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为什么与我纠缠不休

时间:2022-10-23 10:42:15

我因患子宫肌瘤已经做了2次手术。第一次是12年前,怀儿子的时候。肌瘤并不大,剖腹产子时被医生“顺道”解决了。可是儿子2岁时,我再次发现子宫肌瘤,又一次住院手术切除。第3次,是半年前。我因为贫血去医院就诊,再一次发现子宫肌瘤。这一次医生明确告诉我,如果想防止此病复发,唯一的办法就是切除子宫。可是我才40岁,未来的日子还这么长,难道要我从此做一个“无宫人”?我真想问问苍天,这子宫肌瘤为什么与我纠缠不休”?

――一位读者

现在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呈逐年增多趋势。从门诊数据上看,子宫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这是因为,子宫肌瘤的生成跟雌激素有密切关系,而这一年龄段的妇女,激素水平变化比较大,因此更容易患病。

所谓子宫肌瘤,是指女性光滑柔软的子宫壁上长出了结节状的瘤子。该病是目前妇科需通过手术治疗的第一大疾病,手术病例约占妇科手术的60%以上。子宫肌瘤一般都属于激素依赖型的良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女性过多地摄入雌激素,如进食高脂肪饮食、体重超标、长期服用含激素类药品和保健品,以及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都可导致小剂量的雌激素在体内积蓄,引起该病。与20年前相比,现在女性子宫肌瘤的高发年龄已由40岁提前到35岁。

3类女性容易“中弹”

1 未育女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因此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

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就是妇科肿瘤。

2 失调女

子宫肌瘤归属中医“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

中医这样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

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人体激素正常分泌;若长期性生活不和谐,容易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肌瘤。

3 压力女

中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医讲情绪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时提到:“气滞,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血行不畅滞于胞宫而致,表现为下腹痞块,按之可移,痛无定处时聚时散,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6大信号提示肌瘤

子宫肌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是在妇科检查,或手术时被偶然发现。主要症状可有以下几方面――

月经改变 月经改变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等,亦可有不规则出血。

压迫症状 肌瘤增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如子宫的壁肌瘤或宫颈肌瘤,可压迫膀胱,发生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时可导致肾盂积水。子宫后壁肌瘤可挤压直肠,引起大便困难。

阴道分泌物增多 常见于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由于子宫腔增大,腺体分泌增加而致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伴感染时白带量亦多,有时可呈血性。

不孕 25%~35%的子宫肌瘤患者可因肌瘤阻碍受精卵着床,或肌瘤妨碍进入输卵管而引起不孕。

疼痛 一般无疼痛症状。但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肌瘤发生扭转,及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时,可引起急性腹痛。

贫血 如肌瘤引起长期月经量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则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自查子宫肌瘤

观察白带――黏膜下子宫肌瘤常引起白带增多,可呈脓血样,伴有臭味。

观察出血――即阴道出血,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严重的甚至出现贫血症状。

自摸肿块――清晨,空腹排解完大小便,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自己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如有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不过,很多子宫肌瘤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做妇科检查通过B超才能发现。因此,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必须进行1次全面的妇科检查。

另外,子宫肌瘤可能是单发,也可能是多个同时存在。有些绝经后的妇女,由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其所患的子宫肌瘤可自行萎缩或消失。但对较大的子宫肌瘤,如果不进行治疗,会引起月经过多、腹痛、不孕或贫血等,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生活质量。另外,临床实践证实,子宫肌瘤患者还可常常并发输卵管和卵巢病变,该病也容易和子宫体腺癌、子宫颈癌同时存在,约有0.5%~1%的子宫肌瘤会恶变为子宫肉瘤。因此,女性朋友对生长较快、引起较重贫血的子宫肌瘤,一定要及时就诊。

上一篇:莫把晨练当“上班” 下一篇:iPad盛行,当心“电脑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