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教学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

时间:2022-10-24 04:53:34

问题化教学促进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

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变革涵盖课程、教材、考试、设备等诸多方面,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一直保留着,因为现代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优秀的试题解决者”与“优秀的问题解决者”相比,后者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地理教学经验,谈谈对“问题化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一、什么是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优质学科问题为核心,借助有效的问题情境,辅以优化的问题资源和活动,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式。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明确地理学科要培养什么样的学习者,他们应该具备哪些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其次,教师要找出高中地理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问题化教学的一般流程

具体到课堂中,一节问题化教学的课程在实际操作开始前,教师应先思考这样六个问题:从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中能提炼出哪些适合学生的教学问题?如何对这些教学问题进行优化以保证问题的质量?这些教学问题在何种情境下生成才最具真实性?这些问题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才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这些问题采用什么样的资源(技术)来呈现是最高效的?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可以采用哪些手段来评价其效果?这六个方面的思考是实施问题化教学的具体落脚点,也基本上展示出了课堂的实施流程(见图1)。

三、问题化教学中的三个关键

1.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是指在教学前做好问题设计,保证问题的质量。问题优化设计要依照课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同时考虑问题的梯度、关联、逻辑,对问题进行拆解或概括。使用问题设计支架,既可以帮助教师检测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启发教师设计出其他更丰富、更科学的教学问题。

如高三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课,教学内容是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危害,教师通常会以一些自然灾害的视频、图片和案例来教授该课,涉及到的教学问题就是教材里面的3个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什么?

如果使用“四何-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问题设计支架来分析以上三个问题,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只反映了该节课的内容问题,没有涉及单元问题和学科基本问题,也缺乏“如何、为何、若何”类问题。因此笔者对本课的问题设计做了优化(见表1)。

在课堂上,教师出示以上优化后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探究,学生探究出的知识框架如图2所示。这样的问题,既保证了本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使学生的归纳和演绎思维水平得到了提升。

2.问题的情境设置

知识的有效获取和内化,必须依托于情境,没有情境支撑的学习是惰性的,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质量的教学问题应该是与情境结合而生的,当然若没有高质量的问题来贯穿,学习者也难有高质量的思维。

如高一复习经纬网内容时,为了解决“经纬线长度与方向的特点和应用”这个教学难点,笔者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简化的经纬网世界轮廓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设了以下情境: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每位组员从图上的某地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各走200千米,能回到出发点吗?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自己的地球仪上、地图上开始“行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主动去验证,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未知的知识也在学生讨论交流中得以显现。如此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持久理解。

3.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

学生在设计活动中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达成既定目标。活动是问题的实施形式,问题是联结活动和设计的纽带,活动设计要针对问题类型。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先前经验、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表述要具体、清晰,具有一定的挑战和牵引作用。

四、结语

教育要创新,其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创新。若学生唯书本是从、考分至上,即便成为了 “优秀的试题解决者”,恐怕也难成为 “优秀的问题解决者”;若学生主动去学,具淞宋侍庖馐叮勤于实践,善于思考,其成为“优秀的问题解决者”必为期不远。教师一方面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问题化教学应该将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维训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上一篇:应对美术“问题”的问题 下一篇: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