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困惑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12:41:01

对高中语文困惑的思考

新课改实行以后,充分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在教学上的

困惑也越来越多。为了体现新课改理念,老师们绞尽脑汁去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自

由的空间,但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到底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又该如何去学?成了老

师们心中的困惑。

一、对目前现状的困惑1.高中新教材容量大、内容多,课时少。2.教师讲得太多,让学生感悟的时间少,总是不愿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3.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感悟能力参差不齐。4.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学习上非常被动。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语文教学要求的领悟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

目的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

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

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鉴于此,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应围绕这三个目标教学 ,我

们面对的对象是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他们对语

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既然是加强理解和运用,那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

的过程,强调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提升。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必须把学

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找到合适的对应点并发现完成其中的转化,内化成为自己的

一种能力。这种转化是一种动态的,独特的个体体验,每个学生必须独自完成,这样

才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基于上述教学目的,高中语文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语文

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

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

式强有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生存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树立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目标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以培

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兼顾课堂课外。

三、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思考

(一)对每一模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有总体规划,争取不做重复劳动 面对这样的现状和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出发点,就必须灵活自主地

选择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以学定教。就每一个模块而言,教师

应根据具体内容,结合考纲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每一种类型的文章解决哪些问

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然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篇目,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

,指导学法。有的课文则根据学法指导,突出与学法不同的地方,其余的一笔带过,

与学法指导类似的篇目则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学法指导自己去落实,去体会,体会整

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就讲一篇,与代表性类似的篇章就放手让学生

依葫芦画瓢,适于读的就让学生读,适于练的就让学生练。例如:小说单元,一篇小

说一般是从形象环境描写情节主题四个方面进行鉴赏,但就每一篇具体的小说

,我们可以根据它侧重点的不同,只鉴赏某一个方面。

总之“教”不完可能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基本“学”完是完全可能的。

(二)要重视学生“读”课文,特别是默读

“读”课文,学生在课堂里有默读、散读、齐读、朗读之分,课堂的基本程序应

为默读、散读、朗读、齐读。

默读,教室里一片静悄悄,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是一种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的读。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默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抓

紧培养学生默读的良好习惯、方法,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效果。学生通过默读,形

成自己的感悟能力,并发现自己的困惑,及时列出来,形成问题。

散读,学生读出声来,但又不大声整齐,而是低声地各读各的,表面上七嘴八舌

、混乱嘈杂,实际上学生能够口心相随,通过有声地读,去真切地感受课文的魅力,

接受其感染、熏陶。在散读的过程中,学生默读形成的问题,有时通过散读就能迎刃

而解了,剩下的问题可能就必须老师的点拨才能解决了。

齐读,书声琅琅,洪亮整齐,悦耳动听,其实这是给人看、给人听的读,对学生

自己而言是效果最差的读,它不适合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因为学生为了照顾读

得整齐,却无法用“心”去感悟,领会课文意图,只能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他可以用在课文学习的结尾阶段,或者检查全班学生的古诗文背诵情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读是前提、基础,

学生缺乏对课文的感知、体会、心得,那么拿什么去与同学探究呢?

(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新课改的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基

础、认识水平、问题疑惑,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

首先要保证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保证学生的独立感受、体验、理解的时间,且慢开讲

,且慢启发。因为语文是一门用心感悟的科目,不能急躁,拒绝快节奏,必须让学生

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独立阅读、思考,这样他才会形成独自的体验,然后得出自

己的结论。不管他们的认知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多大的差距,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

角度去认可,因为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之所以会这样认为,肯定有他的原因,试

着让他讲出来,有时在他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时,他就知道

自己错了,于是急着想听

别人的结论,这样就达到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教师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备学法放在首要地位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形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未预设的,那么教师根

据什么来备课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和教学目标非常熟悉,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

下,备学生在读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教师在备课时所备的问题,不一定是学

生的疑惑,有的虽然是疑惑,但学生没提出来。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告诉

学生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逐步调

整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完成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枝叶性的问题

就一笔带过。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备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结论。例如:

文言文中对实词的理解,就必须交给学生常见实词意义推断的六种方法。学生以后遇

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可以按照这些方法解决了。

(五)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

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

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

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

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

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

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探索 下一篇:“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