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半年总结

时间:2022-10-23 10:43:07

农村基层组织半年总结

按照年初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今年上半年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关于村“两委”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

乡村两级党组织换届工作是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为了高质量地抓好换届工作,我们在上级党委没有下发具体工作方案的前提下,就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深入研究,结合我区实际,扎实做好了换届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层层动员,积极做了正面宣传工作。为了积极稳妥地搞好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换届工作,在年初的组织工作会议上对换届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同时十分注重舆论宣传,通过**有线电视频道、**党员教育频道、**时讯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强烈的正确舆论氛围。二是深入调查,切实摸清了情况。摸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区委组织部组织专门力量通过下乡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了换届工作前期调研工作,就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的时间摆布,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及换届工作中应重点把握的工作环节、工作难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党员的想法,明确了换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开展培训,为换届工作打下良好理论基础。组织乡镇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对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进行专项培训,把换届工作作为一个专题,对换届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培训,使这些具体工作人员提高了对换届工作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对换届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各乡镇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乡、村干部以学习《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认真开展了专题学习,切实使具体工作人员提前掌握、熟悉和精通了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牢牢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关于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各乡镇主动适应农牧业产业化的需要,不断改进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富春木业、兴元奶牛合作社、太平地肉牛协会等建立了党支部,大力推行“支部+协会”模式,与时俱进地拓宽了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服务作用。二是不断加强村干部管理。去年我们借鉴外地做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市**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实行集“选、育、管”相结合,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责任、绩效、工资相挂钩的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太平地、当铺地、大夫营子三个乡镇试点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准备在村两委换届之后,全面推行了这一管理办法,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完善村干部管理办法,深化村干部管理。三是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各乡镇普遍了实施村级财务“村有乡审集中办公”、村级财务公开等制度,妥善解决了财务“半”公开、“粗”公开甚至“假”公开等问题,切实增强了村级财务的公开度、透明度。如王府镇实行“三会一制”决策制度,对重大村务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进行表决,决策公示后接受群众的质询听证,切实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关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各乡镇把加强党员教育、增强“双提”能力作为今年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形式,强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各乡镇普遍采取了课堂教学与现场示范、理论培训与形象教育、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分层次地对农村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致富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春节刚过,大庙、哈拉道口、夏家店、初头朗等乡镇,就组织村支书、种养大户、村民代表等分别到区内外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做到了学习培训、开展党员教育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机结合。今年上半年,全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二是创新形式,强化党员管理。我们根据党员从业情况、文化程度、思想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针对农民无职党员“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的现状,在全区普遍开展了农民无职党员“因人设岗,以岗定责”活动,有效发挥了每个党员的特长,使不同层面的党员都能结合实际发挥作用。安庆镇小北道村针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组织农民党员开展了“无职有岗,无位有责”活动,在农民党员中设置了八类岗位,并制度了目标责任制,为农民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目前全区共有6320名党员认领了责任岗,占农村党员的62.7%。三是完善机制,强化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先进性难保持等问题,年初,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的管理。大部分乡镇还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制定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定期进行联系。城子乡结合流动党员的特点,采取打一个电话、发一封信、寄一本书、写一份思想汇报和建一套考评机制的措施,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考核,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春节期间,大夫营子乡娘娘庙村、城子乡瓦房村、夏家店乡水泉村组织流动党员做了外出打工经验介绍,畅谈外出务工的体会和感受,带回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带动了本村的劳务输出。

四、关于三大主题实践活动

以“三大载体”实化“三级联创”活动,是几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三大主题实践活动找准了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节点,聚集了各方面力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今年,我们在深化这些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这些有效载体,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凝聚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来。

(一)扎实深入地开展了“双提包扶工程”。从2004年开始,启动了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财政收入为目标,实行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包乡(镇)、包村、包户、包企业(项目)及富裕村与贫困村结对子的“双提包扶工程”,这也是认真落实市委“干部大下乡”活动的具体举措。目前来看,经过两年的运行,“双提包扶工程”已经成为组织干部大下乡、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集经济、党建、扶贫工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今年根据乡镇机构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在总结以往包扶经验的基础上,整合了主体力量,调整了包扶对象,减少了包扶户数,并把区级“小康示范村”创建典型纳入包扶范围。在确定1768名机关干部包扶5304个农户的基础上,又确定了10个领导集团专项推进10个重大项目,16名处级领导帮扶16个重点建设项目,29名处级领导联系29个区级“小康示范村”创建典型,50个区直单位帮扶50个区级“小康示范村”,108名街道机关干部包扶216户城市低保户,61名领导干部包扶61个企业(项目),76个富裕村与7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从而通过“双提包扶工程”,将过去包扶点、工作队等各种各样的小载体,统一纳入到这个大载体中,切实发挥了“工程”的整体效能。今年我们将工作重点由包户为主向包村、包企业(项目)和包户并重上转变,由包贫困村为主向包区级“小康示范村”和贫困村并重上转变,特别是在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牧业产业化上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全力落实包扶措施,共为包扶对象打配机电井10眼,维修水利工程7处,整修公路3条,修建桥涵4座,引进致富项目30个,协调贷款60多万元(含企业),主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1余万元,捐赠科技资料3000余册,组织劳务输出2000多人。总的看来,今年上半年的“双提包扶工程”重点突出,力度加大,工作系统,成效显著。

(二)进一步深化了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是市委组织部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前两年,我们重点从建设服务大厅、完善服务措施入手,全面加强了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今年,我们积极承接乡镇机构改革的初步成果,切实把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引向深入。在服务形式上,个乡镇根据乡镇布局调整后服务对象增加、所辖区域扩大的实际,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原有服务设施、服务机构的作用,弥补行政区划调整暂时给群众带来的不便,继续采取在乡镇设立服务厅,在村建立服务点,由站所联合组成便民服务队等形式,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完善服务网络。截止目前,全区14个乡镇政府政务大厅都重新投入使用,14个乡镇都建立了便民服务点和组建了便民服务队,切实灵活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王府镇针对乡镇机构改革,镇政府办公地点设在红花沟,给原王府镇9个村的农民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便于服务党委、政府实行了村组分片联席会议制度,方便了群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服务重点上,各乡镇针对农民群众想致富没门路、想发展缺技术的实际,积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千方百计地拓宽致富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发挥服务型乡镇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的应有作用;大庙镇通过胡萝卜供求信息,引导农村种植胡萝卜,在去年1万多亩的基础上,今年该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在服务方法上,各乡镇注重典型示范,建立了自己的示范基地、养殖小区,发展了一大批经济组织、专业大户,普遍依托草原兴发、蒙东家畜胚胎移植中心、万利丰鹅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典型带动,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直接介入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中。

(三)切实强化了“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到2005年末,为期三年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已经结束,今年我们又启动了新一轮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看,各乡镇详细制定了创建活动五年规划和年度方案,系统组织、安排了“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一是突出主题,把握方向。各乡镇、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牢牢把握生产发展这一关键,紧紧盯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治理村容村貌为突破口,以强化村级组织为保障,以树立道德新风尚为标志,细化了创建目标,明确了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二是整合力量,合力创建。区直相关部门积极发挥了协助作用,找准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从不同侧面抓好创建活动;各乡镇切实发挥了龙头作用,强化了工作责任,加大了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村积极发挥了主体作用,结合各自实际,明确了工作着力点,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如酱坊地村、山咀村、焦家营村、碱洼子村、兴隆庄等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切实加大了设施农业建设,形成了本村的主导产业,拉动了农民增收。三是典型示范,梯次推进。我们自觉遵循事务发展不平衡规律,注重培植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创建典型,既要扩大了创建典型数量,又要提高了创建典型质量,还要培植了专项创建典型,形成创建典型数量和质量双递进。今年全区确定了50个区级创建典型,各乡镇在抓好区级典型的基础上,着力培植了新村规划、环境卫生、新能源利用等不同方面的创建典型。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使这些典型村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下一步我们要实施动态管理,采取实地检查指导、召开拉练调度会等形式,对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

五、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加强远程教育软硬件建设。本着高配置高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30多万元,购置了指标高、性能好的卫星数字接收机、高配置电脑、松下D615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拷贝机、切换机等设备,初步形成了卫星接收、非线性编辑、硬盘播出、流动字幕和采集制作五大硬件系统。与广电部门协同配合,超前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网络联接、技术培训等工作。从我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已经覆盖到全部乡镇、近90%的村和70%的农户的先决条件,通过节目下载、运用电视网络传送,形成了具有较高覆盖率和收视率、具有较强专一性和独立性的工作模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特点,不断充实和完善远程教育资源库,已储备各类实用技术专题片100多种,初步形成了“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教育资源库。

二是立足实际,注重提高远程教育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在栏目设置上,充分体现针对性。结合**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设置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济管理知识等专栏;结合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设置了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科普知识等专栏;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设置了农村卫生、文化体育、典型经验、计划生育等专栏;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设置了先进性教育专栏。在节目播出时间上,充分体现便民性。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收视需求,根据农村的收视习惯和作息规律,将播出时间确定在上午9点至晚上9点,并灵活调整各时段的播放内容,方便了不同收视群体的不同收视需求,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在节目播放内容上,充分体现实效性。结合**农业信息网反馈的信息、下乡调研发现的问题,农牧业产业化工作重点和全年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精心选材、系统设计,不播放与远程教育无关的内容,不插播任何形式的广告,使每期节目的播出内容都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到目前,共播出教育节目42期,累计播出1000多个小时。

三是创新形式,不断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节目影响。通过在《**时讯》、**调频广播电台、**电视台、**党建网站等媒体持续通知,并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深入宣传“**党员教育”频道的主办宗旨、播出时间、栏目内容等相关信息。借助组织手段,扩大节目影响。把远程教育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教育节目达40多次,参加收看的党员达2000多人次。深入实施了“百村千户收视工程”,在全区择优确定100个村、1000户农户作为远程教育节目的集中收视网点,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户优先确定为收视户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远程教育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强化互动,扩大节目影响。通过节目点播热线和电子邮箱,为群众提供点播服务,并及时将节目播出的准确时间电话通知点播人,实现了群众需求和节目编播的良性互动。先后应太平地镇杨树林、老府镇小河沿等村群众要求,连续播放了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五彩甜椒栽培技术、高产蛋鸡生产管理、肉猪、肉牛饲养技术等节目,满足了基层农民群众对实用技术的不同需求。近期,又与**区科技局、农牧业局合作,策划拍摄了“设施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产业结构调整新气象”等多部专题片。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党员教育”节目的影响。

上一篇:双提包扶工程方案 下一篇:政府非税收入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