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23 11:23:30

探究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摘 要:水稻种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因为气候变化和虫源基数扩大等各种导致的水稻病虫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许多损失。通过对水稻病虫害成因的研究,分析常见水稻病虫害的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促进我国水稻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

一、水稻病虫害的成因

近些年受环境影响,气候多变,尤其是一些地区干旱持续时间和阴雨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水稻长时间光照强烈或光照不足,这种气候的极端是导致水稻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我国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解决温饱问题,一直推行水稻高产品种种植,这些高产水稻品种,对气候要求高,普遍抗虫能力不强,植株的适应性较差,需要很强的病虫害防治能力。为了促进水稻高产,施用过量的化肥,使土地的地力水平不断下降,水稻抗病能力也相对降低。气候变暖,使冬季严寒对病虫的自然杀灭能力减弱,农药的过度施放也使得部分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导致虫源基数逐年扩大,也使水稻的虫害问题趋于严重。

二、常见水稻病害及防治

(一)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这种病害分布广,对水稻的危害较大,处理不当极容易造成水稻减产。1.稻瘟病特点及危害。稻瘟病的病菌在冬季会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形式附着在病谷或稻草上,当春季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遇到连续降雨天气潮湿就会急速生长,借着自然风力或昆虫传播,就会引起水稻植株发病。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苗瘟是因为种子带有病菌所引起,多发生在三叶期之前,通常表现无症状的秧苗枯黄直至枯死。叶瘟的发病主要在稻叶上,叶瘟根据气候和水稻抗病性表现为慢性、急性、白点性和褐点性几种。叶节瘟通常发生在叶耳、叶舌和叶环上,一般是叶耳先感染,初步表现为并不明显的淡绿色病斑,与稻苗的绿色区别并不明显,之后会向叶环和叶舌拓展蔓延,在叶环和叶舌上表现为灰褐色或灰白色,并且病斑分部不规则。穗颈瘟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病斑,会围绕着穗颈蔓延,逐步呈褐色或墨绿色,防治不当一般会导致白穗。谷粒瘟一般发生在稻壳上,表现为椭圆形褐色斑点,会导致大米出现黑色粒。2.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的防治和治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处理,一是对种子用强氯精进行消毒,这样可以起到防治由种子引起的稻瘟病;二是发现有稻瘟病时要密切观察,在防治适期时及时喷洒药剂。可以用富士一号或春雷霉素按(1:1000)比例兑水之后喷雾进行治理。三是对中抗病品种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药防治一次。(二) 水稻纹枯病。1.水稻纹枯病特点及危害。水稻纹枯病也是比较常见并且对水稻生长影响很大的水稻病害。初期会呈现外为暗褐色内为灰白色的病斑,逐渐会演变成病斑相互连接变成大的病斑,遇到天气潮湿或阴雨时节会长出蛛丝样的白色菌丝,慢慢形成菌块,凝结成菌核。2. 水稻纹枯病防治。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和治理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治一般是耙田时及时清除稻田边杂草和清除稻田中的漂浮菌核,合理控制N肥施肥量;当发现有水稻纹枯病时,可以亩用爱苗30ml喷雾防治,效果理想。(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特点及危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秧苗夜色呈深绿色,带有凸凹不平的褶皱,病株的上节部出现白色倒生须或出现分枝。秧苗植株矮小,有的不抽穗,抽穗的也表现延迟和穗小,水稻粒空不饱满。这种疾病主要是病毒所致,不经水稻种子和植株间传播,主要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病毒,并且一经感染,终身带毒,严重影响水稻产量。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在防控上,加强对稻田的检查,一旦发现病株马上拔出。加大对白背飞虱的杀灭力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清除田内及田边杂草,减少病毒宿主。秧田推广使用防虫网,建议使用四十目的防虫网覆盖稻田,防治病毒传播。在药剂防治上,主要通过两个时期进行治理,一是秧田期,秧苗起针后每隔4天喷一次药,移植时喷洒“送嫁药”;二是在本田期,用10%吡虫啉或25%吡蚜酮按(1:500)比例兑水进行均匀喷雾。

三、水稻种植常见虫害

(一) 稻飞虱。1.稻飞虱特点及危害。稻飞虱这种害虫的种类很多,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色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种。褐色灰飞虱一般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后期,白背飞虱多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前期。他们平时躲在植株下部的茎组织内,吸食水稻的汁液,被侵害部分的稻苗会呈现出长型褐斑,破坏水稻的营养传输,导致水稻缺乏养分造成枯萎或者倒伏,水稻灌浆期的稻飞虱害虫还导致谷粒空瘪,大面积减产,同时这种害虫在水稻间移动还会传播水稻病毒。2.稻飞虱防治。在水稻孕穗期前可采用滴油杀虫,首先在田中保持20公分左右的浅水层,每亩土地滴洒400-500克废机油或废柴油,人工驱赶稻飞虱,他们一旦落入水中就会触油而死,处理完虫害之后马上对稻田换水,这种方法不会产生农药残留是属于比较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在孕穗期之后不宜采用滴油杀虫法,可以采用喷洒农药的办法来处理稻飞虱的危害。防治初孵若虫,用25%扑虱灵添加40%毒死蜱兑水喷雾;防治中、高龄若虫,用48%乐斯本加25%吡蚜酮兑水喷雾,可以有效的去除稻飞虱。(二) 三化螟。1.三化螟特点及危害。三化螟是一种只对水稻造成危害,且分布较广的一种害虫。它的幼虫呈淡黄绿色或乳白色,幼虫蛀入水稻内进行取食,造成枯心苗,在水稻的生长期不同阶段都可以造成危害。2.三化螟防治方法。对三化螟的防治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辅以药剂综合治理。在水稻收割的时候,进行齐泥割稻,清除稻田周边杂草,在准备插秧前,早灌水,将三化螟幼虫淹灭。在生长期发现三化螟可以采用29%浓度的杀虫双水剂和48%乐斯本按比例兑水进行喷雾灭虫。(三)稻纵卷叶虫。1. 稻纵卷叶螟特点及危害。幼虫会吐丝把水稻叶片卷合在一起,白天光照强烈时,躲在卷内取食叶片,到了夜晚或者阴天就去残害别的叶片,导致水稻叶面残缺,严重的只会剩下叶脉,卷缩程度厉害的甚至会导致水稻无法抽穗。2. 稻纵卷叶螟防治办法。彻底清除田边和渠边的杂草,确保不会通过杂草把害虫带进稻田。发生危害时宜采用29%浓度的杀虫双水剂和2%阿维菌素按比例兑水进行喷雾灭虫。喷雾杀虫适合选择在阴天或者下午16点以后,这个时候害虫会走出叶卷,可以直接进行灭杀,在光照强烈的白天,害虫会躲在叶卷里面,影响喷杀效果。

四、结语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水稻的安全生产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受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以及客观原因我国大面积种植高产水稻的影响,水稻在生产中会出现,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常见病害,还有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研究,分别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办法,可以促进我国水稻的安全生产。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时,尤其应注意不要采用剧毒农药和高残留化学药品,既要保证水稻的安全生产,也要注意我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蒋春艳,陈淮川. 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0).

[2] 韦天尤.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3).

[3] 侯茂武.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2).

上一篇:从大学生就业谈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下一篇:浅谈如何完善会计理论和促进会计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