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服务市场群雄逐鹿

时间:2022-10-23 10:26:32

节能服务市场群雄逐鹿

为了遏制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居高不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并由此引爆了节能市场的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仅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节能商机就有将近3万亿元。一时间,国内外节能公司纷纷涌现,争食节能服务这个“大蛋糕”……

节能服务市场潜力无限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节能早已作为一种产业被开发,而开发的市场主体则是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这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化企业,公司的一切节能服务都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就逐步形成了这种节能服务的市场化机制,俗称“合同能源管理”。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能源用户签订节能项目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投资、设计、施工、监测和管理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能源用户利用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支付服务费用及设备改造成本。也就是说,原本由能源用户进行的节能改造工程可以外包给节能公司承担,能源用户坐享节能改造和技术进步成果;节能公司把“节能”当作有利可图的投资,靠实施节能项目和开拓节能市场不断发展。双方在节能中分享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提升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

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节能服务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据统计,美国现有的专业节能服务企业已经多达2100多家,其中有些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跨国集团,仅纽约州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年营业额就近百亿美元,节能客户也由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机关、团体、学校和私人住宅领域。而据加拿大EMC协会的保守估计,目前加拿大的节能服务市场已经超过200亿加元,仅该协会所属公司的营业额每年就在以60%的速度递增。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过,中国当前正在掀起的声势浩大的节能降耗行动却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继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能源消耗降低20%列为约束性指标后,2006年8月23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将“合同能源管理”确定为节能领域重点推广模式,这预示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化步伐即将加速。

无独有偶。今年4月1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开局,其中规划将“节能和环保”列为重要的一项,要求“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达到4.4%,同时对能源行业、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的降耗指标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节能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意味着许多节能工程都要陆续上马,而这无疑将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情景分析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有望超过3亿吨标准煤,工业企业节能潜力有望达到3600亿元;相比之下,建筑业节能市场的潜力则更大。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其中至少有130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方米改造费用200元计算,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有高达26000亿元的大市场。节能服务领域所隐藏的巨大市场潜力由此可见!

中外企业争食节能服务“大蛋糕”

面对节能服务这块“大蛋糕”,嗅觉灵敏的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企图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一时间,节能服务市场硝烟滚滚,中外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2007年7月3日,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北亚及中国区总裁柯睿思在广州ABB百年庆典上对外郑重宣布,“未来,在增效节能领域,希望中国成为ABB最大的市场。”ABB是在2006年11月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惟一一个省级政府在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方面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未来5年,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广东的节能技术标准建议,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据了解,在过去的12年中,ABB的变频器已帮助中国用户节省了300亿度电,相当于一个大型发电厂6年的发电量。其中ABB的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把三峡的电力输送到广州和上海,被业界认为是长距离传输降低电力损耗的典型案例。

事实上,就在ABB与广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协议之后的一个月,西门子公司也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一份类似的协议。在此之前,西门子已经与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和南方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乌兰水泥、西门子、南方租赁一体化节能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书》、《南方租赁和西门子关于节能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等一系列战略协议书。通过上述协议,西门子与其合作伙伴将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支持。这是西门子首次以“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全新的模式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体化的节能服务。

而在ABB和西门子之前,较早进入中国节能市场的国外品牌还有美国的英福特、英国的保瓦博士(POWERBOSS)、荷兰的飞利浦等等;随后,美国霍尼韦尔、日本日立等公司也开始强势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

面对外资节能巨头来势汹汹的势头,国内的节能公司毫不示弱,开始与外资企业展开积极的争夺。据中国节能协会统计,我国本土的节能服务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从2002的不到10家增长到目前的近200家。就当前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活跃在建筑领域。此外,在交通领域和其它相关服务领域,节能服务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而在这些节能企业中,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事实上,相对于其它行业,国内节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这为国内节能民营企业后来居上提供了可能性,也成为国内民营企业频打创新牌的内在动力。业内专家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发展障碍仍在

对于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专家认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的大规模进驻,节能服务行业必然面临着洗牌,一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会越做越强,发展自身品牌,而部分小公司则会被国外公司吞掉,甚至被淘汰出局。此外,还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带着巨额资金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在有关城市及区域的冷热规划和城市的节能降耗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区域供冷、供热等事关城市、企业能源需求的生命线项目,我们就会过分地依赖国外企业的资金与技术,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个能源战略问题。因此,他们呼吁国家尽快成立能源部,结束目前能源管理分散的局面,以解决目前在节能降耗方面多头管理的问题。

而对节能服务企业而言,尽管这一领域发展潜力巨大,但也仍然春寒料峭,节能服务的推广仍然面临着各种障碍。首先,在市场机制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节能投资鼓励机制和企业节能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和确立,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金融机构通常不熟悉节能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通常不太愿意给这类项目提供贷款资信;其次,节能服务企业在诚信方面难以得到保障。节能服务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如果遇到不诚信的客户,节能企业的巨额投资就可能会血本无归。另外,在信息的沟通交流方面,目前节能市场和节能资金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脱节,再加上在节能技术的引进方面,企业往往不愿意承受高、附加的技术引入成本。这就使节能服务企业在发展中不得不面临巨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对节能服务企业而言,目前最为担心的还是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根本就不了解,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而如果不知现状,又谈何能耗比率可以降达多少呢?对于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根本上还在于我国缺乏节能“引导”的机制。目前采用的节能手段大多是行政命令,节能就是为了达到领导的要求和完成任务,这种抓节能的方法,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尽快建立起相关的管理机构,包括技术研究机构、评估检测机构、规范服务公司等。此外,政府在规范市场方面还应该做一个“引路人”,使金融、税务、财政等各部门统筹协调,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从而给节能降耗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上一篇:地产大腕们的发家历史 下一篇:中国股市大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