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时间赛跑的艺术

时间:2022-10-22 09:33:02

科研,与时间赛跑的艺术

邹炳锁,无党派人士,1965年1月生于吉林,理学博士。1996年~ 1999年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学术访问研究。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6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微纳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是我国最早从事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者之一。

和纳米光子有个约会

年近半百的邹炳锁教授谈起纳米光子时,眼睛里依然闪现着孩童般的光芒。小时候的他没有想到,这一生他会和材料科学有这么一个漫长的约会。幼时他的梦想,是在缺医少药的山区当一名赤脚医生―行走在吉林大山深处的林区农场,为更多的农民和工人家庭带去健康与平安。然而,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他有机会上了大学,学习化学。在吉林大学读研期间,他偶然看到一篇日文文献,内容是关于纳米粉体(也称超微粒)的研究。文中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纳米粉体在未来会有革新性的物性和应用。基于这一观点,邹炳锁开始尝试合成多种透明性纳米粉体材料,制备完成后发现这些材料有很多的物理特性没有得到真正的研究。出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敏感,他隐约意识到了这些性质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便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个新的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及其物理特性,也就从那一刻开始,他专注于纳米光子新材料研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他看来,科研是一种与时间赛跑艺术,只有分秒必争,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1987年,邹炳锁的导师拿到了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是我国早期纳米研究很少的几个项目之一,该项目后来曾获得吉林省科技一等奖和教育部三等奖,邹炳锁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者。但当时因为经验不足又过于急于求成,邹炳锁在制备实验样品时引发实验用品着火,虽然损失不大,却引起了他认真的反思。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他一再想起当时的这一情节,有时他甚至会把这一经历当作故事一遍遍地讲给学生们听,提醒学生们在学术和科研上不能急于求成,要高度重视每个实验细节,反复求证,精益求精―因为对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而只有了解细节,才能发现新东西。

1994年邹炳锁调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解思深教授成为他的恩师。当时中科院刚刚成立纳米研究的实验室,条件非常艰苦,解思深常常带着邹炳锁一起去实验室废旧的器材里寻找各种能用的设备或零件,以便收集起来搭建自己的实验室。基于共同的学术理想,两人相互扶持,一起走过艰难的科研岁月,取得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2003年解思深教授因发现碳纳米管阵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邹炳锁告诉我们:“其实那个时候还是充满乐趣的,逐渐建立起来的实验室有了一些成果,开始在国际上发表重要文章,我们做的工作渐渐在国际上也有了影响。”

事实上,这种苦中作乐的情怀贯穿了邹炳锁的整个科研生涯,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秉持了一份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研究工作枯燥单调,会遇到数不胜数的困难,但解决问题的喜悦吸引着他,困难无法阻止他追寻真理的脚步,反而激发了他更强大的战斗力。

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邹炳锁正带领同事一起组建微纳技术中心。在他看来,北理工作为一所“985工程”高校,光电技术(下接69页)(上接68页)研究基础深厚,理应在纳米光电领域有自己的发言权。邹炳锁说:“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的知名高校已经在纳米光电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北理工也不能落后,纳米技术的发展会成为其他学科的有力支持,这在佐治亚理工等国际著名高校得到验证,我期待着未来纳米技术能够和更多的学科实现交叉合作,共同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全面进步。”

漂泊中的坚持

走近邹炳锁教授,你会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那是一种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执著。邹炳锁的执着不仅体现在他的科研上,也体现在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上。三十多年来,他的理想信念一直在“漂泊中坚持”。

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他的人生之路漂泊不定―从吉林到天津,从湖南到北京,从海外到国内,他辗转于国内外各大知名院校及研究院所,奋斗的脚步不曾止息。但在他看来,无论身在哪里,心都是安定的―脑子里想的永远都是未完待续的纳米材料的研究。

或许在外人看来,他的人生华丽而丰富―北京的大气,湖南的精致,新加坡的温婉,美国的精彩,他都一一品味,他在每个城市都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足迹,坚实而清晰。可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何曾有过安定和惬意―每天一睁眼,想到的都是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品尝到的都是科研工作中残酷的竞争与压力。

理想和坚持是一艘孤舟上的舵盘,让漂泊的人在大海上找到航向和归属。对于邹炳锁来说,在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活中,纳米光子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无论他身在哪里,无论他面对何种生活的境遇,只要他穿起白色的实验服,走进无尘的实验室里,他就能听到好朋友的笑声―在那里,未来的科技在向他招手致意。

一路走来,在科研的沃土上,邹炳锁教授不断耕耘,不断收获。二十余个毕业的博士和两百余篇学术论文,就是收获的见证。纳米光子材料虽然很小,但是邹炳锁的梦想却很大,他说:“我希望未来有一天,纳米光子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上一篇:青年教师状况调查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