻的数学原理,例如日用器皿陈设皆与立体几何有关,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之、思考之。

三、问题的解决角度

(一)课堂渗透

学生的求知欲望越强,他们就会具备越强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悬念、设疑、讨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欲望,让学生的自主专研心理得到升华。专研是指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而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本身就可以成为专研课题的一部分,学生对某一新发生章节产生兴趣,或者仅仅是遇到某一新公式、新概念时,实际上已经遇到了一个专题任务,例如学习对直线斜率的研究、对直线同抛物线关系的研究等等均是如此。而如果教师有专题研究的引导意识时,任一数学定理都可以成为设计专题的依据,并带领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完成探索、发现规律,体验到这种学习方法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

(二)问题引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包括问题,而新型课堂教学则是问题包括教学过程,让课堂变为问题的展示平台,是对学生专研学习能力形成的一大促进,教师把研究学习的理论同方法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数学同科技、经济、文化的联系探索精神,并据此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其问题意识,可以给专题研究带来更大方便,拓宽专题视角宽度、深刻专题深入层次。

(三)实践参与

自主专研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数学同社会实践相联系,使数学不再是毕业即束之高阁的无用之学。社会实践参与也是获取研究素材的有利渠道,学生用观察与参与实践的方法能够自主获得第一手资料,更具研究的意识与成就感。对于高中生来说,若想成功开展针对生活实践的研究,意识形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如发现生活问题的能力、分析并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让处理问题能力回报于社会的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要逐步加以引导的,比如在针对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查研究课题中,每一步调查研究过程都可以促进特定能力的养成,但如果脱离了教师的相对引导,实践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得到能力的相应提高。

高中生虽然受到高考的影响,但是学习方式也应当是越来越丰富的,学习活动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掌握概念、记清结论、单纯模仿上,还应当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活动,增强自主研究的能力。这种独立思考实践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发生,也可以在课堂外发生,总之应当以不离于教师的正确指导,不偏离基本的教育方向为主。

上一篇:输煤系统无动力除尘改造 下一篇:兴趣是前提方法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