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

时间:2022-10-23 02:24:53

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现状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 ) 1954年由ShePard首次从非淋球菌尿道炎(NG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Uu是一种处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归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是目前发现的能够在无生命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其在37℃下可以生存7天以上,在-70℃冻干状态下可以保存数年之久。Uu是一种寄生于女性下生殖道常见微生物,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为致病病原体。国内外均有报道解脲脲原体感染可以引起输卵管粘膜上皮损伤,导致输卵管堵塞引起不孕症,并且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早产、新生儿感染、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广大女性健康,因而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其发病情况、致病性、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1 发病概况

近年来,临床显示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少研究对相关人群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以了解该病原体在女性中的感染率、影响因素和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林氏等[ 1 ]对673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培养,单项阳性者423例,感染率为62.8% ,其中支原体395例,内有解脲支原体(UU) 316例,人型支原体(MH) 79例,UU + MH 18例,检出率为58.7% ,支原体单项阳性占感染者的93.47% ,两项混合感染中,有18例衣原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占阳性患者的4.56% ,无三项混合感染。吴氏等[ 2 ]应用金标法及支原体培养+药敏分析,对1636例宫颈拭子进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三种病原体检测,总检出率为49.08% ,其中单种病原体检出率为39.06% ,混合感染率为10.02% ,衣原体检出率为11.61% ,支原体检出率为37.47%。衣、支原体感染以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79. 58%。UU, CT,MH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感染率依次为UU > CT >MH。对支原体耐药率最高的是壮观霉素(耐药>90% ) ,其中人型支原体及解脲+人型混合感染者对壮观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率均> 80% ,对交沙霉素最敏感,其次是强力霉素。陈氏[ 3 ]对468例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病原菌检出率为59.8% ,支原体检出率为13.3% ,以21~30岁及31~40岁为高。陈氏等[ 4 ]探讨山东省农村地区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按经济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4个抽样点已婚育龄妇女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为13.49%。

2 女性生殖道UU致病性临床研究进展

女性下生殖道UU的致病性问题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Priestly CJ等对健康女性阴道菌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部分女性可在阴道中分离出Uu,而这些女性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认为Uu可能为阴道内的正常寄生菌[5]。但是,Uu在女性下生殖道的感染确实存在,其感染可引起整个下生殖道的炎症,如前庭大腺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等。Cedillo RL等分别从300例流产、妊娠和对照组(非妊娠)妇女阴道中留取拭子进行Uu培养,发现患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妇女Uu的检出率为52%,而未患非特异性阴道炎的妇女其Uu检出率只有13%[6],这进一步证实Uu了在非特异性阴道炎中所引起的致病作用。在性病患者中,Uu在女性阴道和子宫颈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伴尿道的检出率,且阴道中Uu的出现与细菌性阴道病(BV)有关,而很少与阴道念珠菌感染一起出现[7]。Sahoo[8]等也分别从女性阴道后穹隆和子宫颈取材以及其性伴的尿道取材进行uu的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女性uu的检出率高于其[9]。一项研究也发现,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其下生殖道Uu的检出率为65%,而无细菌性阴道病的妇女,Uu的检出率则为48%。Nyirjesy P认为Uu可能为黏液脓性宫颈炎(MCP)的一个潜在的致病原因,女性MCP相似于男性中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并指出MCP的出现可作为引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和不良妊娠结局的一种标志[10]。Bhandari H观察了50例慢性子宫颈炎的性病患者,取宫颈拭子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uu的检出率为56%,并认为在慢性子宫颈炎的性病患者中,UU为致病的优势微生物[11]。

目前许多报道显示下生殖道uu的定植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可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羊膜炎、早产、特发性流产、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13]。但Knox CL等却研究认为妊娠妇女下生殖道uu的定植与不良妊娠结局无直接关系,而无症状孕妇早产的出现可能与绒毛膜羊膜感染有关[14]。近来,Uu下生殖道的定植与艾滋病的关系研究较多,据报道HIV-1感染者阴道或尿道uu的分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15]。Linhares等利用PCR技术对56例未经治疗的女性艾滋病病人的子宫颈和阴道人口部位分别进行检测,发现阴道口和子宫颈处Uu的定植率分别为69.1%和28.6%,经统计学分析,Uu的定植与CD4淋巴细胞的记数无相关性,但是,有64.3%阴道口Uu定植者其血液中HIV-DNA水平高于10000拷贝/ml,而子宫颈Uu定植者和无阴道口和宫颈定植者其血液中HIV-DNA水平高于10000拷贝/ml者分别为28.6%和7.1%[16]。

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下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症状多不明显,呈隐匿性。并且Uu常与沙眼衣原体、阴道嗜血杆菌、淋球菌、真菌等其它致病菌并存,也有滴虫性阴道炎合并Uu感染的报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异味等,以合并淋球菌为例,因Uu的潜伏期比淋球菌长,当抗淋球菌治疗使其痊愈后,Uu可继续繁殖,有时可出现症状,故临床中女性下生殖道Uu混合感染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下生殖道部位定植的Uu可以通过宫颈管上行感染,进而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Nikonov[17]报道28.4%的子宫内膜炎由Uu感染引起;Uu引起的输卵管炎症可使其纤毛脱落,管腔阻塞,导致不育。因Uu能造成妊娠期的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羊膜炎以及盆腔炎等,由此可以继发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死产以及产妇产后发热等疾病。另外,Uu感染可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软组织脓肿及菌血症等[18]。

Uu在不明原因的不育症夫妇生殖道中的检出率高达46%-64%,经用抗生素治疗后,受孕率明显提高,国外曾有报道在不育夫妇中90%的妇女有Uu感染,对照组妇女的阳性率只有22%,经抗Uu治疗,30%以上的妇女恢复了妊娠,从而支持了Uu为不明原因不育症的病因之一。目前多认为Uu对女性不育的影响发生在子宫内膜水平,主要是其引起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另外,Uu感染引起输卵管炎症反应,使其纤毛脱落,管腔阻塞,干扰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Uu性慢性宫颈炎可使宫颈在排卵期分泌黏液发生性状改变,不利于穿透进入宫腔;Uu还可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干扰和卵细胞结合以及产生抗体,导致免疫性不孕等。

3 Uu分群和分型研究与临床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1982年,Robertson等[19]使用多克隆抗血清鉴定出Uu14个血清型,成为目前Uu血清分型的基础。之后多项研究提示,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Uu14个血清型可以被分为2个不同的组[20]。Harasawa等[21],Uu的血清型标准株可被划分为两大生物群,即parvo生物群(包括1、3、6、14四种血清型)和T960生物群(包括另外2、4、5、7~13十种血清型)。2002年,Robertson等[20]提出根据两个生物群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建议对支原体分类进行修订,将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划分为脲原体属下两个完全独立的物种,即原有Uu两大生物群是两种不同的微生物种群。

女性泌尿生殖道环境较男性复杂,可能存在的定植菌群种类较多,Uu生物群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较男性更困难,目前对Uu不同生物群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总结多项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矛盾的地方。首先就Uu不同生物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及的检出情况来看,结果基本一致,parvo生物群是主要分离到的亚群。Kong等[22]运用PCR方法分析263例女性Uu标本(包括有妊娠和性病门诊就诊患者),parvo生物群检出率为87%(228/263),T960生物群检出率为19%(50/263),这两者中都包含两个生物群均能检测到6%患者。Abele-Horn等[23]选择孕妇和有Uu定植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Uu不同生物群与不良妊娠结局和妇科并发症的关系。其结果为,parvo生物群检出率81%。T960生物群检出率30%,两者中都包含两个生物群都检测到的6%患者。Martinez等[24]研究不良妊娠结局妇女羊水和22例正常妊娠妇女下生殖道的Uu标本,结果显示,parvo生物群的检出率最高。

但关于两大生物群与疾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Domingues等[25]研究94例女性阴道拭子Uu标本,了解其分群情况,并分析与年龄、乳酸杆菌缺乏和四环素耐药性关系。结果显示,T960生物群相对于parvo生物群与阴道乳酸杆菌缺乏的相关性更大。该结果从侧面提示T960生物群可能是致病菌群,而parvo生物群可能和乳酸杆菌一样是定植菌。Povlsen等[26]从就诊的3596例孕妇中选择484例进行研究,其中84例为自发性早产患者,400例为正常对照。结果显示在早产妇女组中,Uu T960生物群在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组相对于非细菌性阴道炎组中显著升高。Rar等[27]通过PCR方法对93份临床女性Uu标本进行分群研究。结果显示,parvo生物群的检出率为85%,T960生物群检出率为11%,4%可同时检测到两个生物群。两个生物群在不同临床症状女性患者中分布相似,但T960生物群在有阴道炎性分泌物的女性患者中检出率(30%)显著升高。Abele-Horn等[23]研究结果发现,T960生物群在盆腔炎患者和流产患者中检出比率显著升高,分别为57%和42%,是主要的菌群,而且相对于parvo生物群似乎造成更多不良妊娠结局,两者在出生体重、怀孕时间、早产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Ren等[28]对261例正常体检妇女和98例性工作者的阴道拭子标本进行Uu培养,阳性标本再进行进一步的分群研究。结果显示,parvo生物群中的单一血清型在正常体检人群更容易分离到。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中的多个血清型的混合感染在性工作者中较体检人群更容易分离到。结果提示parvo生物群可能是一种定植菌群,而T960生物群似乎与致病性更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均提示T960生物群可能与女性致病性关系更大,是可能的致病菌群,而parvo生物群可能是定植菌群。但下列研究结果似乎与上述研究存在差异。Kim等[29]检测77例预产期前单胎妊娠妇女羊水中的Uu,并对其进行分群研究。结果显示羊水中uu生物分群与不同妊娠结局和羊膜内炎症反应强度无相关I生。Ekimov等[30]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62例来自慢性膀胱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卵巢输卵管炎、宫颈糜烂和自发性流产患者阴道和官颈拭子标本。uu检出率为64%(40例),parvo生物群为83%(33例),其中3型占52%、6型占33%、其他型占l6%。

4 临床治疗

Uu作为一种缺乏细胞壁的病原微生物,对B-内酞胺类抗生素有天然的耐药性,对磺胺药物、三甲氧苄啶和利福平也无效。治疗常用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但是随着抗生素长期大量的应用,支原体对其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郑玉兰和朱文斌等[31]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国内医学期刊中关于解脲脲原体(Uu)对抗生素耐药性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Uu 对14 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显现出多重耐药现象,Uu对14 种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26.2% (10086/38 549) 。Uu 对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较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最大, 均超过50% 。而陈惜贞等[32]研究表明,对UU敏感性较高的三种抗生素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这可能与Uu本身形成的耐药机制以及不同地区各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有关。黄云平等[33]研究结果为UU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较敏感,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敏感率极低。以上结果说明由于非淋病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长期流行及抗生素的滥用,同时感染人数众多及治疗的不规范,使国内不断出现多重耐药性的支原体菌株,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上一篇: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效果 下一篇:儿科静脉穿刺的心理护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