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物流的监管风险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3 06:42:28

【摘要】融资物流是指工商企业以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向银行质押作为条件,借助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综合物流业务。 融资物流的运作原理如图1所示,有贷款需...

融资物流的监管风险与对策分析

摘要:融资物流不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难题,而且有利于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也是开展增值业务,提高服务能力的新思路。本文全面分析了融资物流业务中物流企业面临的各种监管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融资物流 第三方物流 监管 风险

随着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的日益结合,融资物流成为物流企业开展增值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1999 年最先在国内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2005年一季度融资额达15.9亿元。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还开展了针对运输途中货物的监管业务[1]。UPS(美国联合包裹公司)于2007年11月28日宣布与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合作,推出“UPS 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服务。但是,物流企业在开展融资物流业务时所面临的监管风险已成为一个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融资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一)融资物流的概念

融资物流是指工商企业以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向银行质押作为条件,借助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综合物流业务。

融资物流的运作原理如图1所示,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决定贷款意向和贷款额度。对于那些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但经营状况良好,有着稳定的货物流和现金流的中小企业,银行会考虑与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监管能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在签定三方协议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贷款人提供的质押动产进行监管,并根据物流企业对贷款企业的评估报告进行贷款额度授信。然后,由物流企业履行监管义务,并按照质权人(银行)的指令进行入库、出库、盘点及监管作业。

(二)融资物流业务的特点

1、以商品质押关系为前提

融资物流的前提是出质人(贷款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借贷关系,并将质押物交付给银行。由于贷款人以动产为质押向银行借贷,银行委托融资监管人(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进行监管。

2、当事人各方签订的合同通常是三方合同

融资物流合同的当事方不仅包括保管人和存货人,还包括银行。三方当事人必须就出质、质物监管以及贷款授信等环节达到一致,并签订三方合同。

3、融资物流监管人主要对银行承担仓储责任

融资物流合同弱化了存货人“随时要求提取保管物(质押物)”的权利,以及保管人未能履行妥善保管义务造成保管物损失时的赔偿请求权。存货人将这些权利让渡给了质权人(银行),融资物流监管人主要对银行承担未按照合同约定向债务人(仓储物的实际所有人、出质人)或第三人交付保管物(质押物)时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保管义务的责任。

4、物流企业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的监管职能

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提供三个方面的服务:第一,为银行了解质押物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原值与净值、承销商等相关信息;第二,确保质押物的安全和完好;第三,接受银行指令控制质押物的进出库;第四,当贷款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协助银行处置质押物。[2] 其中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对质押物进行监管。

二、融资物流的业务运营模式

根据监管人对质押物的监管方式和银行授信放贷的依据不同,可将融资物流业务分为仓单质押、动产质押逐笔控制、动产质押总量控制、买方信贷和开证监管等五种模式。

1、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质押业务指出质人以物流公司出具的仓单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的授信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属于权利质押类,质押的标的是物权化的权利凭证――仓单,银行对质物的控制方式是占有经过出质人和监管方同时背书过的仓单。仓单出具人应保证仓单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唯一性。监管方作为仓单的出单人,只负责仓单注明的仓储物的数量,不负责质物的价值。

2、动产质押逐笔控制模式

动产质押[3]逐笔控制业务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且在授信期内必须通过银行审批才能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监管人只对质权人负责,并按照质权人的指令进行进货和放货作业。监管方不负责货物的价值,只负责质物清单注明的质物数量。

3、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模式

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是指出质人以银行认可的合法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授信期内监管人只能在银行核定的最低库存水平之上方可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授信业务。超过控制总量之上的部分可以按照出质人指令进货和放货,当库存降到质权人规定的水平时则停止发货。这种业务模式适用于货物流动性比较强的情况。

4、买方信贷模式

买方信贷是指银行在取得商品控制权的条件下,为买卖双方之间的先款后货贸易提供封闭式的采购融资支持。出质人不能提供现货供质押,但其供应商能配合银行控制货权。买方信贷业务模式在到货前属于信用质押,到货后转为动产质押,这种业务模式适用于出质人的上游企业资质和信誉比较好的国内贸易业务。

5、开证监管模式

开证监管是指银行为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向国外的出口商购买货物,进口商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其余部分以进口货物的货权提供质押担保的货押业务。监管人按照质权人指令收货、验收、放货。监管方不负责价值,只负责质物清单注明的质物数量。开证监管业务模式到货前为信用质押、到货后转为动产质押,多用于国际贸易业务。

综上所述,仓单质押和动产质押模式存在质物权属认定比较困难和融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控、无法保证资金封闭使用的问题。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模式操作比较困难。买方信贷和开证监管则恰好弥补了上述缺点,但又存在强势企业议价能力强、不认可银行要求的问题。

三、融资物流业务的监管风险分析

由于融资物流的法律本质仍然是仓储保管,因此,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物流企业不仅要面临普通仓储保管人的风险,而且还要承担一些特殊的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承担因未履行妥善监管义务给银行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合同法》规定,保管人应当妥善保管仓储物;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融资物流合同也应遵守此规定,即监管人须谨慎、妥善监管处于其占有之下的监管物,监管人应赔偿因监管人未能履行妥善监管义务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2.对银行承担因验收瑕疵的赔偿责任

《合同法》规定,仓储保管人应按约定对入库的储存物进行验收。验收后,发生仓储物的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银行将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转嫁给监管人

在质押物价值下降、债务人又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能会通过寻找监管人的“过失”,将无法回收贷款的风险转嫁给监管人。这也是开展融资物流业务的银行之所以要选择那些资信能力好的大型仓储公司或者物流公司作为监管人的重要原因。

4.无法收回监管费的风险

在融资物流业务中,监管人根据质权人的要求行驶监管义务,但是,承担支付监管费的义务人却是债务人。而且融资物流合同通常还规定,在债务人不支付监管费时,监管人不能降低其监管责任。实质上,监管人放弃了《合同法》赋予仓储保管人的对保管物的留置权。一旦债务人因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不支付监管费,监管人将面临无法收回监管费的风险。

5.经济形势恶化时承担债务人强行提货等恶的风险

由于大多数监管人是通过租用债务人的仓库就地实施监管,监管人仅派出几名专门人员进行监管,整个场地仍然在债务人控制范围内,而监管物的价值通常都比较高。一旦经济形势恶化时,可能会存在个别债务人铤而走险,强行提取监管物,或者债务人利用监管人的监管漏洞、伪造提货通知书等方式提取监管物。在这种情况下,监管人仍须对银行承担监管责任。

6.供应商违反合同约定给监管人带来的风险

融资物流监管合同下,监管人可能自己不具有储存场地,而是通过向第三方租赁储存场所的方式对质押物进行监管。如果供应商不按监管人指示或者违反其与监管人的合同约定将储存物交付给其他人给银行造成损失,监管人应当承担责任,特别是港口经营人作为供应商时这种风险尤其明显。

7、质押物贬值风险

所谓质押物贬值风险,就是借款企业一旦还不了款而需要变卖质押物的时候,而质押物又无法按预期价格变卖的风险。为了防范这种风险, 要求融资物流中的质押物具有价格稳定,变现方便,流动性强的特点。如有色金属、钢材、化工产品、煤炭、粮食、塑料、棉花、橡胶、纸张、糖业等大宗商品。在特殊时期,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标准,而要采用相应的价格标准来规避质押物贬值的风险。

四、物流企业加强融资物流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融资物流合同管理,制定监管风险控制流程

加强融资物流合同管理是控制监管风险的事前控制手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重视融资物流合同监管条款的审查,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针对融资物流业务中常见的风险制定专门的风险控制流程,特别要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规范。

2、加强供应商的筛选、评估、监控工作

由于融资物流监管工作通常是采用租赁第三方仓库的方式进行,不在自有经营场所内实施,所以应加强仓储供应商的筛选,选择有经济实力、有风险承受能力、管理比较规范的供应商。其次,应建立供应商的审核评估制度。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经营状况及其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审核评估。另外,在监管协议有效期内,须定期监控供应商的履约情况。

3、加强客户(贷款企业)监控

要加强客户资信情况的审查,包括对贷款企业的信誉、经营状况、市场整体状况的动态跟踪。在监管物的价值出现市场波动或者客户的经营状况出现恶化趋势时,必须增加对贷款人的监控频率、加强监管力度,并及时向银行通报,预防客户在经济状况恶化时,通过采取非法手段提取监管物或者“掉包”等方式,给监管人造成损失。同时,监管企业还要预防银行在监管物的市场价值下降时,通过寻找监管人的“合同过失”来转嫁贷款风险的做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由于物流企业在融资物流业务中承担着为客户提供信誉担保的连带责任,所以,物流企业在选择客户的时候, 要优先评估客户的资产(经营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主营业务增长率,要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二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应该控制在50%以下,最好在30%左右。

4、制定科学的监控管理办法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制订岗位职责、完善相关业务制度、加强货物出入库验收工作等方法来控制风险。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应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减少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对于金额比较大的融资物流监管项目,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必要时还要建立专门针对市场波动、客户经营状况及监管状况的定期检查制度。

物流企业应制定针对特殊时期的风险应急预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防范风险。在风险特别大的关键时期,物流企业要对仓储物的库存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当仓储物的存量达到规定限度时要有积极应对措施,如警告、冻结。

另外,物流企业还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

5、建立不宜监管商品目录和高风险商品目录

根据实际开展监管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及商品特性,对于一些不易储存或者市场价值波动大的商品,应建立不宜监管商品目录、高风险商品目录,以便负责实施监管的业务部门在实际监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文治 对中小客户提供仓单质押业务,UPS 在华试水“物流银行”[N] 北京商报 2007 年11 月29日第4 版

[2]杨凤梅 毛思星 银行开展融资物流业务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5)

[3]董静 动产质押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及风险防范[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9(1)

[4]熊莎 金融危机对物流金融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2)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探析 下一篇:商业银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实践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