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时间:2022-10-25 12:01:19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摘 要: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教学中落实好研究性学习。首先就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研究性学习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还要求有确实可行有效的评价机制。本文对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以及如何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组织、实施与评价作了探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组织 实施 评价 评价量规表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涵义

一般而言,“研究性学习课程”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其二是指一门课程的名称,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两个涵义所指完全不同,前者是指学科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后者则是指一门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李亦菲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把前者所指称作“探究性学习”,这样可将两个名词区分开来,可供参考。我们下面所说的“研究性学习”都是指第二涵义,即“研究性学习课程”。

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什么?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方式和目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问题意识”(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原则上,研究性学习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教材”,因为研究的问题或课题即教材。这虽给学校和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但更多的是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课程涉及的学科、课程的实施模式、课题选择和课题价值判断、课题切入点、课题推行步骤、课题资料来源、课题研究结果及呈现方式等,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此,研究性学习给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的作用和角色,改变自己指导学生的思路和方式,更要培养和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

2.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开放学习的态势。

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途径和手段、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打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培养一种开放性的思维。

3.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作用。

4.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

鉴于研究性学习的特殊性,研究性学习要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实施。笔者认为整个课程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组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评价阶段。

(一)规划组织阶段

1.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小组,统筹课程的计划和实施。

2.确立“问题或主题”。

研究性学习主题及具体内容由学校、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确定,一般来源于学科的延伸,学科的综合和社会生活。在确定内容上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要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教师要尤其注重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课题,寻找适合自己的探究活动方式。同时,要探讨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例如笔者所在校所在乡是地瓜干主要的生产基地,地瓜干这一产业可以说给该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这一社会背景,课程指导小组就可以给定这样的总课题:“地瓜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地瓜干的调查研究”,等等。

3.组织确定课程的学习形式。

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要做好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人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三种形式。

(1)个人独立研究指学生个人自主选择一个研究专题,采取“开放式长作业”的形式,相对独立地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研究的过程。所谓相对独立,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封闭进行的,还要不断地与他人或社会交流、请教,但整个研究过程还是由个人独立地完成。

(2)小组合作研究。这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小组一般由3―6个学生组成,最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在总课题“地瓜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研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可以确定相应的一些子课题。如:①从环境看地瓜干,②从房子看地瓜干,③地瓜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④地瓜干生产的历史变迁,⑤地瓜干生产的工艺流程,⑥地瓜的生产栽培技术,⑦地瓜干销往何方,⑧地瓜干有何功用,⑨如何在网上销售地瓜干,⑩你对地瓜干知多少,等等。根据自由组合及教师调配的原则,学生组成了相应的研究小组。课题组成员负有独立的任务,既分工又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全班同学围绕一个主题,个人相对独立地进行研究,再通过全班的集体讨论辩论,分享初步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各自完成自己的研究。

4.安排学习课时。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实施要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但它毕竟不能是随意的、无计划的,它必须符合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未经学校认可核准的,不能作为课程来对待。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其课时设置是有灵活性的,学校要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安排。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开展自主设计、主动探求、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活动,这就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具体操作的要求上与其他课程实施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课时的安排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在安排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校要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从开设课程的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教学计划。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安排课程表时要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两者的学习内容密切配合,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做到科学或比较科学地安排课程表,使研究性学习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与其它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灵活性原则。与接受式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是新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它具有学科综合程度高、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自主性强的特点。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是其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需要灵活的、开放的、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的研究相结合。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要有较强的灵活性,依据研究专题的需要确定课时的分配。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时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应根据学生研究的进程,对课时的分配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实施阶段

在每小组确定需要研究的子课题后,学生进入自由、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资料主要包括有关的地瓜干生产发展的历史、技术发展、未来前景、地瓜干的品种、地瓜干的销售网络,等等。

2.调查研究。学生根据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整理、搜集相关的信息,对相同的信息分别进行增删,对所搜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位同学的数据提供给同小组的其他成员参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图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如第5组的同学从不同厂家的不同工艺比较中发现,采用煤火烘烤的地瓜干色泽鲜艳,电力烘烤的色泽暗淡,从而探究了煤火中是什么因素(硫)保持了地瓜干的色泽,进而探究了硫对食物和人的身体的影响,扩展了知识结构。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如第1组的林新发同学,初步的研究成果只着眼于满地的煤炭渣的污染,经过讨论与交流,他明白了地瓜干对水、空气的影响,充实完善了自己的学习论文。

4.成果展示阶段。在进行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每位同学独自撰写修改调查报告,要求按照科学研究论文的一般格式进行撰写。完稿后,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各个研究小组内进行逐个答辩,其它小组同学进行旁听学习。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其中第一组的同学所撰写的小论文《环境污染知多少》引起了村、乡两级政府的重视,一个困扰林塘村多年的垃圾山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第九组同学所撰写的小论文《地瓜干的网上销售》获得了几个厂家的注意,为他们的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思路。

5.将调查报告汇集成辑,指导教师在每篇调查报告后附有点评意见。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种种问题,此时避免教师包办代替,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克服困难,并且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时激发他们的灵感,边研究边学习。在实施中,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努力使方法多样化,力求做到课程与学习的交互推进,达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育目标。

(三)评价阶段

研究性学习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境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情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我校在实践中采用如下评价量规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表中每一栏的分数以2、1、0分值打分,总分达到100分以上者为特优,80―99为优秀,60―79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四、结语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在我国刚刚起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开设好这门新的课程任重而道远,教学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鉴于笔者水平有限,行文时间仓促,定有不妥之处,欢迎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9.

[2]苏鸿.活动课教学的规范性探析.课程・教材・教法,1999,(9).

[3]教育部.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讨论稿.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

[5]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89.

[7][美]杜威著著.傅统先译.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224.

[8]顾锡平.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施.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

上一篇: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下一篇:团队精神培育与学校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