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民族舞蹈教学实践探析

时间:2022-10-23 06:19:17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民族舞蹈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色与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浓缩在舞蹈语言中,相应地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将民族舞蹈引入高职舞蹈教学中有诸多现实好处。但从目前看,高职学校的民族舞蹈课程的开发尚属薄弱,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具体教学过程以技巧训练为主,忽视情感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舞蹈理论,舞蹈鉴赏环节薄弱等,本文在探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舞蹈;民族舞蹈

舞蹈通过肢体形态(肢体语言)来抒发、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社会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民族、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等各不相同,相应地呈现在舞蹈上也就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也称土风舞、传统舞等,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其他制式化舞蹈,它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舞蹈,并且与当地的音乐、服装密切搭配,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地区风彩,表现形式很丰富。因此成为了我国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等院校均独立设置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相较而言,由于高职院校定位不同,其舞蹈专业资源有限,起点相对较低,在开发民族舞蹈资源,发挥民族舞蹈对学生舞蹈能力提升方面相对薄弱。本文将探讨如何充分运用民族舞蹈教学以提高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的价值

民族舞蹈引入高职舞蹈教学中有诸多现实好处。一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高职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一般以西方的主要舞种为主,如爵士舞、芭蕾舞或者偏向动作类的现代体育舞蹈,较为零散,教师按照自身喜好重点教授某个舞种。而将民族舞蹈丰富多样,引入教学中会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二是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民族舞蹈表面上较为“原生态”,但并不简单,学生掌握舞蹈所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都可以经过民族舞蹈的学习而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民族舞蹈风格差异大,音乐有特色,学生的表演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三是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对家乡、民间的热爱之情。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主要状况、生活形态的了解,为日后的表演实践提供更多的素材。最后高职学校开展民族舞蹈教学也是一种保护、弘扬、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民族舞蹈就生活在教育环境中,没有任何理由将其忽视。民族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价值是公认的,这也是众多学校专题讲授的原因所在。

二、高职院校民族舞蹈教学的薄弱环节

1.民族舞蹈课处于边缘化、零散化状态

普通本科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引入民族舞蹈教学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课程的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师资、教材的配备等方面相对都比较成熟。而高职院校资源相对有限,学生来源多元化,舞蹈功底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舞蹈方面的训练,这让有些学校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基本功的训练上,舞蹈课等同于形体训练课,无暇将系统化的民族舞蹈引入教学中。较少学校主动设置专门的民族舞蹈课程,而是在教其他舞蹈课程时“顺便”引入。有些学校将民族舞蹈教学作为选修课,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观,以零散化的鉴赏为主,较少实践性训练,也没有固定的教材、考核方式等。这种零散化、边缘化状态自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随意应付,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热情参与其中,自然达不到课程学习的目的。

2.具体教学过程以技巧训练为主,忽视情感的培养

传统文艺理论认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舞蹈是内心情感激发到一定状态的产物,肢体动作是情感的一种表达。舞蹈的核心、动人之处在于其情绪与肢体的“天人合一”,情绪上感染人,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与之相配合。没有情感,只有肢体的舞蹈表演如同机器人一样,即使动作很标准,也缺乏动人的力量。民族舞蹈能鲜明地体现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比如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蒙古男性一般魁梧有力,其舞蹈节奏很快,大幅度的动作比较多,表演者脸上的表情也要相应的热情、奔放,以充分展现蒙古族人热情、豪爽、大气的性格特点。而像傣族的孔雀舞,表演者在月光下,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模仿孔雀的形体,节奏相对较缓,表演者的表情会随着肢体的不同表达调整。而藏族的宗教舞蹈带有祭拜天地、神迹的因素,音乐雄浑,带有明显的巫文化特征,表情宜庄严、肃穆,体现出对天地生灵的敬畏,因此不宜嘻嘻哈哈。这些情感、神态也是表演应具备的重要要素,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通常注意的是动作到不到位、标不标准,较少注重表情、神态的揣摩。导致的结果即是学生的表情跟不上动作,有些面无表情,有些则表情僵硬,呈现明显分离的状态,不能完全融入舞蹈情境中,也就无法感染观众。

3.缺乏基本的舞蹈理论,舞蹈鉴赏环节薄弱

舞蹈理论在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学习中基本处于一个薄弱环节。有些老师、学生认为理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跳过理论部分。有些学校并非认为理论不重要,但因为教师舞蹈理论并不扎实,不懂得如何深入浅出地将相对枯燥的理论转为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实际上,舞蹈理论并非可有可无,只要将舞蹈作为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学习者都必须学习理论。因为舞蹈理论是对长期以来各种类型舞蹈实践的总结,能帮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舞蹈领域的主要脉络,包括发展历程、各派风格、不同观点等,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提高鉴赏水平,进而提升实践能力。民族舞蹈理论能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舞出现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等。而理论不扎实,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实践能力。很多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常需要暂时中断表演教学而介绍某个专业术语或某个流派,否则学生无法理解动作、表演的含义,导致表演支离破碎。除了理论不够外,高职学生的民族舞蹈鉴赏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欣赏水平停留在外行人的层面上,未能从整体上把握。

三、改进高职民族舞蹈教学的思路

1.形成专业化的民族舞蹈课程

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要定位,通过三年高职教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创作能力,能满足商业、庆典、广场等各种具体场合对舞蹈表演的需求。民族舞蹈丰富多彩,既适合学生练习基本功,也能“现学现卖”,积累舞蹈素材。因此在高职舞蹈教学中有必要引入规范化、专业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形成系统化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将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系统化,应逐步配齐相关的师资、教材、服装及其他跟教学有关的资源。比如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跟各地传统服装、用具密切相关,蒙古族舞的马鞭、藏族舞蹈的长袖等等,这些资源

如果能够配齐,学生会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能更加有兴趣,也能吸引更多的老师、学生投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要发挥更大作用,势必要走专业化之路,在高职教育中也是如此。

2.重视民间文化、民族情感的培养与揣摩

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特色。相应的,民族舞蹈教学就不只是简单的舞蹈技能的学习,更是一场民族文化的普及教学。教师不仅要将民族舞的动作要领教授给学生,更要将蕴含在其间的文化、情感传递给学生。这并非本末倒置或者偏离教学。实际上,经过认真揣摩、思考的舞蹈表演比一味地模仿教师舞蹈动作更有助于提升表演水平。这也是很多著名的舞蹈家在创作时需要进行民间采风、调查,与民间舞蹈能人、群众交流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将民族舞蹈蕴含的地域文化、心理情感教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表演时能更有体验。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在假期进行民间采风,搜集关于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歌谣,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民族的特点、文化。

3.以六大民族舞代表性作品为主,抓特色动作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舞蹈异彩纷呈,高职生舞蹈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用于民族舞蹈的时间更加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重点的几个舞种。一般来说汉、藏、蒙、维、鲜以及傣族这六大民族舞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作为学习民族民间舞的代表重点学习。而每种类型的民族舞代表作品都必须从它的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和实用性来进行综合选择。既要能代表该民族舞蹈的主要风格,涵盖关键动作,在难度和复杂度方面又适合学生学习、训练。比如蒙族舞舞步轻捷,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比如当情绪高昂时,双肩抖起来,甩肩、碎抖肩,快速平转飞舞,常见飞舞、挥手、扬鞭等动作,展现蒙人热情开朗的性格。蒙族舞蹈的特色动作可概括为“横摆扭”,“横”是指动作的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要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掌握对上述“横摆扭”的训练,必须配合呼吸,以呼吸带动步伐、肩部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这些基本动作要配合上神情,才能恰到好处地传递出蒙古人的性格特点。

再比如藏族舞蹈虽然与蒙族舞蹈一样带有游牧民族奔放、热情的特点,但同时又融合了宗教文化因素,因此带有大量曲背(向前倾)、屈伸的动作,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前俯,做一股的动作时,胸口肋骨要收回,不能向向外撑开或上提,不使身体呈现僵硬挺胸状态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常见的藏族舞蹈中献哈达的姿势,双臂由腰两侧掏手、手心向上、注意重心和屈膝,隐含着对宗教、神灵或神圣之物的敬仰之意。

4.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理论,提升鉴赏水平

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想让学生表演的民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舞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舞蹈课程安排上,教师可安排几节课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训练,为学生以后的舞蹈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将理论与舞蹈具体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也可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报告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民族舞首先要对民族舞有准确的认识,在模仿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解,因此需要多观看前人,特别是经典舞蹈家的表演,提升鉴赏水平。近年来,我国各民族舞蹈在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民族舞有了很大的发展,每年央视也会举办青年舞蹈大赛,涌现出了一大批舞蹈新星。每年各地的节日庆典上都能看到民族舞竟相绽放的风采,形成了很多优秀的舞蹈表演经典,比如杨丽萍的傣族舞《孔雀舞》、藏族舞蹈家卓玛的藏族舞包括《珠穆朗玛》《母亲》、梁伦的《阿细跳月》、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蒙古族的《莎楚拉》等等。这些资源以网络、VCD等形式保存了下来,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民族舞的资源。教师选取经典的片段,让学生整合舞美、音乐等进行整体的鉴赏,从而把握每个民族舞的总体风格,背后蕴含的民族特点、表达的情感,然后分解其中的难点动作,指导学生重点掌握。

结语

民族舞蹈进入高职舞蹈教育将会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舞蹈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学校应积极地开发,为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服务。

上一篇:浅谈如何搞好高校音乐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