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思想性的实现

时间:2022-10-24 09:47:50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思想性的实现

[摘要]实现课堂思想性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问题。以课标为基准,整合教材,找出内在线索,确立主题,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前提;依托材料,层层设问,让学生在思维激荡中认知,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中心环节;用心设计点睛之笔,促使学生情感升华,触及灵魂深处,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现代公民意识,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历史课堂的思想性。下面以岳麓版必修I《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做些简要的探讨。

一、以课标为基准,大胆整合教材,找出内在线索,确立主题,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前提

课标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实践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具体到这一课,高中历史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就涉及中国近代的四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标要求在通过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个层面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本课的要求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有些力不从心,笔者决定用一节课来讲甲午中日战争。这样安排是基于以下认识:一是从历史看,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和耻辱。二是从现实看,中日有着传统友谊,心理上却最遥远,问题和侵华战争问题都是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和痛。三是我们应历史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历史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精选教学内容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我们教师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情绪把控不很到位,我们不是培养群情激奋的民族狂热分子,更不是培养对国家漠不关心的看客。这个内容的主题为“理国”,只有我们痛定思痛之后,历史价值和学科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一、甲午印象――甲午战争知多少;二、战前形势――国际视野下看中日关系;三、甲午风云――更惨烈、更伤痛;四、战后回响――远东形势更复杂;五、民族复兴――崛起,会更强大。这样既凸显主题,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课的认知。

二、依托材料,层层设问,让学生在思维激荡中认知,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中心环节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根本在于让学生广泛参与。本课第二个环节根据漫画地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结合漫画说说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了什么变化。2.联系地图一说说要发展资本主义日本需要哪些条件,日本是否具备了这些条件。3.联系地图二思考日本制定大陆政策的实质是什么。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做出如下总结:中国“近”――与日近邻,便于侵略;中国“弱”――国力衰落,列强欺辱;中国“肥”――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大历史观出发,引导学生学会从中国看世界和从世界看中国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分析中败日胜的原因,所设问题是根据材料(材料略),并结合所学,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中败日胜的结局。

教师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讨论一则材料,限r五分钟,讨论后由每组派一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笔者从中感觉到课堂要的就是多向互动下的动态生成,于是告诉学生:对于战争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制度、准备、领导人、战略战术、武器装备、指挥者素质、官兵、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生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合力所促成的。

三、用心设计点睛之笔,使学生情感升华,触及灵魂深处,是实现课堂思想性的有效保障

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主张当代史是自我认识在历史中的再现,历史教育者应该具有当下意识和现世情怀,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国情,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最后环节是“民族复兴――崛起,还会更强大”。笔者将近代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图片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体育、国防等取得的成就直观展示,让学生感受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一节好的历史课一定是有思想的课,实现思想性要求主题鲜明、全盘筹划、设问层进和情感升华等。当前新课改为我们提供了宽广的舞台,立足实践,思想先行。我们教师静下心来,潜心教研,做个有心人,把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爱统一起来,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上一篇:浅谈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下一篇: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研究 オ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