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上海大拇指商业广场的空间设计

时间:2022-10-26 10:16:04

谈上海大拇指商业广场的空间设计

[摘 要] 从大拇指商业广场的空间尺度、节点处理分析、空间界面设计、空间序列等方面对具体的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城市商业步行广场空间形态设计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 大拇指广场 商业 空间

大拇指商业广场位于上海浦东联洋社区,占地5.2h,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定位于区域级商业中心,建筑布局以2层为主,通过商业广场的台阶、电梯等由一层到达二层,地下一层主要为大型超市和配套的停车场。广场设有大型超市、主题商场、精品购物、休闲娱乐、艺术中心以及五星级大酒店等多种业态设施,融购物、休闲、娱乐、美食、酒店、艺术等功能于一体,其中购物、娱乐、餐饮的业态比例是67∶10∶23。项目目标客户主要面向周遍生活社区的业主,包括众多的老外,辐射整个区域。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主要以中端品牌为主,以上海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水准定位商业配套,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洋溢着自由闲散空气的娱乐休闲广场。

本文主要从空间形态设计角度对大拇指商业广场进行了具体例证的研究。空间尺度、节点处理分析、空间界面设计、空间序列等几个基本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有机组织,使广场的规划与设计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1.空间尺度。商业广场空间的长度过大往往会造成单调和冗长感。扬・盖尔曾在他的《交往与空间》中写道:小通常是最有效率的,当小型生动的单元被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头生活就会大大减少。宜人的尺度是商业步行广场创造舒适的外部空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大拇指广场东西长160M,南北宽19M―29 M,局部扩大的节点最宽为58M,整个广场建筑高度除西入口局部为3层外,一般为2层,整个大拇指广场的空间高宽比为1:3左右,是个人心理感觉较为舒适的尺度。最大节点处的喷泉广场避免给人空旷的感觉,以两个相连的大小矩形进行基面的相交,分割成亲切的小环境。

在商业步行广场中,购物者的主要行为模式是寻找、观赏商品,经比较挑选决定购买行为,中间暂时休息餐饮,又继续寻找、观赏、比较。因此,空间尺度的确定首先应加强人与商品的接触为出发点,使购物者能同时看清广场两侧的店铺。广场过宽,不仅因视距太远,看不清店铺里的商品而难以产生吸引力,还会应购物者来回往返于两侧店铺引起疲劳而丧失继续购买的兴趣。所以,从空间、人的行为、人流量需求出发考虑,大拇指广场的宽度控制在19-29M范围内,局部适当放大,尺度是宜人的,人气得以聚拢。19-29M的宽度和160M的长度既保证了商业广场空间的围合感和亲切的尺度,避免步行购物者的疲劳,又与广场定位消费的地区市场需求相适应。

2.节点处理分析。大拇指商业广场属于水平展开的线性带状空间,容易造成单调冗长的感觉,因此,在广场中将若干节点空间放大,有节奏的营造成空间的高潮点,如西端的入口广场、中部的方形喷泉小广场、南入口的美食广场等。在视觉的焦点处设计高质量的景观,包括方形水池喷泉、大拇指雕塑、love跌水、张拉膜小品、香樟树池等,使不同的视域都有令人视觉愉悦的景观,人们能够识别它、注视它、品味它。形象鲜明的“Z”字形四层高的电梯南北呈三角相对呼应,避免了整个广场众多建筑的离散感,起着统率空间,成为整个广场空间的标志。

方形喷泉小广场作为整个广场空间最重要的核心节点,是线性空间与向心空间的组合。良好的运用了对景,能吸引各个方向的视线,形成多角度的景观环境。除了提供良好的视距(25米范围左右)外, 35度和77度的水平视线范围,保证了完整而清晰的看到整个景观。确立了喷泉小广场在整个大拇指商业广场环境设计中主次关系,使这个小环境以一个有序的整体出现在视线中。喷泉、休息坐凳、跌水、树池、大台阶、二楼平台广场、过街廊、各个建筑物等以几何的大小矩形彼此呼应,有力的衬托出整个构图的图底关系,将整个平面边界松散的外环境图形变得有序、完整,成为人们集聚的理想场所。

3.空间界面设计。通过建筑物的布局变化使各个围合面形成有规律的凹凸,使广场空间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建筑物外部空间的形态与特征与广场构成的基面形成有机的联系。

垂直交通设计是二层及以上商铺的命脉所在。在广场、入口等重要节点设置大台阶、标志性电梯、自动扶梯等,方便地把人过渡到二楼的特色饮食、休闲娱乐场所,二楼建筑退让形成大片的空中广场,与一层的广场空间和视线上相连,同时也成了人看人的绝佳场所。过街连廊、空中广场、电梯等将整个商业广场联通。两侧界面底层布置店面,上层的界面不断有形体挑出或材质变化,避免了单调的通道效果。界面上的窗、墙、屋顶的概念已经模糊,由面与面的层次、穿插来进行构图,形成视觉元素。

开放商业步行广场注重综合在空间上的关联与互动,强调功能之间的依存和共生关系,突破了传统商业设施简单的营销方式,更加重视室外展示。表演、活动、休闲、餐饮、娱乐等空间设施,通过室内外空间的穿插与融合,以及室外商业环境的创造性塑造,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与购物行为。

4.空间序列。大拇指商业广场在带状空间的基础上加入系列四个主题小广场:庆典广场(方形喷泉小广场)、时尚广场、爱心广场、百味广场,使得整个空间格局疏密有至、收放自如、开合得当。其空间总体呈线性“略带夹角”,串联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开放空间,形成了一个丰富有趣、连续多变的外部开放空间格局,创造了一系列动人的空间序列。

芳甸路的主入口,形成外窄内宽的不规则形状,入口的正面对景是整个空间序列的主题核心“大拇指”雕塑,入口设置必胜客、韩林炭烧等餐饮业态,由2个主力店铺相对峙,共同烘托步行街主入口,聚集人气。大拇指雕塑、平面导引图、入口植物绿化能表达一定方向的设施指示,暗示人们从心理感觉到进入开放的商业广场。在步行带状空间上选取了几个节点,局部放大重点设计,形成高潮点,营造出连续的空间序列。节点自然提供了停留空间,结合景观的设置和休息设施的结合,成了整个广场人气最旺的场所,人们在这里举行集体活动:婚纱摄影走秀、新商品展示、室外餐饮美食,儿童滑轮等,整个广场洋溢着自由闲散的空气,性格亲切。东西向的广场主轴线,东端以天主教堂的基督像为叙事尾声。东端入口利用台阶的高差进行边界划分,步行进入广场。跌水、地面照明等有序引导进入广场的主体空间。次要步行街与主街呈90°走向,功能与之互补,分布了特色化、地方性的小型主题餐饮,在氛围与尺度上与主街形成对比与呼应。主街与次街分别通向城市主干道与城市次干道,在空间分布与交通组织上连贯而完整。大拇指广场是通过大体块方向的彼此扭转实现步行街空间的开合与变化,并通过架设过街廊的方式改变空间的一览无余状态,形成层次化、序列化空间。

5.小结

本文结合上海大拇指商业广场空间设计的具体例证,提出商业步行广场空间形态设计的基本原则:(1)空间形态应具有良好的图底关系、明确的边缘入口、通道及节点空间。内部格局要有明确的层次感、秩序感。(2)从人的尺度出发,研究人的环境心理需求,塑造广场空间的认同感、安全感、亲切感等场所精神。(3)运用行为场所理论,研究步行广场中人的多层次行为需求和活动规律,在空间设计中确定行为的领域,提供场所及设施,促发适当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李 蕾 郎益顺: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建筑设计.华中建筑,2008.9.149~155

上一篇:商业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图像时代的设计伦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