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闻基本原则浅视大学生眼中的报纸

时间:2022-10-25 12:22:29

由新闻基本原则浅视大学生眼中的报纸

作者简介:马兆吉(1989―),女,回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读研究生。

摘 要: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读报率逐年走低。为了解大学生报纸接触的最新情况及其眼中新闻基本原则对报纸而言的重要程度、对现有报纸在该方面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新闻的基本原则的角度了解大学生眼中的报纸。调查结果显示,有读报习惯的大学生比例已不足50%,但手机报开始占有一定的大学生市场;大学生群体对报纸运作中遵循新闻基本原则的要求很高,但满意度与期望仍有差距。对报纸关注较多、对新闻了解较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对报纸有更高的要求,而满意度却倾向于更低。

关键词:大学生;报纸;新闻基本原则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诞生较早的报纸,现下的年轻读者数量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可谓大幅减少。仅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个调查便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中便有11.6%从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1]。大学生是一个相对文化层次较高却又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年轻人群体,是一个媒体想要更好发展所不能舍弃的受众群体。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个最常见的媒介接触渠道中,从事件发生到呈现完整的新闻报道,相对而言报纸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是较长的。从感官上而言,广播利用听觉解放了人的双眼,电视是视觉听觉的双重满足,而网络在赋予受众视觉听觉双重满足的时候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与自主性。这些,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所较难超越的。但同时,传统报纸也拥有庞大的新闻采编战线、我国现有法规的保护、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等方面的相对优势[2]。从这些优势可以看出,报纸做好新闻的基础并未受到颠覆,而且仍具有一定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弥补一些劣势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新闻,才是报纸持续发展的根本。

而在大学生眼中,对报纸做好新闻的要求如何?现有报纸对其期望的满足如何?从做好新闻的角度,报纸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更好的吸引大学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得出一些启示。

2. 文献综述

有关大学生与报纸的研究,有少量是针对宣传舆论对大学生影响或者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影响的研究[3, 4]。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和报纸较多的研究则集中于两类。

一类侧重于如何开拓大学生市场。这类研究的关注点相对细化,例如如何进行报纸的校园推广[5];为某一地域大学生对该地特定类型报纸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6];研究报纸头版设计对大学生选择倾向的影响[7];探讨娱乐化与需求错位[8]等等。技术上利用好网络的平台、增与新媒体融合、开发移动终端,内容上贴近大学生需求或者专门开发面向大学生的报纸是这类研究的常见结果[1, 2, 5, 6, 9, 10]。

而另一类涉及大学生与报纸的研究,则是在大学生媒介接触调研中涉及到的大学生与报纸的一些接触情况。而这类调研近年来数量颇多,地点也跨度较大,从上海、南京到哈尔滨再到西安、宁夏等,可谓处处皆有。这些调研结果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网络已经稳坐了大学生媒介接触的冠军地位,大学生对广播的接触普遍非常少,报纸在大学生心中的可信度较高[11-16]。而不同之处则较多,仅以报纸为例,大学生对报纸接触的频度究竟如何,依据同一次调研的两篇文章,竟分别得到报纸是接触最少和仅次于网络之后接触第二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11, 12]。

报纸在大学生心目中有较高的可信度,而大学生通过报纸寻求的信息也以新闻类为主。[11, 14]专门侧重于大学生与报纸关系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报纸占据采编体系及较好公信力的情况下,就新闻基本原则而言,大学生眼中的报纸做的如何,与大学生的期待相符程度如何,还没有明确的调查。同时,大学生媒介接触的一些基本数据的采集,也集中在2005前后居多,当下社会日新月异,对大学生报纸接触的一些数据采集也有必要进行更新。

3.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回首有效问卷94份。

问卷首先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性别、专业、读报频率如何、有读报习惯者读报时间如何、几乎不读报者其个人原因有哪些以及不论是否有读报习惯,可能吸引他们的报纸内容有哪些。

之后通过矩阵题考查就新闻基本原则而言,大学生眼中的报纸做的如何,与大学生的期待相符程度如何。矩阵采用七点量表,大学生眼中的报纸做得如何,仅由填写了平日有读报习惯的受访者进行测评,而大学生理想中的报纸应该做到如何,则由所有受访者共同填写。整理数据时,由最消极至最积极态度的七个选项分别以(-3)分到(+3)分赋值,以加权后分值衡量大学生眼中报纸在新闻基本原则上的表现及大学生的期待。

最后考查受访者了解新闻的主要媒介渠道。将此题置于最后是因为题中增加了手机报这一选项,希望了解目前报纸在移动终端改革上所获得的年轻人青睐如何。但由于手机报亦属报之一类,故一方面在问卷提示中强调传统报纸,另一方面将此题至于最后,以免给受访者造成困扰。

4. 理论框架与理论基础

选定用于测评的新闻原则是依据美国的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所作的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选定的。书中列举了新闻的十大原则,分别是:(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8)新闻工作者应该是新闻全面均衡。(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其中,第十项原则更多是从公民如何去要求媒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应该采取哪些行动的角度来论述的。相比之前主要通过媒体的角度去看新闻基本原则,更适合用作从公民的角度考察媒体的范例。同时,由于真实性虽然重要却令人困惑,而进行核实、凭良心做事等又与真实性密切相连。故根据书中逻辑,从十大原则中提取六个方便从受众方面考察媒体的角度,并根据全书描述将其分别拆分为三项具体的考察内容。提取出的六个角度及其拆解后的考察内容说明如下。

a.真实性。将其拆解为:清楚地说明信息来源和知识依据;清楚说明报道的重要性、相关性及未得到解答的问题;对于有争议的报道,会继续其公共讨论。

b.忠于公民。将其拆解为:内容上尽量避免刻板印象;为向我们提供信息,会将自身利益置之度外;满足我们作为公民的需求,而不只是为了被报道者和政治或经济体系服务。

c.独立性。将其拆解为:其工作人员独立于报道对象;如果其新闻工作者与报道对象存在潜在利益关系/冲突,则一定告诉读者;评论、专栏等辩论内容不是为某个预定的结论或一小撮人的利益服务。

d.权力监督者。将其拆解为:承担了监督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权利中心的责任;作为监督者,它没有将权力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虚假的丑闻上;不仅关注权力机构的无效工作,同时还关注他们的有效工作。

e.公共论坛。将其拆解为:新闻工作者创造了一些让我们能够相互交流的渠道;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能够反映在新闻报道中,而非以重大事件中的极端看法的方式出现;是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

f.代表性和吸引力。将其拆解为: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且与我们息息相关;新闻内容全面均衡,大多数人认为有趣或重要的事情在报道中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不会为了吸引眼球而过分炒作或为了商业目的而歪曲短期热点。

5. 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男生59人,占6277%;女生35人,占3723%。考察当下大学生的读报频率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大学生整体读报频率

图2 男女生阅读报纸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当下大学生中几乎很少阅读报纸(从不读报和极偶尔读一次)的比例已达54.26%。读报频率因男女生差异导致了一定差异。对于极少阅读报纸的大学生而言,其很少阅读报纸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习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信息(71%)、订阅不方便(43%)和购买不方便(33%)(图3)。

图3 大学生几乎不阅读报纸总体原因

图4 男女生几乎不阅读报纸原因

(注:A-订阅不方便;B-购买不方便;C-对报纸内容不信任;D-对报纸内容不感兴趣;E-习惯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讯息;F-没钱购买或订阅;G-没时间看报;H-不喜欢纸质阅读;I-不喜欢油墨;J-其他)

其中,女生因购买不方便购买(8%)而不阅读报纸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42%)(图4)。

习惯于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信息是部分大学生很少阅读报纸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网络当之无愧是大学生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渠道(70%),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电视(11.7%)。而这一个趋势,并没有因为男女生或者不同专业而有明显不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手机报以近9%的比例成为了电视之后的第三名(图5、图6)。可以推测,利用好移动终端为报纸打开大学生受众的建议,经受住了市场最初的考验,并显示出不错的前景。

图5 大学生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渠道

图6 男女生接触新闻的最主要途径

而关于报纸订阅不方便的选项令人有些疑惑。尤其是在许多报纸都可以网上订阅的今天,这正符合大学生的习惯的方式却似乎被大学生视而不见了。不知这是否显示出了许多报纸自身宣传力度欠缺或者对大学生群体的不够重视。

除去几乎不阅读报纸的大学生后,其他学生阅读报纸的时间大部分在每周一小时以上(30.23%)或每天十分钟以上(27.91%),此二者对应的总时间相近,但选择后者的受访者具有较前者而言更稳定的阅读习惯或阅读环境。有少数(11.63%)学生每天都阅读报纸一小时以上。而男生中有此习惯的比例(19.05%)高于女生(4.55%)。(图7、图8)。

图7 有阅读报纸的大学生的读报时间分布

图8 有阅读报纸习惯的男女大学生读报时间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最能吸引大学生的报纸内容前几名有时政新闻类(72%)、社会新闻类(70%)、国际新闻类(49%)、文化艺术类(49%)和娱乐时尚类(43%)。女生中对时尚新闻类(69%)和文化艺术类(69%)感兴趣的比例高于男生(分别为27%、37%),而男生中对体育新闻类感兴趣(46%)的比例高于女生(26%)。

图9 大学生感兴趣的报纸内容

图10 男女生感兴趣的报纸内容

就所有受访者而言,其对列出的新闻原则的要求由高到低是真实性(2.04分)、代表性和吸引力(1.77分)、独立性(1.76分)、忠于公民(1.69分)、公共论坛(1.65分)、权力的监督者(1.61分)。而在新闻类专业大学生看来,其对列出的新闻原则的要求由高到低是忠于公民(2.37分)、真实性(2.22分)、代表性和吸引力(2.07分)、独立性(2.00分)、公共论坛(1.81分)、权力的监督者(1.67分)。(图11、图12)

图12 新闻专业类大学生就新闻原则对报纸的要求和现有报纸的评价

图11 大学生就新闻原则对报纸的要求和现有报纸的评价

无论其排序如何,明显的正分值显示了大学生对所选取的六个角度的新闻原则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新闻类专业的大学生对报纸各方面要求相对于其他人更高。

大学生对报纸运作中坚持新闻原则的要求很高,但对其阅读过的报纸在相同方面的满意度却不高。在真实性、忠于公民、独立性、权力的监督者、公共论坛、及代表性和吸引力方面,大学生的要求值与其感知到的报纸的符合度分别相差了155、157、168、125、124和140分。对于新闻专业类的大学生,相应的差值则达到159、241、211、160、185和211分。甚至在对报纸的忠于公民、独立性、公共论坛、和代表性和吸引力四个方面现状评价中出现了有否定倾向的负值。

似乎,大学生对报纸在新闻原则方面的要求,有一种越了解、要求越高,而且对现有情况满意度越低的趋势。这对报纸而言是一种强烈的压力。报纸在新闻原则上的表现笔者并未专门考察,但如果要吸引大学生读者,仅仅做好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读者群感受到报纸是如何在方方面面进行努力以做好新闻的。当然,如果自身尚且存在问题,单纯依靠技巧提升其在读者心中的满意度也绝非长久之计。

6. 结论和讨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读报率低是既成事实,其原因既有网络强劲的攻势,也可能有报纸对大学生群体的不重视或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推广不得法。在网络的攻势强劲下,同样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手机报却开始崭露头角。

在报纸各项内容中,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等仍是最吸引大学生的内容。换言之,报纸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定位优势亦倾向于此。大学生对报纸做好新闻的各方面要求都是颇高的,但满意度却有待提高。真实性仍是首要要求,而要求与满意度差距最大的是其独立性。还存在一种倾向,是对报纸越了解的大学生,对其各方面的要求越高且满意度越低。

如手机报的兴起一般,技术的变迁或许是容易的,然而做好新闻才是报纸吸引大学生受众的基础。相比各种花哨的推广营销方式,让大学生更多的熟悉和认可报纸在做新闻时对真实性、忠于公民、独立性等的始终不弃的追求(当然,前提是报纸确实在努力这么做)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苏林森. 报纸如何留住年轻读者[J]. 中国记者, 2007,(7): 80-81.

[2] 王斐帆, 上. 新媒体环境冲击下报纸发展思考[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 No.215(24): 33-34 %@ 1671-0134 %L 11-4653/N %W CNKI.

[3] 王影. 舆论宣传对大学生的影响[J]. 新闻实践, 1989, 10 001.

[4] 吕弘瑾.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力之研究[D]. 河北大学 2010.

[5] 章宏法,胡波. 怎样让更多的大学生购买报纸?――从大学生读报现状看报纸在大学校园的推介策略[J]. 新闻实践, 2007,(1): 30-32.

[6] 张晓雪. 驻济高校大学生都市生活类报纸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以《 济南时报》 为例[J]. 今传媒, 2008,(2): 66-67.

[7] 王双明. 报纸头版设计对大学生选择倾向的影响[J]. 青年记者, 2007,(3): 93-93.

[8] 刘朝霞,戚鸣. 新闻娱乐化与受众需求的错位――报纸内容分析及大学生新闻需求调查[J]. 新闻记者, 2006,(8): 43-44.

[9] 赵兵,秦浩. 报业市场与大学生群体[J]. 大江周刊: 论坛, 2011,(2): 43-43.

[10] 赵兵. 针对大学生的报纸分析[J]. 今日湖北(下半月), 2011,(2).

[11] 廖秉宜. 上海市大学生报纸媒介接触调查与分析[J]. 中国广告, 2005,(10): 165-167.

[12] 许佳音,沈,祖婕, etc. 上海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报告[J]. 新闻记者, 2004,(12): 43-45 %@ 1006-3277 %L 31-1171 %W CNKI.

[13] 鲍海波,杨洁,王喜严.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 新闻记者, 2004, 5 16-19.

[14] 孔祥武. 南京地区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 2006,(12): 45-49.

[15] 孙欣. 信息时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研究[D]. 黑龙江大学 2011.

[16] 顾广欣. 民族地区党报如何吸引大学生读者群――《 宁夏日报》 大学生阅读率调查引发的思考[J].

上一篇:对提高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 下一篇:西安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