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4:58:5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早读 明确目标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99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习的极佳时间,一般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学生早上到学校进行的第一项学习就是早读,顾名思义,早读就是让学生在早晨对课文进行朗读。在目前的教学中,早读一般是针对英语和语文两门学科的,当然部分学科的教师也开始逐渐对早读重视起来,如生物、数学、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教师,也开始要求学生在早读时对相关的概念、定律、定理、知识要点等进行朗读,这使得本就不多的早读时间显得更为紧张起来。这无不从侧面折射出早读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早读的高效利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早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早读的利用不够深入,在早读中对学生疏于管理,大多数时间都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学生的早读缺乏一定的目标,这样导致了早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本文就高中语文早读进行简单的讨论,在此发表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学生的早读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提高对早读课的认识

当前高中语文早读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早读的效率和质量,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提高自身对早读课的认识。换而言之,教师要先搞明白早读课这段时间要让学生读什么。早读可以说是学生进行朗读、记忆的黄金时间,只要合理地加以利用,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高中语文早读中不应当对学生放任自流,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保证学生在早读时严格遵守课堂的纪律,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早读时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引导。

例如,昨天的语文课上教师对《沁园春・长沙》进行了讲解,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次日的早读课对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如,今日的语文课上教师将要向学生讲授《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那么在早读课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如果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在早读课上将全诗背诵,这样等到教师在进行这首诗的课堂教学时,学生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疑问,而且因为学生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教师讲课的效率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早读课上的目标

在高中语文早读中,教师首先搞清楚了学生读什么,接下来就该进一步的考虑学生怎么读这一个问题了。教师要学会在早读课上适当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早读课上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进行早读。以此为基础,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并为学生的早读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让学生搞清楚读什么后,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早读质量,让学生知道怎么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早读中真正的学到语文知识,提高其语文能力水平。教师只有在高中语文早读中为学生制定可相应的目标,才能使早读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进行早读的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读什么进行了引导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到早读中来,教师要彻底的参与到早读活动之中,可以将早读的计划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在早读课的前一日将早读的内容告知给学生。

例如,教师想要引导学生通过早读对我国文化有所认识,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早读课上读《诗经》《论语》这一类古文经典,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早读朗读文章的同时,也对这些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语文教师就可以成功地把语文早读的效率成功的提高,学生在早读课上明确学习的任务。当然,教师需要把握好对早读课的利用度,要让早读课保持以学生朗读为主的学习模式,不要把早读课变成日常普通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有限时间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师要让早读课变得多样化

早读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早读课不仅仅是学生单独的对课文进行朗读,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课本中课文的内容结构,展开形式多样的高中语文早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趣味性,也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对《诗经・采薇》这篇课文进行早读的时候,由于这篇古文中有不少学生不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直接进行朗读第一次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其间还需要查阅字典才能知晓字词的读音,这样会浪费早读朗读的宝贵时间。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课文进行领读,教师读一句或几句,然后学生跟着教师来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就能在跟读的过程中将生字的读音掌握,这样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跳过字词读音的教学,从而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又如,教师在安排学生对《雷雨》(节选)这一篇课文进行早读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是话剧,因此文中分了很多角色的对话,还有旁白。教师可以按文中的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朗读不同的角色台词或旁白。当然,旁白的部分也可以由教师来进行朗读,这样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早读中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另外,因为教师的加入,使得早读的气氛被进一步的带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被完全激发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将早读变得有趣起来,这样学生在早读的时候可以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学生还能够在早读中获得一定的乐趣,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乐于朗读、喜爱朗读、学会朗读,从而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高中语文范文第2篇

承蒙学校领导的看重,作为刚毕业两年的青年教师,我荣幸地站在了高中教师队伍的行列。回顾一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高中语文复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要勤勤垦垦地做好系统复习,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补缺补差工作,更要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紧张有序的一年过后,回首高中路程,我深有感慨。在这一年来的语文复习工作中,我是这样走过的。

1.常听课.深钻研

由于是第一次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缺乏上高中的经验,尤其是进入复习阶段,感觉有点茫然抓不住重点。于是我就先向那些从教多年,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们讨教。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我总要随堂跟踪听课,并且要听完整,做详细的记录,了解老教师们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巩固练习的设置、快慢进度的安排等教学环节。一学年下来,听课本就用了四本,总共听了140多节课!这可是我收获的一笔不小的财富!

聆听别人上课的同时,我还仔细深入地研究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纲,真正吃透大纲精神。清楚考点的实质,考点涵盖了哪些知识点、能力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今年有所变动的考点更是抓住不放松,仔细研究以便指导复习。因为如果忽视新增考点,粗疏大意,必会有遗"珠"之憾。

然后,再立足所教班级实际,设计教学。虽然听了老教师的优秀课,但不能照抄照搬,我一般遵循"借鉴、仿效、调整、增补、创新"的原则,立足本班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老师的应有效能,实现语文复习的高效化发展。

2.归类练习,举一反三

2.1字,词、句的复习要抓重点,突破难点,归类辨析,注意运用。近几年的高考答卷,突出的问题是错别字多。因此,要学一些汉字结构的知识,了解形、音、义的特点,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归类辨析,读准字音,记清字形,辨明字义。对词的掌握,难点在从古汉语中吸收过来的、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语(如"缥缈""觊觎"之类),要在复习课文和平日阅读书报时注意积累。要确切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了解构词方式,分清感彩。复习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以便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巩固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读多了,练多了,就能逐步娴熟于心,把文章中的词语,句式、表达方法逐渐消化、吸收。写作时就会涌现于笔端,考试时也可增强语感而得心应手。反之,脱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去死背字、词,必然事倍功半。

2.2文言文复习的重点是,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借助复习范文,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掌握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点。作翻译练习,一定要忠实于原文,以直译为主,不可随意增减或引申。译文的文字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对古文在语法上的省略,应作必要的补充。例如:"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车阳马生序》)句首省略了主语"我",译时需补上。古今汉语有些句子的词序是有差异的,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词序。例如:"子何恃而往"(《为学》),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翻译时要把词序调整为"子恃何而往?"译作"你凭什么前去呢?"

复习文言文,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诗经o硕鼠》中读到"莫我肯硕"的句式时,可联系《隆中对》中"时人莫之许也"的同类句式,从中找出否定句中的词序规律,即代词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那么,读《石钟山记》"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就可以把"不余欺"理解为"不欺余"了。

3.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作用下,其定位由原有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学习、参与和合作:要做到,改变原有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为学生主动接受,以语文教学作为进行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建构过程;改变教师只传授语文知识为共同参与、协作,树立灵活的教学观念,教师也已不是传统的教学控制、支配者,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学习环境,制定适应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评定教学成果,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自觉地开展语文;创造学生的语文学习氛围,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事实证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问或是质疑教师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语文包括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产生疑问、提出疑问,随后解决疑问的过程。学生有疑问,才有了学习和探究的兴致,教师才能够恰当地切入以解惑。教师必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质疑,把自己的疑问拿出来大家讨论,老师可适当补充,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发言,又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总之,让高中学生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是取得高考胜利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高中语文范文第3篇

目前新课标已经全面实施。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努力创建开放型课堂。而开放型课堂也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努力创建情感熏陶氛围

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同样,不管是哪种文化现象,资料中的见解都是因人而异的,要让学生知道,只能拿来作为参考,拿来启发个人思维。教师本身更要知道,拿别人的见解强加于别人,在开放型的教学中是吃不香的。

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

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二、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实际教学中如何创建好的教学环境呢?

1、教育观念更新

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

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引起剧烈的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阵容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3、评价标准多元

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就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

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理论正确与否,关键的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现在的任务就是实践。如何实践?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设法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对象具有创造性。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意预言学生的成功人生。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

的确,语言文字文学的分析设及到很多理论性的的东西。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理论系统的介绍。教者充充实实地在学生脑袋里塞进系统的理论知识。殊不知,考试时,学生却不能灵活运用,教和学都是事倍功半。我们应该着手开创一种新的方法:追求“实践性”的阅读过程。以教者创设问题和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为前提,以学生在阅读中寻答案、在答案中求理论、在理论中见能力中心,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才得到开发,他们的语言文字功底才逐步深厚。厚积薄发,考试时,学生自然地有料可用,自由发挥。

高中语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如何帮助学生学呢?经多年实践证明,笔者认为,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极有效的教学法。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时简单谈淡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文章虽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它高度反映了现实生活。阅读文章就是一种重新再创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样说的是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与生活是联系着的。如果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更能让学生积极完成再创造。比如在《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中,笔者联系班上一位腿残的女同学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女同学身残志不残,每天坚持早起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成绩在班上名列前十名。在说出这样的情况之后,笔者这样提问:“同学们说,这个同学美不美?经过讨论得出:这个同学很美,因为身残志不残。之后这样导人: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残疾人雕塑的美的文章,那就是《米洛斯的维纳斯》。阅读这篇课文时,请同学们想一想,维纳斯之美何在?”这样利用生活中即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来创设情境,让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

1.2通过辅助设备创设情境

这里说的“辅助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小黑板、投影仪、图片,当然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小黑板上可以写小故事或画图,投影仪也可以将文字和图画投影到黑板上,如果没有这些,也可以展示比较大的图片加文字卡片。但在乡镇以上的学校里一般都有多媒体教室,所以最好是用它进行教学。而据笔者调查,本校学生大多不愿意去多媒体教室上课,原因是教室里面光线不足,坐着使人头晕欲睡。所以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更加要细心准备教案,想想怎样才能不让学生有欲睡的感觉。如果幻灯片播放太快,对于基础低的学生来说不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播放速度。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现声、图、文创设情境,那么以上问题也许可以得到一些解决。声音、画面和文字同时展现,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活跃课堂。

如,在赏析《荷塘月色》的时候,播放月光下的荷塘画面和配乐朗诵,展开情境,让学生在享受中提出疑惑,并让学生一起讨论解答疑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创设不同的情境,为提出问题创造时机。

1.3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是指在让学生表演(话剧等)、小辩论、演讲等活动中创设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插入小辩论,可以使全班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其中。在进行《雷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表演,也就是让一些学生人戏。当然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文本很熟悉。课文选取的是三十年后的周鲁相遇之后发生的事情。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鲁认出了周,但周没认出鲁。可是鲁的开窗动作和对周家的熟悉却又让周感到奇怪,终认出是鲁。两个人的对话特别精彩。因此让学生表演了这精彩部分。两组表演。表演结束后,问学生:“同学们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过真的感情?怎么看得出来?”当时有的学生说:“没有,因为他们是在演戏。”大家笑了起来。当时笔者说:“是的,这几个同学是在演戏。但是他们表演得还不差吧?让他们表演是为了使同学们更加熟悉课文而理解人物形象。我们要结合课文,结合三十年前后的背景来理解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表演过后是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讨论之后一定要点评,鼓励学生下次继续努力。

1.4通过比较创设情境

高中课文的单元编排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一般是相同体裁的且主题相近的编为一个单元。每一册总有相似的课文。这样就为通过比较创设情境提供了方便,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文章。比如在学习第二册第一单元有《祝福》、《边城》、《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学到自读课《荷花淀》时,可以这样设置对比创设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和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主角都是女性,她们是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呢?她们有没有相同的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大家再回忆前面的内容来讨论讨论。学到《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也可以问:本文主人公别里科夫和本单元哪篇文里的什么人比较相似的呢?这样引导学生将其与《祝福》中的鲁四老爷进行对比,加深理解人物形象。如此对比提问,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对比归纳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2.1注意学生的心理

高中生已接近成年,心理上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师生中的反应,比如说很爱面子就是教师要格外关注的学生心理。他们害怕回答问题,所以高中生不像初中生那样的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他们就怕回答不对被笑话而丢了面子。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举了手而教师没有注意到,所以也怕被笑话而丢面子。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2.2要结合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依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问,但情境千万不可脱离教学目标,就正如写文章,论据事实一定要符合中心论点一样的道理,否则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如果目标是让学生说,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来创设情境;如果目标是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就不要把问题说出来。

2.3要把握时机

找准时机提问方能达到最佳效果。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话说的就是把握时机提问学生。在创设情境时,当学生脸上表现出有疑惑而不得解决,或者是欲愤勇提问时。就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

2.4要注意双向性

演唱会经常是讲究和观众互动的。同样道理,语文教学也要讲究互动才能“活”。创设问题情境时,提出问题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最好是两者的结合,即教师要提问,学生也要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比学生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因为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着边际,乱扯的。

三、小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和思的能力。无问不成课。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每次教学中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有效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但不要忘了教材、学生、生活的互相联系。要新颖、双向互动、灵活。

高中语文范文第5篇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改革,更确切的说是让语文回归。面对新课改,高中生应该怎么学语文呢?

一、 要有自觉意识,培养自制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实行新课改之后,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要想学习好,必须要利用好这些自主时间,因为仅靠课上时间,我们很多问题根本掌握不了。

二、 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实行新课改之后,语文的课时少了,但教学内容没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这样我们在课上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三、细心观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

语文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语文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和生活相结合。

语文知识的摄取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像有些学生认为的那样,只"存在"于课本之中;或只能从课堂上得到。可以说,跳不出语文教材,跳不出语文课堂,我们就无法学好语文。

五、持之以恒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语文基本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打好的。因此,我们的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写随笔等这一切良好的传统必须发扬。

六、一定要学会利用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多媒体。多媒体上有很多学习资源,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利用这些资源。

一、必须全身心沉浸在语文这一美丽的世界中。

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语文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它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语文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她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她能使我们能够对丑恶的东西洞若观火,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刻。语文的生命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生和真实地宣泄情感。有时候,社会生活使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太现实、太粗糙、太浅薄。而语文,却能够使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充满理想,富有激情!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我们说话、我们写字、我们阅读、我们作文,就是一个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的过程。语文,教诲人去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铺就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而这种教诲却是潜移默化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熏陶和感染,完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永远和人生相伴。人生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人类的路有多长,语文的路就有多长。

二、必须持之以恒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同学们进入高中后,首先,要努力使自己学会说一口流利而较标准的普通话。平时在听老师示范朗读,听电台的广播以及看电视台的节目时,留心学习他人正确的发音及朗读的技巧;早读时大声朗读课文,并请老师、同学帮助自己纠正错误的发音。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你学好语文。朗读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控制声调的高低,最重要的要理解课文的词句,边读边思索,边读边体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得好,就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其次,要努力使自己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虽说电脑已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写字的机会已大不如以往,但如果在别人已不太重视写字的时候,自己却勤奋临习,这样不是更能体现出胜人一筹的高素质吗?要写出一手好字并不困难,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临帖,三年下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要努力使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创造的过程,创造出新的语言,新的形象,新的境界,新的观点,甚至于新的表现形式和作者全新的思维方式。你知道,当你写出一个美丽的句子,找到一种恰当的表达,树立一个鲜明的形象,发现一个崭新的观点……那种创造的感觉是多么的美妙!这是勃发的生命在悸动,这是生命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高中生的习作,与作家的作品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这是一种创造,所以我们有骄傲的权利;因为这是一种创造,所以值得我们珍惜。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虽说每学期老师会安排10次左右的作文训练,但仅靠这几次作文训练就想把文章写好是不可能的。不少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从小养成写日记练笔的习惯,能够大幅度提高写作水平。练笔的题材广泛得很,校园中、家庭里、社会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成为练笔内容;文体也可不限,记叙文、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剧本、对联……什么都可试试;长短随意,每次既可写全篇,也可写片段,还可写"小说连载"式的文学作品。写多了,思维也就敏捷了,如果我们在高中阶段或通过日记或借助其他形式能够做到天天练笔,就能天天写出新内容,写出新水平。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例题、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等……这些都永远值得我们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高中语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听课;技巧

一、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听课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考。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把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熟悉,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熟悉,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quot;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2.学会听重点。

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要害的字、词、句,注重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老师曾经也当过学生,他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问题,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要害,在课堂上会反复强调与讲解。老师积多年的教学经验,非常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出错和如何避免此类差错。所有这些都是教科书上没有的, 只有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才能领会与把握。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是学好语文最要害的一环。

但是有的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结果形成了"课上没学会,回家请家教,业余进补校(补习学校)"的恶性循环。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任何家教与补习学校所取代不了的。一个小时不专心听课,两个小时家教补不过来。

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只要一课一课按照老师的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反复朗读,主要课文熟练到能背诵的地步,就一定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

听课的要害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听课方法

上面我们谈了谈听课的要求,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听课的方法。

1.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重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看是接受图象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听,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熟悉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把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聚精会神,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符号助记法无论记忆力多么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住,听课必须记笔记。无论书写速度多么快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这就必须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书中或笔记中的符号便于复习时查找,而且简明的符号比文字更轻易在脑中留下印象。

高中语文范文第7篇

一、 深入研读教材,巩固基础知识

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高考语文考查的知识面较广,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备考策略,减少学生对高考语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比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名篇名句默写分别考查了:《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赢得仓皇北顾”。这些试题都出自语文教材,内容不偏不难,只要高中生能够在平时把基础打实,就一定可以轻松应对。

二、 加强知识梳理,提高备考效率

为了提高语文备考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体系,加强对语文解题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还要对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让高中生对每个语文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注高考语文考试范围、新增内容、题型示例的变化,促进高中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讲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时,我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几大考点,包括写作手法、中心思想、句子翻译等,在本文能够理解“贰、军、辞”等10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把握烛之武人物形象和本文善用伏笔、照应的写作技巧。我还会详细讲述《左传》,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培养阅读习惯,实现以读促写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高中语文的法宝,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便于在高考中写出个性、新颖的作文。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既要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又要选择优秀的课外文章,这样才能够实现以读促写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训练学生的识别和归纳能力,为答好语文基础知识题做铺垫。其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体会文学常识、写作手法、标点知识、文言知识等,便于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也为高考备考理出头绪。

如讲课文《热爱生命》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阅读,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也符合高考试卷开放性的特征。最后我让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作文: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

四、 师生有效互动,轻松面对高考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忽视师生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发挥对课堂的主动权,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偏低。在新时期,语文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对高考语文备课的重视,帮助高中生轻松面对高考。

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讲述一些历年高考中发生的故事,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在高三阶段,我要求高中生要注意休息,调整好生物钟,在每天上午做高考语文真题或者模拟题,尽量与高考的时间相统一,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真正高考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通过适当的活动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如与学生进行郊游,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新课程理念,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渗透高考备考策略,从日常学习入手,达到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目标。同时,还要深入研究高考语文考纲,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训练内容,加强对高考语文真题的解读和反思,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面对高考。

高中语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程 早读环节 新课程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是提升学生知识积淀、有效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早读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不正确的教学定位,形式单一的教学表现及目标的模糊性导致高中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教学效果不够显著。老师的放任自流使得学生在语文早读环节流于形式,不愿意投入课程内容的熟悉了解中。面对高中语文早读在实际操作环节面临的问题,老师要依据教学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高中语文早读课程的教学意义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学生学习、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充分利用早晨这一黄金时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方式。与此同时,由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特性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能力,在早读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最佳方式。

语文课程的有效推进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养成热爱阅读的学习习惯,而有效的朗读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请,在对语文课程的憧憬与渴望中投入课程学习。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老师可以及时完成信息的反馈与纠正功能,在早读时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也可以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要点,发现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优化教学结构。

二、高中语文早读课程的实施措施

(一)具备充足的时间基础。

高中语文早读课程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具备充足的时间。学校可以每周至少安排三次早读课程,每次的时间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倘若时间太短就难以达到早读的效果,时间太长学生就容易陷入疲惫、无聊的消极情绪中,不利于学生投入课程内容学习中。所以保持高中早读环节的时间是开展语文课程的重要前提,坚决避免老师任意占用早读现象的发生,学生的早读课程不能随意地被挪作他用,坚持高中语文早读课程开展的连贯性,避免被外界客观因素所打扰是保证早读效果的基础条件。

(二)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早读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老师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强烈目标意识的指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语文早读。首先,早读环节的内容主要以背诵与朗读为主,老师要给学生制订明确的早读内容。引导学生在压力的指导下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具体的高中早读环节细化到每一天或者每一个小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制订集体朗读计划或者个人化的朗读计划,以不同层次的朗读操作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强化机制。

保证高中语文早读课程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建立有效的监督强化机制不可避免。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层次的监督群体,比如在早读课程开展之前教务处可以进行长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对课程的人数及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依据检查情况对班级的管理情况进行不同层级的评比。对于值班的教师人员来说,老师要提前五分钟进入课堂进行早读环节的准备,在早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不可以坐着上课,也不可以在课堂上批改作业,刷看手机或者进行课程的讲解。在正式的早读课程开展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在教室内巡视查看,帮助学生提高早读效率。

(四)创新表现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早读课程的内容安排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将不同的学习内容分配到不同的朗读单元,拼音、成语及字词句段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划分以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对于早读需要背诵的篇目老师可以灵活地选择诗歌、现代文、文言文进行不同种类的背诵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从而在拓展学生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中语文早读课程的形式表达中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比如领读、范读、分段式朗读,灵活运用。在领读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领读的环节有效地培养吐字清楚、发音准确的小老师。范读是指老师依据课程的重难点亲自指导朗读,加深学生对新课程的了解并且扫除基本的学习障碍。分段式朗读是指将早读环节进行不同层次的时间划分开展不同的学习内容,比如一部分时间用于复习,一部分用于预习,剩下的一部分用于拓展,在不同阶段的时间划分中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高中语文课程的早读环节是语文课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度与学习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面对不同情况的早读教学现状,老师应该明确认识到早读环节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在明确早读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开展早读课程。一方面老师需要对早读课程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监督早读环节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老师需要不断地丰富早读内容与具体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足的时间基础是开展高中语文早读环节的重要因素,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中发挥早读环节设定的初始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的研究》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

[2]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3]陈伟.新时期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

[4]刘军.关于建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数字教材》的设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

高中语文范文第9篇

高中语文活动课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充分开发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活动主题与形式来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管理并评价的教学形态。学者们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袁锦川在《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活动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与实践性,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谢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是指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这一概括又说明了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之深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了活动课要以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与互动,这就对组织活动课的教师在专业层面与技术层面提出了要求,即不仅要善于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而且要将其自然而高效地融入到课内教学之中。谢辉在文中还创造性地将其主体实践活动分为外显形式与内隐形式两种,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形式的全面开展与教学目标实现。

二、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意义

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能够活跃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语言文本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推进语文课的课堂形态的进化,实现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者们都指出,高中语文活动课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它可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语文素养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谢辉也明确肯定高中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语文活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同时语文活动课程打破了常规的教室限制,可以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大自然和社会之中,那么“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及深入社会,加深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组织活动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之后,总结了高中语文活动课开展的深远意义,文中陈述:“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进行活动课的教学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性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未来语文课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黄卫华便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强调:“开展语文开放式的活动课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建议

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建议,学者们研究的较多,包括依托于一节比较成功的高中语文活动课,来阐释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具体步骤等,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遵循的原则。例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学生间的差异,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要注重活动课的研究性,还要保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有效管理,等等。许多学者对于活动课组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贴合实际的重要实施意见。黄卫华在《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法浅谈》中提到:“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在活动课上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所以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开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要放在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上。活动课不能一味地追求气氛的活跃而忽略了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探析》中点出“:真正重视每次活动总结,提升活动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最后进行的活动总结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活动的效果更好地激发出来,延伸这次活动课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影响。史慧芳在《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初探》中也强调:“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评分和反馈,可以评出最佳表现者以鼓励学生。”这也是对语文活动课的评价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还在文中创设性地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分任务时应注意学生的个人水平和个体差异,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均衡分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在语文活动课中,教师往往不能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就不能够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能够有所收获。针对这种不均衡性问题的存在,我们应该在活动准备时就尽量地解决,如分组时让每组的实力均衡,每组的组员搭配平衡,使每小组的任务多样化等。

四、整体展望

综上所述,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集中在教学策略的探究中,很少得出理论上的成果。即便有理论依据的全面论述,也是用来说明关于开设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如魏威在其硕士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开展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论、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论”、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论以及教学论中的自组织理论等。文章在理论方面的搜罗与概括丰富且深厚,彰显出很深的理论积淀。这也正是其论文的亮点所在。但是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的理论层面研究依然不能与现实情况相契合,总是浮在表面,偶尔地创新了教学形式,使课堂显现出新的生机,便记录下来并成为案例。然而这些只是技术层面的琢磨与总结,却不能从理论上对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方略加以提升。高中语文活动课仍然只是作为高中语文课内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存在。当然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究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对各个地方的活动课教学大有裨益,这也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去不断地尝试与反思,结合前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语文活动课教学。

高中语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实践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多老师急功近利,忽视对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低下,不能从阅读中汲取充分有效的信息。在新一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深度阅读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对学生在深度阅读方面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进行深度阅读的好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效推进课程改革。

一、深度阅读的概念与益处

深度阅读不同于浅阅读,深度阅读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

(一)深度阅读的概念。深度阅读是一种基于知识图谱,集成与书籍相关的知识源,具备内容理解、关联分析以及用户行为分析能力,支持个性化、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知识推荐,向读者主动提供深度知识服务的全新阅读模式。

(二)深度阅读的益处。深度阅读可以有效地克服浅阅读带来的缺陷,深度阅读可以促进了读者与书籍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深度阅读,可以满足人们的全面获取知识、获取关联知识、获取智能知识这三方面的深入阅读需求。

在语文阅读中推行深度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

二、高中生的阅读现状

当前,高中生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高中生作为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新生力量,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当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加强对阅读的训练,提高自己阅读的水平。

(一)高中生阅读的课外有益书籍极少。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因此,学生生活十分紧张。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的阅读资料一般仅限于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除了这些阅读材料,高中生很难有时间再去读其他有益的书籍,比如各国文学名著等等。高中三年,很多高中生除了教学资料,没有阅读过任何其他的书籍。由于阅读的范围过窄,再加上高中生对这些教学资料缺乏阅读兴趣,因此,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实现深度阅读,阅读水平也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二)很多高中生热衷阅读网络小说。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小说应运而生。很多高中生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因此,无法静心阅读优秀文学名著等很有价值的书籍。相反的,在信息网络发达的现代,很多高中生十分热衷阅读网络小说。高中生通过手机,在网上快速阅读网络小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快餐式的阅读模式,很难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而且网络小说大多是低俗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等,高中生热衷阅读网络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高中语文深度阅读实践分析

在高中语文中进行深入阅读十分有必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将会使得学生受益终身。接下来,文章将对如何进行深度阅读进行探讨。

(一)改善课堂授课模式,重视深度阅读。为了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过分重视对专题的重复训练,而忽视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深度阅读。为了帮助高中生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善授课模式,重视深度阅读。首先,由于深度阅读需要花费时间,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在课堂中多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其次,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细节多进行发言和讨论,改变从前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善课堂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探讨,乐于进行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积极向学生推荐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后,为了提高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高中语文老师应当给学生安排必要的课外阅读时间,并积极向学生推荐好书。老师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国外的各种名著等等。通过阅读好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深度阅读。

(三)巧用网络,有效开展深度阅读活动。在信息网络发达的时代,高中语文老师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利用网络,有效开展深度阅读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在网上建立相关阅读论坛、贴吧等等,鼓励学生对某些书中的细节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对进行深度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深度阅读,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1]蔡润圃,张建梅.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5,(4):52-55.

[2]欧秀蓉.略析提升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实践方法[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96-96.

上一篇:语文语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暑假作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