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命历程

时间:2022-10-23 05:00:57

细胞的生命历程

“细胞的增殖”这节内容揭示了细胞增殖的过程及其意义,展示了细胞的生命历程。作为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即与前几章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紧密相连,又是学习减数分裂和掌握遗传变异规律,以及后续选修模块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我采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通过分层次的解决问题,提高知识信息的清晰度,并对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澄清和解释;同时又结合利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预先选择,设计情境并呈现情境,让学生绕着教师给出的问题文本和资料,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构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求问题的答案。下面我将围绕“情境创设――新知探究――知识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再现一下本节的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破土萌发的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涎生和发展,帮助学生树赢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并引发思考,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以此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丰动性。

【新知探究】

教学目标1的突破:细胞生长和增值的周期性

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清晰度,我从以下=:个层面来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1.指出细胞周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分裂的细胞。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献血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献血后,体内流失的血细胞是由哪种细胞分裂补充的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得出:“血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只有造血干细胞可以连续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在此,强调细胞周期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能完成细胞周期。

2.对于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的认识,利用PPT展示图表作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不同种类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同。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耗时最长,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以此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分析概括的能力。

3.深层次的解决分裂间期耗时长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让学生观察比较亲子代间核内遗传物质的特点,得出细胞分裂前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提出问题“假若让你利用电脑完成这幅图,你应该怎样做?”“先复制再粘贴”。由此你能联想到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吗?引导学生得出细胞内部应该“先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再平均分配”。从而得出,漫长的分裂间期正是在进行分裂前的准备工作――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而分裂期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对电脑的已有经验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对本节内容的宏观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2的突破:细胞周期的过程

利用FLASH动i面i展示整个有丝分裂的过程,给学生以动态的宏观印象。指出分裂期义人为的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吲期,并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各个时期染色质、DNA,姐妹染色单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关系。

1.利用PPT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裂间期和分裂前期图片,围绕“由间期到前期细胞内部细胞核膜、核仁、染色质、纺锤丝等四个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编制顺口涮,总结概括前期特点:两消、两现、一散乱。但单纯的表象研究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究竟染色质为何要转变为染色体呢?为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团乱线”告诉学生,这是两根等长的线,现在我让你把它们分开,不许弄断线容易吗?“不容易”。但假如这样呢?我又拿出两团已经缠好的线团来平分,就很容易。这就如同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为短、粗的染色体形式,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在实施以探索为本的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

2.利用PPT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图片,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中期染色体排列有规则,集中在细胞的中部。总结概括中期特点:形定、数清、赤道齐。

3.观察比较分裂中期和分裂后期图片,指出姐妹单体在后期分离,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概括后期的特点:点裂、数清、移两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的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是如何完成运动的?”启发学生联想到分裂前期纺锤体出现和核仁、核膜消失的原因。核膜核仁的消失避免了染色体运动过程中的阻碍作用;染色体、姐妹单体受纺锤丝的牵引而运动。在此环节引入问题,是为了引发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启发学生自主的完善认知结构,避免形而上学的掌握知识。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 下一篇:和学生一起“美美”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