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就业影响的投入产出法分析

时间:2022-10-23 01:28:00

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就业影响的投入产出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对外贸易对我国劳动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7年外贸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贸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就业有着十分显著的净正效应,2007年由外贸引致的净就业岗位达17131699个:这个数值大约占我国制造业总劳动就业人数的20%。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与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印度、越南的贸易引致的就业效应,发现与美国贸易给我国带来的净就业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入产出对外贸易就业

对外贸易对一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它影响着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发展中国家想通过扩大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解决其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完成其工业化进程,而发达国家面临着这些产品的强有力的竞争则有着担心工作机会因此会失去而普遍忧虑,因而在当今世界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倾向于自由贸易,反而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欧美国家则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带头兵。因而研究外贸对一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对于理解这种现象和指导一国对外贸易政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献回顾

理论上和实证上已有大量的有关外贸与劳动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传统贸易理论认为,通过贸易资源可以依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重新配置,有利于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这种资源的全球重新配置,一方面会导致工作岗位的损失,这是因为在比较劣势的进口竞争行业企业会因此而倒闭,工人失业;另一方面,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行业,现存的企业会扩大投资、新的企业会设立因而会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果虽然短期内会引起失业增加,但是在长期内短期失业的工人会转移到出口扩张部门就业,劳动力市场会出清不存在非自愿的失业,因而对外贸易不会增加劳动失业,它只会通过改变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增加或减少劳动力的均衡工资水平。因而将有利于贸易参加的任何一方就业,贸易不是以一方失业为代价来增加另一方就业的零和游戏。

然而传统贸易理论这种劳动力市场出清的严格假定受到许多批评,除此之外,传统贸易理论用来预测贸易的就业效应的局限性还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传统的贸易理论只分析了商品贸易而并没有考虑FDI(外商直接投资),二是传统贸易理论只考虑了最终产品贸易,而中间产品的贸易当今正变的越来越重要,中间品的贸易对劳动需求的影响要比最终产品大,这是因为它不但直接对进口竞争性行业的劳动需求产生影响,而且对所有使用其来作为中间投入品生产最终产品的行业的劳动需求都会产生影响。因而传统贸易理论难以对现实中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普遍较高的劳动失业提供有价值的解释。

基于传统贸易理论的这种局限性,许多学者根据世界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建立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来分析外贸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如马特乌兹(Matusz,1998)开发了一个把Shapiro and Stiglitz(1984)的效率工资模型和Krugman(1974)的一个部门垄断竞争的行业内贸易模型结合起来模型,模型显示贸易可以增加两国的就业和福利;戴维德森(Davidson,1999)开发了一个寻找性失业和贸易联系起来的模型,分析在不同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国际贸易对失业和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对一国失业的影响取决于该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对于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与劳动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扩大,并不一定会带来发达国家失业的上升或发展中国家就业的增加;戴维德森,马特乌兹(Davidson and Matusz,2000)开发了一个存在劳动调整成本的模型,给出一个在低技术部门降低5%进口关税的数字实例,结果显示,在贸易自由化以后失业率立即上升,在1年以后开始下降,大约4年以后达到一个新的长期均衡水平。

不同的理论模型预测了不同的贸易就业效应,因而贸易的实际就业效应需要进行经验检验。这方面的研究十分丰富,但就其研究方法来分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一类是采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进行测算,还有一类是要素含量或投入产出法。从研究对象来看既有对发达国家的研究也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对发达国家的如哈什马代(Hashemzadeh,1997)通过建立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美国在对墨西哥贸易中的就业收益和就业损失,结果表明美国与墨西哥的贸易对美国就业影响很小。米多农(Minondo,1999)应用要素含量分析法分析了西班牙的贸易对其劳动市场的影响,结论认为,贸易使国内就业下降了35%,其中主要是对非技能劳动就业的影响,占65%。库帕瑞萨斯(Kouparitas,1998)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动态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MDGE),通过对NAFTA的模拟,结果认为三个北美国家在稳态时都能从贸易自由化获得收益,但同时向自由贸易转换的成本也相当大,所以贸易自由化仅能对北美国家产生有限的收益。马任(Maren Lurweg etc.,2010)也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其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德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使其获得了2400000个净就业机会,占其总就业人数的6.2%。

近几年还出现了较多的对国际外包对一国就业影响的研究,如Hijzen,G•rg and Hine(2005)探讨了英国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联系,发现国际外包能部分解释英国使用劳动力技术结构的变化,其它重要的原因还有技术的变化。Geishecker(2004)分析发现在整体就业上,国际外包对德国制造业低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并不大,在1978-1993年只有在电子机械、化工、办公设备、造纸四个制造行业中国际外包对低技术劳动力需求产生负面影响,有14%到47%的对低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归咎于其进口的增加。Marin(2004)通过计量分析认为德国跨国公司的外包活动有助于在德国创造就业机会,这是因为国际外包使德国企业节省了65%至80%的劳动力成本,使它们在高度竞争的国际环境中依然具有竞争力而不倒闭。

我国是个劳动力大国同时也是贸易大国,研究外贸对于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以上提及到的这三种方法都有。典型如俞会新、薛敬孝(2002)采用计量回归法的研究;周申、杨传伟(2006)运用投入产出法的分析;郑玉歆和范明太(1999)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等等。

然而计量回归分析法所揭示的只是我国贸易和我国劳动就业的总体相关关系,没有揭示不同行业贸易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也没有分离出贸易对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效应(本行业内的影响)和间接效应(行业间的影响)。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持,还需要很多参数,这些都难以从实际中获得,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但目前利用这种方法对我国的研究还比较少,周申、杨传伟(2006)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比较我国与不同贸易伙伴就业效应的差异,对制定我国国别贸易政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实际上我们认为我国不同行业贸易所产生的就业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差别,其对于制定行业贸易政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的目的主要着重于对不同行业贸易所产生的就业效应进行比较。

方法与数据说明

为了分析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外贸的不同就业效应,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优点之一是它揭示了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能提供不同行业外贸对劳动力需求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近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是2007年的,因而本文将利用其44个部门的投入产出矩阵表来分析我国2007年不同行业外贸的就业效应。考虑到我国服务贸易的规模还比较小,数据不全,因此本文分析主要集中在4个采掘业和14个制造业共计18个部门(以下简称制造业),也就是说本文使用的是一个18×18的投入产出矩阵表。由于没有每年的投入产出表,假定投入产出关系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于是1997-2001的计算利用1997年的。2002-2005年利用2002年的,2006-2008利用2007年的。由于我国公开统计中的行业分类与按照海关分类和国际标准分类的方式不同,因此我们无法获得按我国统计年鉴分类(也是投入产出表行业分类)的行业进出口数据。本文利用盛斌(2002)给出的我国统计年鉴中工业行业36个部门与SITC Rev.3中行业划分的对应表,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据计算出了需要分析的18个行业的进出口数据。 本文分析的基本方程式是:

LC*(E-A)-1*EX(IM)=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包含的工作岗位数量

(E-A)-1是列昂锡夫逆矩阵(inverse Leontief matrix),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是单位矩阵。这个矩阵的元素Iij意义是行业j每生产一单位的最终需求商品,需要i行业直接和间接多少单位作为中间投入。

LC是一个对角矩阵,劳动力系数作为其对角元素,每一行业的劳动力系数反映了每单位的产出需要多少劳动力投入,因而其计算公式是:employmenti/outputi= Emi /opi。用这个矩阵与列昂锡夫逆矩阵相乘LC*(E-A)-1得到一个18×18的矩阵表。这个矩阵中的元素的意义是,如元素a18.1表示如果行业1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出需要在行业18增加劳动投入的数量,那么第一列的元素和表示行业1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出经济体中所有行业需要投入的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总和。而第一行的元素总和表示如果经济体中所有行业同时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产出,行业1需要增加劳动力投入的数量。

EX(IM)也是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是每个行业的进出口额,用其与矩阵LC*(E-A)-1相乘得到矩阵LC*(E-A)-1*EX,这个矩阵中第一列元素之和表示行业1出口在整个经济体中所创造的总工作岗位或进口所损失的总工作岗位,依次类推;第一行元素之和表示经济体中所有行业出口在行业1中所创造的总工作岗位或进口在行业1中所损失的总工作岗位,依次类推。

结果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对外贸易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小比较

为了比较我国制造各行业对外贸易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小,本文固定每个行业出口价值相同商品,然后计算其就业效应。计算出假设每个行业分别增加价值为一亿元的出口时为整个经济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对应的是矩阵LC*(E-A)-1*EX的每一列相加,按照这个效应的大小对行业排序(见表1)。

表1显示出了各行业分别出口一亿元时总就业效应的大小,从中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其出口一亿元能分别增加866人和742人就业,说明这些行业出口对我国劳动就业的拉动效应大,而这些正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排在最后的两位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是204人和181人,只有约为第一、二位的四分之一,说明这些行业出口对我国劳动就业的拉动效应小,而这些也正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与我们的预期相一致,也就是说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带动作用要比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大。

为了反映各行业出口对就业拉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我们其次还计算了各行业分别出口一亿元在本行业内部所引致的就业效应(直接效应)占总就业效应的比例,表2是按其比例大小排列的。从表2可以看到,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等出口所引致的就业机会有70%以上是在本行业内部,表明这些行业的生产对其他行业的生产依赖性不强,也就是说它们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生产联系不是很紧密。而在另一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出口所引致的就业机会仅分别有42.49%、23.48%是在本行业内部,说明该行业的生产高度依赖其它行业的投入,从而更多的拉动了其它行业的就业。

(二)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对外贸易的净就业效应

现在计算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对外贸易的净就业效应,首先计算生产出口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这就是我国通过对外贸易所获得的就业收益,然后我们再计算进口贸易所受到的就业损失,这实际上就是假设所有进口商品都由国内生产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把就业收益减去就业损失就是我国外贸所带来的净就业效应。并按其就业效应大小排序,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贸易带来的净就业效应排名靠前的都是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一、二位的分别是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创造了9647239个和6742928个净就业机会,占所有行业的90%以上,位列第三位的是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其也净创造了1907907个就业岗位,这些部门的净就业效应大一方面是其净出口量大,另一方面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是其带动就业的能力也强。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金属矿采选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个部门具有负的净就业效应,贸易总共导致了我国7081862个就业岗位的净损失,这就意味着这些部门进口所造成的工作岗位损失大于其出口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这些部门大多是矿产资源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其贸易表现出逆差。

总之,投入产出分析表明,通过进出口贸易为我国净创造了17131699个就业机会,占我国2007年采掘业和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20%左右,出口提供的总就业岗位42366598个,占采掘业和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46%,也就是说我国近一半的制造业就业岗位直接或间接与出口贸易相关,而这些都主要来之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的贡献,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确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国外厂商把生产转移到我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受益颇多,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警示,我国这种就业高度依赖贸易的状况,如果一旦受到外部出口受阻的冲击(如经济危机等)将对我国就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各行业就业的影响,我们的分析是两方面的,既计算了出口对我国就业机会的创造,又计算了由于进口对我国就业机会的损失;既计算了我国与世界贸易总的行业就业效应,又计算了与主要国家贸易的就业效应。

结果显示,发展对外贸易总体上对我国有着很大的益处,在2007年,我国制造业外贸为我国净创造了17131699个就业岗位,这个数字占总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近20%。而这些正的净就业效应依次主要是由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9647239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6742928人)、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1907907)、纺织业(1866255)、金属制品业(1338753人)、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1057075人)等行业创造(见表3)。因此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对外贸易对我国劳动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考虑到贸易收支的平衡,那么我们可以扩大对劳动就业损失效应较小行业的进口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从行业来看,外贸对我国就业机会的创造高度集中依赖于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三个行业,其所占的比例达80%以上,从分国别来看,就业机会的创造又高度集中于对美国的贸易达30%以上。集中因能维持竞争优势在一个持续经济增长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是有好处的,但在经济波动中也会使我国的经济比较脆弱,一旦这三个行业的贸易或者对美贸易出现问题,那么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就业状况。因此行业和国别贸易的分散化,培育新型贸易行业和贸易地区应是今后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Erica L. Groshen, Bart Hobijn, and Margaret M. McConnell(2005), U.S. Jobs Gained and Lost through Trade: A Net Measure, Current Issues, Volume 11, Number 8,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Davidson,C.,and Matusz,S.,(2000): Globalizaton and labor market adjustment: how fast and at what cost,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Vol.16(3)

3.Caston,N., (1998):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tection on Australian manufacturig employment,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Vol.37(2)

4.Minondo,A.,(1999): the labour market impact of trade 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factor content analysis of Spain, The World Economy, Vol.22(8)

5.Maren Lurweg,ect.(2010):Sectoral Job Effects of Trade-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for Germany,CAWM Discussion Paper No 19

6.Hoekman, B. and Winters, A. (2005): Trade and Employment: Stylized Facts and Research Finding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676,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7.郑玉歆,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8.俞会新,薛敬孝.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世界经济,2002(10)

9.周申,杨传伟.国际贸易与我国就业:不同贸易伙伴影响差异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6(3)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关于倾销具体损害形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