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时间:2022-10-24 05:02:49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摘要: 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探讨了着力从四个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掌握方法;使学生会问。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21世纪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样既能增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又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每人制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并分别标上量出的角的度数),笔者说:“我不用量你们手中的每个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不信就开始吧!”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笔者一个个准确无误地答对。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便产生了问题:究竟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探索知识规律。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只有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其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才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在课堂中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允许学生质疑“出错”,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受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有时提出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天方夜谭”,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问题,肯定其敢于质疑的精神,反之,将扼杀孩子的“质疑火花”;最后,教师要学会激励学生,要善于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探索的欲望。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去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而且要让学生喜欢质疑。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后,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教师激疑:还有与课本不同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还将梯形分解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导疑:所谓导疑,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引导质疑,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你会想到哪些性质?学生纷纷举手,想起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许多学生质疑:为什么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甚至还有学生提出小数的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有没有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这样不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

四、掌握方法,使学生“会问”

如果说学生想问是培养了质疑的意识,敢问是培养学生质疑的胆识,好问是培养了学生质疑习惯,那么,会问才是培养学生质疑的最终目标。教师首先要做好质疑的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要注重质疑的“言传身教”。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教学内容的重难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发现疑点,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思维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质疑。第三,教学生会说,开始学生提问可能不得要领,有时片言只语,有时浅显幼稚,教师要在关键时刻扶一把,送一程。教师应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逐步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注重观察、善于比较。

参考文献:

[1]余伟编写.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

[2]刘忠智,张晓霞主编.数学教学设施与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减少小学生的计算失误 下一篇:多媒体在初中数学中的积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