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真爱学生

时间:2022-10-23 07:50:20

以人为本,真爱学生

“90后”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后30%的学生,这些学生相当的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特殊生,他们有极强的表现欲,也梦想学业上的出类拔萃,可较长时间无法做到,而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就只能试图通过其它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教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对于这些学生,厌学、缺乏成就感的情况比较普遍。越是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负担越重,厌学者越多,自我感觉良好者越少。教育成了“心灵俱乐部”“头脑总动员”,教师成为俱乐部的主角,鼓励与关爱,给孩子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教育态度是后30%的学生转换的一个前提

1.亲和力

教师自身就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特征经常体现在他们的教学中,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其实也是一位演员,一位本色演员,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给学生视觉上、听觉上的震撼,同时给予后进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护,用语言和行为来感化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滋润他们的心田。

有教师对学生比较严厉,动不动就训斥学生,常听她埋怨学生不听话。教师是好强的,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苛求,希望她的学生也和她一样强。教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循规蹈矩,似乎令人放心。

班上的学生,除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见到教师不大惧怕外,其余的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见到教师,就像“老鼠”看到“猫”那样恐惧,不敢乱说乱动。学生“不敢乱说乱动”,对教师的话绝对服从。可是“不敢乱说乱动”的背后是什么呢?

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教师请教,使其背负的困难越来越多,成绩搞得一差再差,久而久之失去了上进的信心。白天在学校答应教师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可到晚上摸到作业就头疼,没有兴趣,不如玩耍、看电视、睡懒觉那样舒心。学生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不敢让教师知道,自己小小年纪又无能化解得了,以至产生种种不健康心理。

不健康心理又会表现为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就更容易遭到教师的训斥,以至师生之间恶性循环。对于后30%的学生,教师有威严感,更要有亲和感,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学习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敢于向老师倾吐、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更要走进他们课堂之外。

我们知道,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教”与“学”的“任务”,那里的“沟通”不象课外时那样随便,那样海阔天空,那样富有生活的气息,那样有着生活的体验。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和学生的接触中,能容易地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更能有意无意“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传递解决某些问题的思想、方法,比一味机械的说教、训诫行之有效得多。

教师对学生亲和点,学生对教师、对周围事物,包括对学习、对行为规范,就会产生亲和感。师生情感亲和了,相互间的心理行为就会配合默契,师生间的距离就缩短,心灵的沟通更容易。当然教师“高压”的“良苦用心”适当要用,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否则适得其反,付之东流。

2.洞悉力与耐力

魏书生老师对学困生的评价是:你看那些差生一年如一日,即使是啥也不会,还坚持坐在那里,面对着考试、竞赛等学习活动,屡考屡败,再考再败,他们还坚持天天到校,微笑着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学业,这也是他们坚强意志的集中体现。我们应看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闪光点,都要予以肯定和赏识,让他们有成功的愉快体验,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所以,要让学生特别是后30%的学生完成作业,首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课外再个别帮他们补课;其次是布置适量而且有梯度的作业,让他们努力一点就能够完成。凡是他们有一点进步均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学科学的信心,凡是有错误的地方应耐心细致的纠正,尽量少批评和指责,多表扬。

二、教学方法巧用,吸引后30%的学生的注意力

1.课前激情引趣作伏笔

对一个知识点,如果我们一点都不了解它,那么肯定谈不上期待;但是如果有人稍微对这个知识点有一点描述,那么听者就有可能建立一种期待心理;如果描述者在描述时采取了一种欲擒故纵的技巧,那么听者的期待心理就有可能非常强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期待心理,那么学习效果较没有期待心理者,肯定要好得多。

提前透露有关知识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该知识点的期待心理;尤其是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多次重复,能够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更能将学生的胃口吊得老高。

2.课中习题精心设计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他在行动之前能判定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得应有的积极性,偏低的成功可能性降低了成就动机,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体验失败的情绪,这种失败的情感体验则泛化为对教师、学科、甚至于对学校的厌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事实上,影响学生学习情感和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成就动机,造成学习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习难度与评价手段单一这两个相关因素。

不少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盲目赶进度,讲得多,练得多,思考少,交流少,有的基本概念刚讲完,就马上引入大量升学考试题和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学生成了复制例题的容器,缺乏成功体验,感觉学习太苦太累,没意思,兴趣在乏味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减退,尤其后30%的学生更感觉乏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容易掌握的内容说成难以掌握的,激发学生的征服期待心理,调动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和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跳起来摘桃子,使他们体验挑战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3.课后评价多元化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一些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90分是好成绩,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则可能只要求60分就是好成绩,达到相应标准都应该肯定,予以鼓励,因为都取得了好成绩。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真诚关心学困生,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新的提高。

其实,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喜爱,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别人的肯定与自己的成功,教师应该给他们创造时间和空间去放飞他们的梦想。

上一篇:将快乐渗透到物理教学中 下一篇:时尚引领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