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04:51:29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科研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校科研成果数量增加较快,教师的科研内容较为复杂,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了合理的推动教师队伍的科研建设,设计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为今后科研信息的查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

J2EE B/S 科研信息 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高校科研现状,造成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 在当前形式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1、技术介绍

1.1 J2EE 简介

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模型,比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模型更有优势。J2EE的应用编程模型(J2EE Blueprints)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基于J2EE多层应用的文档和实例套件的体系模型,简化了这项复杂的工作。它被开发人员用作设计和优化组件,以便开发人员从策略上对开发工作进行分工;J2EE平台是运行J2EE应用的标准环境,由J2EE部署规范(一套所有J2EE平台产品都必须支持的标准)、IETF标准集和CORBA标准组成。最新的J2EE平台还添加了JavaBean组件模型。开发人员可以利用JavaBean组件模型来自定义Java类实例,并可通过已定义的事件访问Java类。

1.2 B/S(Browser/Server)结构简介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来实现,极少部分事物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相对于C/S结构属于“胖”客户端,需要在使用者电脑上安装相应的操作软件来说,B/S结构是属于一种“瘦”客户端,大多数或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存在在服务器端,因此,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B/S结构系统的产生为系统面对无限未知用户提供了可能。当然,与C/S结构相比,B/S结构也存在着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访问系统的用户不可控的弱点。

2、系统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各种科研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存储等,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科研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快速打印出科研信息报表,系统能及时为学校提供科研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制定科研计划;分析科研计划及合同完成情况,实现对科研任务、科研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完成科研工作量的计算、统计、审核;构建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实现对科研工作人员的管理及登录系统时的权限分配。

3、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统计查询、系统设置、用户管理六大模块。各模块之间并非各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从而使系统能够很好的完成所设计的功能。

3.1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浏览:可以分为三种方式浏览(按单位个人、按项目类别和按项目来源)。

项目统计报表: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查询,查询的数据可以导出到Excel表中,也可生成报表直接打印或导出为Word、PDF等格式用于排版和编辑。

项目查询:主要是对上传项目、论文等进行登记和浏览等管理。

3.2成果管理模块

成果浏览:主要是方便用户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浏览,也可实现成果的简单统计,可分为两种方式(成果的分类方式和单位个人方式)。 

成果登记:用户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管理论文、相关证书图片的上传等,可以分为(论文登记窗口、获奖登记窗口、著作登记窗口、鉴定登记窗口、专利登记窗口、软件登记窗口)。  成果入库:主要是实现对各二级单位登记成果的二级审核入库工作,可将审核过的内容永久加入到数据库中。 

成果统计报表:该功能设计了多种成果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将查询的数据以Excel、PDF、Word格式导出或直接生成表报打印。

3. 3 经费管理模块

经费设置:用户可以登记项目经费的拨入和拨出,同时提醒项目的主持人经费已拨入和拨出。 经费浏览:该功能实现对单位个人所属项目的经费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

经费统计报表:该功能实现用户统计项目的经费,可以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4 统计查询模块

查询项目: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项目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查询成果:该功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条件,查询成果(论文、获奖、鉴定、著作、专利、软件登记)数据,并可以导出或者打印结果。 

科研工作量:该功能主要是为了统计某个单位个人的科研情况(项目、成果),既可以查询全部数据,也可以指定某个时间段进行查询。可以将结果导出Excel,或者打印报表。

3. 5 系统设置模块

系统初始化:对系统数据进行清零处理。 

代码维护:对项目代码、类别代码、学院代码等进行维护和管理。 

人员库维护:增加人员、删除人员等。 

权限设置:对项目权限、统计权限、成果权限等进行设置。

3. 6 用户管理模块

添加用户:添加新的用户。 

修改用户:对用户进行密码等修改。 

删除用户:删除用户。 

用户登录:对用户的登录进行管理

4、系统的用户管理

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资源的访问入口,用户只需从门户系统中选择正确的角色登录,即可漫游访问科研项目管理与统计信息系统中集成的所属权限下的各种信息资源和管理系统。用户登录后即可显示用户有权访问的业务系统,用户可直接访问相关的功能,获得项目数据,而无需在系统中重新登录。 系统有2种不同角色:教师、管理员,不同角色可做不同的操作。

4.1教师登录:可以浏览、查看管理中的所有信息、可以编辑个人信息,可以浏览、查看所在学院信息和学院中所有教研室信息,可以浏览、查看、编辑本人的项目、项目工作量信息,申报项目、项目经费,浏览查看本人成果、成果获奖信息,申报成果、成果经费。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核算 管理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改进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的相关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科研经费的列支范围,以及单位在科研活动中所承担的管理责任,这也对医疗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提出了全新要求。但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此方面工作仍缺少足够的关注,经费使用随意,经费资源管理混乱,项目支出核算困难。针对此现状,不断完善并创新经费核算与管理工作已成为医院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

一、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够细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设置了科教项目收入和科教项目支出,科教项目结转(余),待冲基金,科教项目收入、支出和结转(余)均未设置明细账。虽然说“待冲基金”这一设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研经费的支出,但对实际发生中的其他科研业务费包括文献检索费、查新费、学术会议的差旅费、研究成果评审专家费、费、协作费等均没有明细科目,导致课题决算时收入支出归集不清晰,对其支出的合理性无法做出明确的评价,也无法发现在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有无违规现象,更谈不上精细化管理。

(二)科研经费账目支出不全面

只是核算了购领固定资产、卫生材料、药品及会议费、差旅费、版面费等部分支出,没有将科研所用的房屋、水、电、人员工资和奖金及临时工工资等计入科研成本,导致科研项目成本偏低。

(三)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比较大

目前医院相关会计制度中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工作没有详尽的规定,从而造成即便是同一地区的医院,科研经费的核算工作也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例如一些医院除将能源耗材、培训、水电、设备、印刷以及协作等所需支出列入到科研经费列支之外,还将餐费、甚至礼品等费用也一并列支其中。此外医院不同的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根据自我需要单独购置仪器设备、试剂、卫生材料等,没有考虑医院是否已拥有相同仪器设备和材料,造成经费的浪费。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等存在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发放科研劳务费、专家评审费手续不严,签领单上无本人签字,由科教部门经办人员代领。科研奖励费的支出占全部科研经费支出的比例过高,奖励经费按照下拨经费和自筹配套资金的一定比例发放,但很多用于奖励部级论文的版面费,真正用于科研项目和课题的奖励却并不多。

(四)经费拨付不及时、配套不到位

在经费实际下达的过程中,拨付普遍存在延迟的现象,往往由医院先行垫付资金,导致项目由于缺少资金而进程缓慢。另外,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自筹配套资金不属于“科研项目收支”范畴,而是直接记入“医疗业务成本”,但配套资金应单独核算、单独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和临床科室混合领用物资,仓库领用单上未注明是哪个科研项目,而是直接标注科教部门领用,财务在不知晓的情况下很容易将该笔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五)各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不够

科研工作主要由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全权管理,包括科研立项、申报、科研开展、评审以及科研经费的相关日常管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当和科研管理部门通力协作,强化沟通、监督,确保科研经费列支、核算等会计实务操作的正确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错误,加以更正。

(六)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医院并没有高效的经费管理办法,其管理工作的不足包括管理权限模糊、经费使用随意、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缺乏奖惩机制、监管力度不足、预算有待进一步细化等。因此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能,在政府出台新制度的同时,医院需要积极探求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科教项目支出”科目

结合医院实际,在该科目下设置“人员经费”、“卫生材料及低易品”、“药品”、“日常经费”四个明细科目。另外,还可按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名称设置辅助账,分别列支项目的收与支,实行双辅助明细核算。在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资的情况,单位配套资金使用的核算,建议在“医疗业务成本”科目下设置“科研配套”的明细,按科研项目或课题的名称设置辅助。这样对每个课题费用支出花在什么地方,目前进度如何便可一目了然,财务人员对于每笔科研经费的支出就会有一定的了解。科研项目支出的细化核算,能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收支情况,有利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对其使用的合理性也可做出相应的判断。

(二)对科研经费采用全成本核算

将科研费用分为直接科研成本和期间成本,在核算过程中,直接成本凭报销单据直接列支在科教项目支出的各个明细科目下。但期间成本却需要财务人员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加以归集分配,根据科研项目或课题的性质设置分配的比率和方法,对科研所用的房屋、仪器设备、水、电、等进行分摊。此外科研经费还应当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分类管理,并进行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一个新的项目立项后,科教部门、项目实施部门共同商议编制经费预算,对各项支出做出大致的配比,财务部门根据收支情况对其预算进行审核,共同完成预算。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财务要切实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把经费管好用好。严格审批制度,经费支出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科教部门、分管院领导签字,由财务进行审核后方能列支。内审部门要经常对差旅费、招待费、人员劳务费、专家指导费等进行不定期地审计,进一步查缺补漏,规范管理。财务部门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实际发生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科研经费收支平衡,不出现赤字。

(四)构建报销管理制度

首先需明确经费的列支范围、审批权限,并制定规范的报销流程。涉及到医院科研工作的设备、试剂、科研材料等采购支出,需要严格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开展。

(五)建立健全有效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机制

首先财务与科教部门、项目实施部门共同商议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其次要定期实施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六)加强科研资产管理

在科研活动中如果需要购入某种设备、仪器、材料等某类资产时,首先上报,并需要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分析购入此类资产的必要性,确定需要采购后,登入到医院固资明细表中。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各类资产的跟踪管理,防止资产闲置或重复购置。医院应当将科研购置的设备、材料同正常经费所购置的设备采取同样的制度进行管理,开展采购、调拨、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并鼓励科研工作者可利用科研经费结余来采购。此外,除设备、材料等有形资产外,很多无形资产也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为提高经费管理效能,需要将无形资产也纳入到经费核算及管理的体系中。包括对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转让。

(七)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医院的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应当在科研活动中,强化信息沟通,当科研立项后,财务部门就与科研部门一同协作,监督科研预算是否合理,并提出完善建议。当科研项目需要支出费用时,需要由科研管理及财务部门的审核批准以后,才能列支。

(八)构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提高管理水平,医院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全面的经费管理平台。或将科研经费纳入到现有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中,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首先通过信息平台生成经费预算,在正式立项前,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将科研的基本信息以及科研预算的相关信息输入到信息平台上,生成经费预算计划表。之后将预算上交,通过对预算以及项目的分析审核,确定是否正式立项。确定立项后,将预算发给医院的财务部,由财务部根据预算计划建立专项经费账户,以及相关科目。如果所要开展的科研项目包含多项子项目,那么预算也要相应的建立各子项目预算,以及汇总预算,在实施各子项目经费管理的同时,做好同步汇总经费管理。此外很多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多,包括多个子项目,导致存在混乱,甚至出现不明确自己所属子项目经费预算的情况。对此,信息平台可建立经费查询功能,相关人员能够通过这一模块明确预算编制以及当前的执行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超支,实现经费的实时监控。同时还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经费的绩效考核。针对不同子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预算编制,制定预算考核目标,并细化到项目的各科研者身上,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科研经费核算及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之后分别从会计科目设置、经费账目支出、经费拨付、各部门间的协调以及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分析科研经费核算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细化科教项目支出科目、科研经费的预算、核算、报销、绩效考评机制,从强化沟通协作以及构建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医院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与管理的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小君.从财务角度谈医院科研经费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4,(10):55-57.

[2]陈翠华.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的核算与管理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2013,(6):189.

[3]杨燕军.浅谈如何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1,(5):45-46.

[4]郑大喜.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科研经费的核算与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2,(5):65-67.

[5]田霞.从财务角度探索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15,(11):83-85.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Citespace;突现;双图叠加;信息管理;知识流动;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4.027

〔中图分类号〕G203;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4-0170-08

Research on Emerging Trends and Visualization of Knowledge

Flow in Fore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ieldCheng Jiejing1,2Ding Manman2Zhu Yanjun3

(1.Institute of Social Development,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8,China;

2.School of Sports and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3.School of Communication,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 276826,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it is a leap forward in every ten year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literature on the field of fore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obta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ield in the field,has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the use of emergent detection Citespace and double overlay technology,analysis of emerging trends and knowledge of foreign countries for nearly ten year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flow,the paper reveal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ast ten years fore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eld of foreig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ory,methods,technology research into in the mature and perfect period,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other fields was a continuing research hotspot,and the medical field was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fiel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Citespace;emergent;dual-map overlays;information management;knlwledge flow;hot spots;trend;visualization analysis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20世o70年代在国外首先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充,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知识的研究与发展展开探讨,如侯延香以LISA为文献来源,对其1995-2005年10年间收录的信息管理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选出了23个主题的研究论文,在此基础上对其文献总量及年代、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探讨世界范围内信息管理的发展状况、研究重点及其发展方向[1];刘冰通过对2000-2004年美国《信息管理杂志》所刊载文章,从载文量、载文主题、载文内容3个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统计分析,了解和掌握当前信息管理研究的最新方向,并预测其主要发展趋势[2];柯平等以ISI的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借助文献统计方法,从文献的年度分布、学科分布、国家分布及作者分布等方面,对国外2001-2010年间有关信息管理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UCINET 等工具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揭示了近十年国外信息管理研究的增长趋势和研究热点[3]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于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多是基于载文量、载文主题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和重要文献的累积频次来揭示研究热点。这些方法从宏观角度上反映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是有效的,但是不能有效反映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研究方向。因此,通过对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利用突现探测技术,结合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知识的挖掘、识别、获取、应用与开发、分解、储存、加工与传递、共建共享以及产生价值的运动过程[4],将近十年Web of Science中国外信息管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探测其突现关键词、文献、学科,并利用双图叠加技术,分析其主要发文领域和借鉴的主要学科,来探索近十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目前有250多个学科领域的10 000多种核心期刊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笔者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的科学引文(SCI-EXPANDED)、社会引文(SSCI)以及会议引文数据库(CPCI-S)为文献来源库,以“Information Management”为检索主题,时间跨度为2006-2015,文献类型选择“Article”和“Reviewer”,共检索到2 666篇文献。再将这些检索到的数据导入到Citespace中进行去重处理,然后设置节点类型、阈值、剪枝策略等构造关键词共现和被引文献网络图谱。Citespace中嵌入了双图叠加技术,选择处理后的数据集生成叠加图谱,将学科集中的引文弧通过Z值设置凸显出来。

1.2研究方法

普赖斯在1965年发现在科学引文文献中,频繁被引用最多的是新近发表的文献,以此提出并描述“研究前沿”的学科研究的本质。1994年瑞典科学计量学家皮尔逊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来认为引文(施引)文献、被引文献、研究前沿、知识基础之间的互通关系,并提出知识基础可用共引聚类来表示。2005年陈超美将“研究前沿”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将“知识基础”界定为“研究前沿”在科学文献中的引文和共引轨迹,即承载动态概念的引文及其参考文献形成的聚类[5]。因此,笔者运用以上这些研究观点与方法来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管理的发展及趋势,将成为推动该领域知识流发展的新动力。

“突现”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期内有非常大的波动。而这个变量可以是引文(施引)文献所用的单词或短语的频次,还可以是引文(施引)文献本身(如作者、机构、文献名)的频次。这种“突现”变化的信息被视为是一种可用来度量更深层变化的手段,采用这种手段将有助于鉴定出某一段时期内最突出的文献知识[6],即文献信息的挖掘与文献知识扩散、文献知识吸收和文献知识扫描的发展进程。由此,结合CiteSpac具有的突现探测功能的特性,并利用这个功能将文献信息与文献知识导入并深入分析,就会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研究前沿问题。

一篇文献知识的累积引文频次能够衡量其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但是不能确定一篇文献知识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影响力。显然,通过CiteSpace的突现探测,首先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知识流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词频变化率高、引文增长速度快的突现词和突变文献从海量数据中拣选出来,能更好的分析国外信息管理学科的前沿动态。其次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进行突现关键词分析,得出国外信息管理领域近十年研究主题的大致发展状况。再次借助对主要被引文献的聚类分析,进而有参考价值较高的被引文献中找出突现文献和施引文献,以此来综合分析与探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态势[7]。

陈超美教授与Loet Leydesdorff等人于2014年提出期刊双图叠加分析技术。笔者运用该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文献引文路径来展现文献在国外信息管理学科层面的知识集中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研究主题的数据集叠加到基础图谱上、通过引文弧清晰地展现国外信息管理主题论文的主要发文内容,以及主要受到哪些学科领域的影响,就这样可以清晰地展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在学科层面的知识流动过程[8]。

2数据分析

2.1发文量与突现学科分析

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对关键词“信息管理”检索的数据来观察各学科应用“信息管理”开展研究的文献年度发文量,分析国外该学科领域关注度的变化,对相应年份发文集中的学科进行分析能够揭示研究方向的变化。图1、表1分别为国外信息管理领域逐年发文量图和突现学科汇总表。从图1可以发现,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发文量一直保持在200篇以上,从2006-2013年呈直线增长趋势。根据Web of Science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数据的统计,发现近十年的国外信息管理文献数据分布在163个学科中,表明国外不同领域的学者将信息管理的概念引入到自身学科中,扩大了信息管理的研究范围,使其延伸到多个领域的研究中。在表1中,红色线段表示相应年份国外在该学科中发文量突增,开始年和结束年表示文献突增的持续时间,突变强度表示文献增长的高低,突变强度越大,表明相应年份发文增多。通过突变探测分析得到国外学者所重点关注的领域,突变强度最大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在整个数据集中,有20%的论文分布在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图1、表1中可以看到,从2007年开始,除了农业、结构与建筑技术、公共管理这3个学科外,多数学科都是医学类或与医学类相关的学科,表明医学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这也是由于之前信息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新兴趋势分析

文献知识的关键词是用最简短、精确的语言概括其核心内容,若某一关键词在某一时期内出现频次激增,那可以说明该关键词相应的研究主题是该时期的研究热点。同时将某段时间内被引频次变化率高的文献知识探测出来,也能够反映国外学者所重点关注的研究热点。通过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与被引文献网络,来探测突现关键词与突现文献知识,分析近十年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动的过程及新趋势。

2.2.1突现关键词分析

根据关键词突现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将突现关键词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如表2所示。

第一阶段是处于国外信息管理的萌芽期。突现强度较大的关键词包括互联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文献信息服务等,研究的方向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组织背景下个人信息管理、个人数据管理的一致性问题、个人信息管理隐私保护问题、有效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因素等,表明这一阶段国外学者主要立足于信息系统对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进行管理,重点关注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同时,通过基因表达和生物信息学这两个突现关键词分析表明国外将“信息管理”已经应用于医学领域。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期。突现值较大的关键词有信息组织、信息搜寻、流行病学、人为因素、态度、知识管理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等。此阶段开始注重研究信息管理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开始深入研究信息管理的应用。表明,国外已经将“信息管理”从第一阶段关注“物”的因素发展到关注“人文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的综合管理。

第三阶段是国外信息管理的成熟期。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有健康信息管理、电子健康、性能、数据挖掘、老年人等。研究主题包括个人健康信息管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对特定人群老年人等的信息行为的研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和维护等。表明@一阶段国外将“信息管理知识”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元化、区域化等方向发展。其中,在健康信息管理领域有最高的突现强度,它具有最高的关注度。

通过研究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专家学者对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从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管理发展到知识管理的综合管理,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新兴趋势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医学领域,其中,电子病历的研究、健康信息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2.2.2主要被引文献聚类分析

被引文献是知识基础,而被引文献中的施引文献价值很高。笔者根据Web of Science中检索的数据(见表1、表2)进行共被引聚类分析,可以明确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在不同阶段的研究方向和热点主题,进而能够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有客观准确的认识;将被引突现文献中的施引文献作为后续分析的数据源,来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新兴趋势。

图2和表3分别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被引文献的时间线视图和主要聚类列表。在图2中,每个年轮代表每一篇被引文献,而各个节点圆形年轮的大小则表示每个节点文献被引频次的多少,其由内到外的色调变化和各个聚类的色调变化代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被引文献在2006-2015年的时间变化;红色圆环则表示突现的被引文献;图2中每条线代表一个聚类,并按聚类中所包含的文献数量降序排列。显然,#0聚类有最多的节点;表3列出四大主要的聚类#0、#1、#2、#3,并给出每个聚类的文献数量,还要标明平均引用年限,其中聚类标签是按照TFIDF、LLR、MI这3种算法从各聚类索引词中自动提取出来。

根据图2中的时间线视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出共引聚类的划分。很明显,聚类#0颜色最鲜艳,节点数最多,平均被引年是2008年,包含70篇被引文献,所以它是最主要的聚类。从表3中可知3种算法给出的施引文献的聚类标签发现,关键词主要有麻醉、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学术医学中心等。通过分析#0中被引文献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致力于开发用于麻醉领域中信息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例如:用于电子麻醉记录和反馈的计算机软件、麻醉电子病历、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等软件),这为以后国外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技术和实践的支持。通过分析图2、表3中施引文献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发现,电子健康记录的应用与完善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在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热点。

#1聚类共包含55篇文献,平均被引文献的年份是2004年。根据表3可知,关键词主要有个人信息、不同群体的个人信息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通过分析#1中被引文献引用频次较高的文献发现,学者主要研究个人信息管理软件、个人信息管理的设计与开发、个人信息安全管理问题等。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施引文献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发现,施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管理的模型和方法研究、个人文件夹导航、文件夹结构研究等领域。表明了在个人信息管理领域方面从技术到实践的发展。

#2聚类共包含39篇文献,平均被引文献的年份是2007年。根据表3得知,关键词主要为信息管理策略、青少年行为、交流对话的信息管理等。通过分析施引文献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施引文献主要集中在父母对青少年信息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问题、青少年行为与信息管理策略应用的联系等方面。

#3聚类共包含39篇文献,平均被引文献的年份是2008年。根据表3中3种算法给出的施引文献的聚类标签发现,关键词主要有参考文献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哲学等。通过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施引文献中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发现该领域施引文献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管理的具体细节应用研究、图书馆馆员对个人信息管理的研究等。

通过对图2、表3中被引文献聚类及施引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用户、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等研究。其中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医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个人健康管理的实践及麻醉领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等。

2.2.3突现文献分析

突现文献是指引用量突然发生变化的节点文献,这类节点通常代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起或转变,其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引用突现文献的文章会反映出新兴主题[9]。通过3种算法得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突现强度最高的7篇文献(见表4)。一篇文献的引用量突增表明此领域已经注意到此文献的潜在贡献。

如表4所示,突现强度最高的是Reich,D L的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discrepancies between handwritten and computerized anesthesia records这篇文献。突现从200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这里将手写和计算机生成的81对神经外科麻醉记录采用配对样本设计进行回顾性比较,得出手写记录作为研究、质量保证、法医学的用途时是不准确的[10]。这篇文章表明计算机进行麻醉信息管理的优势,为以后的专家学者们进行麻醉领域的信息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Taylor CF的The minimum information about a proteomics experiment突现强度为2.5933。为了鼓励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标准化收集、整合、储存和传播,人类蛋白质组织的蛋白质组学标准倡议发展用于技术使用的指导模块,如电泳疗法和质谱分析。文章介绍这些模块基础结构的开发过程和原则;论述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如实验人员、资助者、出版商和私营部门;处理与其他报告指南重叠问题;强调做“MIAPE”的报告中合适的方法与资源的重要性[11]。

学者Zolnat zsolt的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teomics:Sesame文中突现年限为2010-2011年,突现强度为2.8092。Sesame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系统框架,它不规定如何设计存储模式,也不规定如何实现推理,而是通过定义一组接口来规定存储模块以及推理模块等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方便人们可以集成不同的实现模块[12]。Zolnat zsolt讨论的Sesame模块,正在应用到蛋白质组学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13]。

Tolopko,AN在2010年发表的Screensaver:an open source lab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acilities文章中突现强度为2.9146。此文章所开发的Screensaver是免费的、开源的,且是首个支持从基因组RNAi筛选项目和小分子筛选项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的应用程序[14]。

Sandberg,WS的Real-time checking of electronic anesthesia records for documentation errors and automatically text messaging clinicians improves quality of documentation文中突F强度为2.7182。此文章研究在麻醉过程中,使用自定义软件连续扫描丢失的临床数据。通过使用自动处理监控和报警系统,电子麻醉数据的质量可以迅速管理和改进[15]。

Frank,SM的Optimizing Preoperative Blood Ordering with Data Acquired from a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文章中是最新的突现文献,突现强度为2.8385。此文章使用从麻醉信息管理系统抽取的用血数据提取以及我们提出的算法,创建具体的MSBOS。使用这些方法可优化术前备血量的处理过程,可以提高手术室效率,增加患者的安全性,降低成本[16]。

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主要突现文献得知,此领域的突现文献大多集中在对医学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上,其中麻醉领域对其研究最为突出,使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能更加高效的帮助医生完善临床工作,对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7]。具有最高突变值,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文章是Reich,D L的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discrepancies between handwritten and computerized anesthesia records。

2.3学科间知识流动分析

双图叠加功能是将一幅CiteSpace图谱叠加到另一幅图谱之上,前者称为叠加图,后者称为底图。双图叠加本质就是施引域与被引域之间的联系,通过叠加图可以反映学科之间在期刊层面的知识流动。在该文中,通过双图叠加,可以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哪些期刊并由哪些期刊所引用,从而揭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期刊知识流动的态势。

如图3所示,图左边是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的主要期刊分布类群,图右边是指主要的被引期刊类群。结合表5可以得到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健康,医学、药学、临床,数学、系统,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四大期刊类群。对国外信息管理研究的引用主要集中在系统、计算、计算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健康、护理、医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这四大期刊类群。其中,图左边施引域中心理学、教育、健康这个期刊类群中存在3条向外的引文路径,这个类群是最主要的施引类群。同时,在心理学、教育、健康这个类群作为来源期刊时,对应的心理学、教育、健康这个类群有最高的引用量,Z值最高,为8.104。此外,由表5得知,在被引域中被引总值最高的是健康、护理、医学这个期刊类群。这与前文中的突现关键词、突现文献的分析结果一致,即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对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

3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于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来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新兴趋势及知识流动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以上统计数据以及知识图谱,分别从突现关键词、文献、学科,并利用双图叠加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从发文量和突现学科两个角度来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发展现状[18]。在2006-2013年发文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近两年发文量有所下降,表明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在学科分布方面,国外计算机学科占最主要的地位,但从2007年开始,学科分布较多元化,国外医学领域成为学者最受关注的热点领域。由此得出,当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趋于完善时,国外信息管理领域开始偏向于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2)通过分析突现关键词、主要被引文聚类及主要突现文献来发现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趋势。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是此时期的两大主题。第二阶段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主题也经历了一次升华和深化,其研究重心更加面向信息用户,此时该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成熟[19]。第三阶段研究热点,国外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是医学信息管理知识流开拓创新研究的主要依据。

3)通过CiteSpace的双图叠加,从知识交流角度来看,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变化主要从期刊类群心理学、教育、健康流向心理学、教育、社会和从医学、药学、临床流向了健康、护理、医学期刊类群,为国外信息管理知识的拓展提供新的研究范式。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多角度的可视化研究,揭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发展动态和新兴趋势,对我国在该领域中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有利于促进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4结语

信息管理研究的兴盛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的兴盛与衰退,在大数据的大环境下,对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新兴趋势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的突现探测和双图叠加技术,从全景分析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十年来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的知识文献进行突现关键词、学科及双图叠加等处理,采用可视化方法进行分析和揭示,使该研究中的数据、方法、结果都具有可参考的现实价值。由于文献题录标引的局限性(如有些论文的核心内容为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是信息管理,但并没有在题录中表现),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分析与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中虽然利用不同的分析软件、不同的数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的新兴趋势研究的差异进行分析,还是发现国外在该领域中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笔者对国外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流动趋势的分析中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在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下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侯延香.十年来LISA收录的信息管理论文之计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25-27,65.

[2]刘冰.信息管理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基于《信息管理杂志》2000-2004年载文之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90-91.

[3]柯平,贾东.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61-74.

[4]知识流[EB/OL].http:∥,2016-12-12.

[5]张士靖,杜建,周志超.信息素养领域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101-106.

[6]王磊.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36-142.

[7]梁洁.教育技术学CSSCI来源期刊的引文网络结构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8]Chen C M,Leydesdorff L.Patterns of Connections and Movements in Dual-Map Overlays:A New Method of Publication Portfolio Analysis[J].Journal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65(2):334-351.

[9]黄鲁成,张璐,吴菲菲,等.基于突现文献和SAO相似度的新兴主题识别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6):814-821.

[10]Reich,D.L.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discrepancies between handwritten and computerized anesthesia records[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00,91(3):612-6.

[11]Taylor,Chris F.The minimum information about a proteomics experiment(MIAPE)[J].Nature Biotechnology 2007,25(8):887-893.

[12]Zolnai,Z.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fo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teomics:Sesame[J].Journal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genomics,2003,4(1):11-23.

[13]曾嵘,夏其昌.蛋白质组[J].现代科学仪器,2000,(5):5-9.

[14]Tolopko,A.N..Screensaver:an open source lab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MS)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facilities[J].Bmc Bioinformatics,2010,(11).

[15]Sandberg,W.S..Real-time checking of electronic anesthesia records for documentation errors and automatically text messaging clinicians improves quality of documentation[J].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2008,106(1):192-201.

[16]Frank,S.M..Optimizing Preoperative Blood Ordering with Data Acquired from an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J].Anesthesiology,2013,118(6):1286-1297.

[17]郝霞.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术临床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18]王晓荣.基于引证网络的国内外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比较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5.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7 欧阳坚

政府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经验与启示/10 张成福 李丹婷 李昊城

城市政府业务重组的原理与方法/19 李卫东 徐晓林

加强政府机关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对策建议/23 宏江

论行政公文规范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实选择/25 于健慧 刘梅

从“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迈向“省直管县行政改革” 安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调查与思考/28 石亚军 施正文

试析行政法领域的思想解放及其走向/34 余红

论侵权责任法规定行政侵权责任的必要性/37 白丽云 谭恩惠

我国经济执法的重心应当上移/40 韩志红 陈爽

网络诱致突发事件:概念、特征和处置/45 刘杰 梁荣 张砥

论政府冲突管理能力的强化/50 褚松燕

与领导干部应对能力建设论析/54 肖文涛 林辉

行政公平的基本含义和内在意蕴/59 周庆国

试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逻辑进路/63 张增田 苏星星

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选择的交易成本理论分析/67 马秀玲

公共部门的宽带薪酬:比较与前瞻/71 吴木銮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77 王有强 卢大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取向研究/82 王枝茂

长株潭试验区管理机构设置研究/85 湖南省公共管理研究基地

政府决策视阈下的高校服务保障探究/89 彭怀祖

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92 沈召前

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原点 谈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绩效计划/96 胡晓东

浅谈国际行政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规范 以《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为例/100 王满船

职、责、质、值/102 夏书章

“马上就办”二十周年感言/103 毛伟

行政听证的政治逻辑架构 基于商谈理论的视角/105 岳成浩 薛冰

政府预算的科学性与软约束 基于中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实证分析/110 刘叔申

从任务型自治到民主合作型治理 基于上海市社区调研的分析/116 陈朋

信息管理体制与地方政府创新 以山西地税“两个操作示范”改革为例/121 王巧玲

张文寿同志逝世/128

“基层行政管理创新暨 桃源模式 解析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115

“公共管理与地方政府创新研讨会”获奖论文评选结果揭晓/44

中央国家机关大力开展“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102

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平等 “第三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综述/124 梁洨洁 张再生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与结构评价蓝皮书2008》评析/126 马敬仁

世博主题/106 夏书章

科技人才创新行为评价体系设计研究/107 张相林

公益性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112 宋歆炜

转型期我国政府低效率现象的组织内部原因――基于公务员组织认同影响作用角度的调查分析/116 王彦斌

转型社会“制度性风险”治理的理论演进及其路径选择/120 张玉

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124 张俊侯小伏龚宗俊张舒平

・关于批准接纳姜爱林等18名同志为个人会员的通知/7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召开专业分会工作座谈会/106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研究/127

・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暨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论坛在广州召开/61

・对行政生活哲学意蕴的探幽――评《行政哲学研究》/128 宋汝冰朱逢春

・2010年5月31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昆明市考察。这是6月1日,在昆明西山区白鱼居委会禄海新村田间考察小水利设施和春耕生产情况。新华社供稿

这是6月1日,在昆明西山区白鱼居委会禄海新村田间考察小水利设施和春耕生产情况。

重视人才发展既要宏观更要具体 本刊编辑部

创刊25周年纪念专栏

知行并进再铸辉煌――纪念《中国行政管理》创刊25周年/7 王澜明

书贺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创刊二十五周年/8 夏书章

我的行政学情结/9 应松年

发挥优势再创佳绩/10 王安

热点聚焦

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11 顾丽梅

基于惩治腐败有效性模型的网络监督研究/15 杜治洲

网络监督的理性分析/18 王蓓蓓

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公信力提升的影响分析/21 漆国生王琳

探索与争鸣

建立良性医患关系尚需体制突破――基于“徐宝宝事件”的个案研究/24 童文莹

公共决策监控机制:特点、问题与对策/29 周业柱

行政与法制

试论行政处罚实施权运行模式的确定/32 喻喧

“钓鱼式”行政执法成因及防范对策探析――以上海市 “钓鱼式”行政执法案件为例/35 缪国书张洛丹

行政哲学

幸福尊严的公共服务视角解读/38 张瑾

政府执行力提升的路径选择/42 于秀琴李军蔺雪春

公共管理

机构:原理、绩效与未来/46 谭康林

中国公共行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发展之关系――从行政效能、行政方法与技术视角所作的一项分析/52 施雪华黄建洪

“双向互动”视角下的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中国经验的总结/57 薛立强杨书文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研究/62 郝晓宁薄涛

论社会力量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完善――以2009年部分城市应对暴雪灾害为例/67 王光星许尧刘亚丽

的特点及处置原则/70 王东

公共经济

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农业用水管理为例/72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

新时期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77 王保国宋湛

人力资源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 郭庆松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研究:以上海市信息产业为例/84 高子平

电子政务

政府流程再造:研究趋势与前沿问题/88 叶勇

我国行政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92 谭芝灵郭敏

地方政府

地方善治及其分权化改革的制度设计模式/95 张毅郑俊田

志愿失灵及其校正中的政府责任/99 孙婷

他山之石

国外政府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102 孙迎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作充分准备 本刊编辑部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7 孙宇

基于项目成熟度评估的电子政务决策模型/11 张宇航 刘伊生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网民行为:一个实证研究/16 曾润喜 徐晓林

在新的发展进程中续写华章/21 余兴安

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精神家园/22 何颖

乘风破浪扬帆济海/23 刘建平

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调适/24 李俊清

我国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审视/29 倪宇洁

行政成本定义重构:基于本基金分流理论的视角/34 高文亮 乔万敏

以政策支持推进转企事业单位改革研究/37 贾凌民 曹胜

农业灾害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及其战略安排/41 曹海林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的政府作用研究/45 邓泽宏 何应龙

政策执行理论视域下的执行性腐败及其治理/49 刘兆鑫

我国公共教育政策执行:影响因素、问题和路径选择/53 李孔珍

政府应对分类处置流程研究/58 王辉 杨林秀

城市商业安全的构造与运行机制分析/63 佘廉 李涛

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与解决之道/69 汪泰雨

转型期规制官员俘获问题及其防治策略/72 蒋硕亮

区域公共管理视域下的整体性治理:跨界治理的一个分析框架/77 高建华

我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进路径/82 陈曦

构建海峡都市圈的战略思考/86 陈俊星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两种表现及民间组织应对的研究/90 严新明 童星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研究/94 田松青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98 张汝立 陈书洁

美国州际区域应急管理协作:经验及其借鉴/103 吕志奎 朱正威

说中山装/110 夏书章

从管理哲学看我国管理学的反思与接轨/111 刘芳 吴欢伟

政府绩效评价周期及其实证检验/117 郑方辉 覃事灿

从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121 葛红林

谋求公共行政发展的新动力――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第28届年会情况简述/123麻宝斌 高小平 沈荣华

后危机时代的政府角色――来自“第五届中美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观点/125陈振明 陈志青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贺《中国行政管理》创刊25周年/21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成立/81

贵阳市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110

山西将在今年十一月底前全省督察煤矿关闭整顿情况/124

《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出版/33

努力形成对政府工作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刊编辑部

深化认识突出重点 进一步加强中央国家机关政务公开工作/7 马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

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专版

践行宗旨务实重行 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10 吴玉珩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调研思考/13 石亚军

“4S”: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政府职能系统定位的新发展/15 李琪

关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几点认识/17 王浦劬

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理论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暨第20届年会综述/20 郭锐

以立法推进监管体制改革/23 陈伟

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动因、结构与准则/26 李俊斌

政府绩效管理地方立法探析——兼评《哈尔滨市政府绩效管理条例》立法特色/29 单国俊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正向激励的路径依赖/32 徐刚

三城市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差异比较/37 王鲁捷 陆伟丽

“行政区经济”概念再探讨/42 刘小康

政策工具创新:从强制到许可——以当代中国城市户口迁移制为例/48 王清 王磊

浅论中国政府管理业务流程再造/52 何翔舟

公共服务中的公众参与能力探析/56 漆国生

社会保障与政府责任——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例/59 金海和 李利

我国城市水务业PPP模式中的政府规制研究/63 周阳

构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67 任旭 刘延平

公开选拔干部制度的制度变迁与发展趋势/70 梁丽芝 韦朝毅

关于教育权利冲突的制度伦理思考/75 董新良 安彩红

应急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激励分析/80 唐林霞 邹积亮

国外公共部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的初步比较/84 周玲 彭宗超 薛文军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89 尤光付

地方环境监管困境解释——政治激励与财政约束假说/93 张凌云 齐晔

灾害救助中的NGO参与及其管理——以汶川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为例/98 林闽钢 战建华

非营利组织:政府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104 邹治 陈万明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国家的政治性逃税及其治理模式/108 郭剑鸣

国情教育/112 夏书章

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机构改革:一个公共物品的集体供给理论/113 朱旭峰

公共领域合作的初始条件和发展变量——一个定性研究/118 谢新水

如何在“新农保”政策实施中保障农村妇女权益——基于四川省的调查研究/124 谭琳

切实加强农业社团建设与作用发挥/126 梁田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重点课题及招标课题/41

·《2009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获ISI Proceedings检索/55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研究生管理;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G643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伴随研究生招生的恢复以及改革开放,研究生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挑战。研究生事务管理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研究生教育转型阶段,如何适应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是我们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特点

近几年来,伴随着逐渐壮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及逐渐加多的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压力越来越大,研究生群体逐渐显现出许多新特点,这对研究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研究生管理的对象不同,管理措施各有特点,中国高校研究生群体的差异性,也带来多样性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目前,研究生管理的现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生整体的平均年龄较高。伴随着研究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放宽,每年考取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在增加,许多参加工作的或者就业年数较多的人士重新回归到研究生的培育队伍中。这样的现象就造成研究生整体的平均年龄上比本科生的平均年龄高。与本科生比较而言,研究生具有更好的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看待考虑问题更加理性与全面。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

(2)多样化的年龄层次。依据对我校的调查研究,我校的研究生有20岁的年轻人,也有40岁左右的中年人。基于研究生年龄差异的这些特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合力难以形成,使得研究生整体的结构松散,使研究生管理工作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松散特点。

(3)研究生的组成结构复杂。由于研究生报考条件的放宽,研究生们的婚育状态复杂,他们参加研究生教育之前的经历复杂,他们的生源地、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对专业学习的诉求复杂,这些复杂性,造成了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工作压力大、困难多。

(4)我国研究生管理的诸多方面,存在着标准制定难,规范执行难,机制监督难,量化考核难。

(5)随着高校扩招比例的增加,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意味着研究生入学准入门槛逐年在降低,与以往研究生相比,研究生的整体水平有大幅度的下降。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出现匮乏紧张状态,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枯竭"之感。与本科生的管理相比,研究生管理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依据上述各方面的特点,它要求我们要拥有独特的思路,能够从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学术培养、文化建设、生涯规划等诸多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开展研究,寻求正确的对策和方法。

二、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重。这就使得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更加艰巨。目前,与本科生管理工作相比较,高校大都在研究生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力量投入,在管理的方法上呆板单一,缺乏系统的灵活的高效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1)管理模式单一。高校的管理模式大都是垂直自上而下的模式,管理工作者存在着满足应付上级工作的思想,他们倦于处理日常工作,工作积极性低,不会积极主动思考如何加强研究生管理的有效性。

(2)服务意识薄弱。目前,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意识是高校管理工作者们的主要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管理意识中的服务意识薄弱,并且传统管理体制意识表现更加强烈。在垂直自上而下的高校事务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者具有浓厚的家长意识,常以领导者自居,面对研究生的客观需求,熟视无睹,无法与学生沟通思想与生活情况。

(3)研究生管理质量堪忧。研究生教育水平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学位论文质量上。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总结性成果,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个方面反映教学质量。造成高校学位论文质量低的原因复杂多样,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是否得当、导师水平高低、教学管理是否合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出于对以上几点考虑,许多高校对论文采取中期分流、论文外审制度,在论文答辩时要求先期发表多篇论文并对发表刊物做出具体要求,但是,各个高校还是缺乏有效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

(4)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效率低。随着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增加,研究生构成复杂化,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亟待加强。高校存在着德育工作与后勤保障未能纳入统一服务管理范畴,因此,高校的协调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多数学校有关会议,研究生主管部门未能参加,对于会议的思想、研究生的政治工作、文明精神不能行之有效的进行传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施。

(5)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缺乏就业指导能力。与本科生教育管理相比,研究生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淡化,在研究生教育中,专业理论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一切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往往停留于形式。以前在本科期间的优秀党员到了研究生期间,也常常由于研究生期间思想政治再教育的缺乏,致使这些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从体现。部分研究生在教育期间对于国事一无所知,不了解重要时事,趋于平庸,这成为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高校管理中提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耳、入脑和入心的理念相差甚远。

(6)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管理工作量日益加大,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目前,各个学校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集中于研究生本身和导师队伍建设,这是普遍现象。但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稳定,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管理理念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相适应,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问卷调查,在研究生管理队伍中,大约有45%的人认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有68%的人认为要提高自身素质,有82%的人认为有必要参加职业培训,值得注意的只有12%的人认为在管理岗位上,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有了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几点意见

(1)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队伍

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制度是基于本科生管理理念上的延伸,管理研究生事务主要还是传统的观念与思路。目前来说,研究生管理人员既要面临多样化年龄段的研究生,又要面对科研任务繁重的高校教师,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强度越来越大。因此,对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现在许多高校中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瓶颈"就是研究生管理队伍。所以,使研究生管理队伍专业化,筹建学生办等措施,是突破研究生培养质量"瓶颈"的有效措施。建立研究生学生办,一方面,可以分解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集中人力资源对研究生进行深入管理。筹建研究生学生办,需要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需要要求管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学科背景,懂得并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积极从业愿望。筹建研究生学生办,关键在于专业化的研究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2)仆从管理,发挥服务意识机制

管理意识强烈、服务意识淡薄是当前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普遍呈现出的特点,他们在管理工作中推崇垂直自上而下的高校事务管理模式,倦于处理日常工作,工作积极性低,较少以自身为模范,去教导研究生。

仆从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首先是仆从。该理论率先由美国的罗伯特.K.格林里夫提出,主要重视领导对他人效仿作用的引导。辅导员对学生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有怎样的辅导员会带出怎样的学生",所以辅导员首先要认清自身立场观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亲近学生,对学生不恶语相向,关怀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用自身的工作表现进行言传身教,让研究生耳濡目染,进而调动其内在的服务意识。加强宣传研究生学生会干部的力量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下一个被服务者进入服务者链圈,在研究生群体内形成永久连锁式服务意识气氛。这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将极大的提高高校的研究生管理质量。导师协同管理是研究生管理的有益补充和有效途径,研究生辅导员也要增强对导师的服务意识,不断为导师和学生间的联系创造方便条件。

(3)优化管理制度,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培养过程成败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学位论文质量上,为了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把好这关键一关,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有效组织管理论文开题工作,开题报告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二、对论文定期进行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工作时间长,整个过程耗费一年,随意性大,对论文工作难以控制,在论文准备过程中前紧后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论文中期检查,可以起到严格要求作用,利于保证论文质量;三、高效组织管理论文答辩。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学位论文,严格要求评审员对评审工作做到客观公正。为了把好论文质量关,要给评审员充足的审阅时间,至少在答辩前半个月,把学位论文递交到指定评审员手中。

(4)注重日常管理,强化服务功能

为了使研究生能安心学习,研究生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为广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主要从下面两点抓起:第一,加强寝室设备的改善。第二,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组织的作用,建立多种管理模式。首先,要重视并发挥党组织、研究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使研究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广开渠道,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再次,采用有效激励的管理模式。

(5)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基层党员示范作用

管理者应在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教育,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政策措施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研究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群众;其次要对广大研究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些基础的思想理论知识学习,在研究生班集体中完善党、团组织建设,过好党的组织生活,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的方式充分调动党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学生的先进性示范作用。

(6)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专业素质

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管理者首先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此来增强其使命感与责任感,才会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来从事这项工作;其次因为管理者所面对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生,他们无论在思想上或是认识上都具有较高的层次,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够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管理工作在沟通上不会存在障碍,在落实上不会存在阻碍、最后管理者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精通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与各项理论规定,了解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形成合理的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认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掌握研究生管理工作科学的工作方法。

高校研究生事务管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高校研究生管理方面,只要我们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到有效组织和管理,营造一个全方位和谐的学习环境,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与生活空间,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就一定可以做好新形势下的研究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伟,裴旭,朱玉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有关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0-54.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鲁索;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中国

罗纳德・鲁索(Ronald Rousseau),1949年8月14日出生于比利时北部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他是比利时KHBO(奥斯坦德天主教大学)工业科技学院副教授,K.U.Leuven(鲁汶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79获得比利时科学院奖章,1981年获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奖学金和富尔布莱特奖学金。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Derek de Solla Price Medal)。该奖项是为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而由《科学计量学》杂志的执行主编布劳温提议设立的,授予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对科学计量学学科建设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们。2008年,鲁索被聘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奥斯坦德学院的教授。鲁汶大学是比利时的高等学府,其地位堪比中国的清华北大。

2007年,鲁索担任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会长,2011年重新当选。由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独特建树,他还是许多国际重要杂志的编委成员。他是《信息计量学杂志》(Journal of Informetrics)、《美国信息科学技术杂志》(American Socie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电子杂志《网络计量学》(Cybermetrics)、《当代信息科学前沿丛书》(Frontier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science,ISTIC),中国《评价与管理》杂志(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中国《情报学报》等杂志的编

委。其中《信息计量学杂志》创刊于2007年,现任主编是比利时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埃格赫(Leo Egghe)。该刊致力于成为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主要刊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注重实证研究,要求论文具有数学模型和客观数据。《情报学报》创刊于1982年1月1日,现任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该刊是情报科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中国社科论文统计分析的选用期刊,主要报道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评伦。此外,鲁索还担任部分杂志的咨询顾问以及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他是《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赞比亚图书馆协会杂志》(Zambia Library Association Journal)的咨询顾问。2007年4月,他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外籍学者和研究会的名誉会员。鲁索还与中国的高校、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自2001年起,他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鲁索还与中国的梁立明、金碧辉等学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考察Ronald Rousseau的学术成果,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引文数据库和化学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数据为基础。引文数据库包括SCI-E、SSCI、CPCI-S,化学数据库包括CCR-E(当前化学反应方程扩展版)、IC(化合物索引)。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于1963年创立的,它使引文分析进入实用阶段,并为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目前主要用于探讨科学的结构、评价与选择情况,考察科学著作及其科学家的社会影响。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提供从1900年以来6 000多种期刊的题录、文摘、参考文献信息,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所有领域。因为Ronald Rousseau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生态学,所以对化学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也很有必要。

本文采用的检索方法是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以au=Rousseau R and cu=belgium为检索式,以英语为语种,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共搜集了190条相关数据,论文的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检索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25日。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对数据进行发表时间分布、论文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分析、共词分析,以期对鲁索的学术涉猎领域及学术影响有整体的认识。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是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引文也叫参考文献,它是学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文献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所谓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1]。公开发表的论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引用与被引与其他文献形成引文网络结构关系。引用文献也称为施引文献,其对应的参考文献就是被引文献。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之间不仅有学术继承关系,而且文献的被引频次还反映了科研成果被学术界的认可程度。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1]。

2 论文及引文分析

2.1 论文数量

科研论文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论文的数量、论文的期刊分布以及被引频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我们对鲁索1976-2011年的论文按照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图1我们发现除了1978年,1980年,1982年3年外,鲁索在此期间的每一年都有,每年平均接近6篇。以1992年,2001年为界,可以将鲁索发表的论文按年份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1976-1992年,1992-2001年,2001-2011年。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每一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原因。1976-1992年期间,鲁索的论文数量较少,共35篇,平均每年2.5篇,且在1978年,1980年,1982年没有。这段时间鲁索一直处于求学阶段,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经过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其论文数量终于在1992年达到了这个阶段的最高点8篇。1992-2001年期间,鲁索的数量稳步增长,总共发表57篇论文,平均每年6.3篇,在2001年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点12篇。这期间鲁索一直从事科学计量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在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2001-2011年,鲁索的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之势,总共发表98篇论文,平均每年9.8篇。这期间鲁索活跃于各种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中,并且于2007年,2011年两次当选为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的会长。活跃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促成鲁索论文产出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论文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个绝对数量指标,是指某期刊论文自发表以来根据特定年份统计的被引用总次数。它直接反映了期刊论文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力[2]。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鲁索的学术影响,我们借用了h指数的概念。h指数是J.E.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科学计量评价指标。h指数定义为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h的文章数,它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其计算方法就是将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当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时,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3]。h指数被认为是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重要指标,它将数量指标(论文数量)与质量指标(被引频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Hirsch认为h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到鲁索的h指数为25,这应是一份比较好的“成绩单”,这表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

根据h指数的算法,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排序,检索到25篇高被引文献。我们将被引频次30次(包括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到12篇论文。如表2所示。通过表1我们发现,鲁索被引频次100次以上的两篇文献分别是The R 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R指数和AR指数:对h指数的修正)和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同被引相似性测度,尤其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的问题),被引频次分别是121次,114次,分别发表于2007年,2003年。第一篇论文[4]鲁索针对h指数的诸多缺陷,提出R和AR指数对h指数进行修正。R指标能够测量h核的共引密度,AR指标进一步将出版物的年代纳入考虑范围。鲁索开创性地提出(h,AR)组合,将其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并且通过幂律模型进一步论证二者的关系。第二篇论文[5]鲁索对传统ACA(作者同被引)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测度提出了质疑,阐释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在ACA分析中的局限。鲁索认为在作者相似性计算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并非最佳选择。鲁索的质疑使得沿用长达20年之久的传统ACA受到挑战,2003年也堪称ACA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6]。

通过对被引频次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阅读总结,发现鲁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第一,指数研究。指数研究是鲁索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文献均是与指数研究有关。指数研究涉及4篇文献,主要包括h指数,R指数,AR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Hirsch指数,Jaccard指数。第二大领域是期刊影响评价研究,主要涉及6篇文献,主要包括期刊共引矩阵分析、期刊国际影响、期刊产出及影响因子、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期刊评价等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各1篇文献。

由于鲁索曾获得数学和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双博士学位,因而他的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他多次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除此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研究多种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研究视域。

2.3 论文的期刊分布

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论文数量和引文频次上,还体现在发表期刊的权威程度上。一般认为,论文的来源期刊权威性越高,其科研成果得到学术界及同行认可的程度就越高,他的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我们通常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表征期刊的权威程度。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从引文角度测度期刊重要性及影响的一项参数,通常表示某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用频率(Citation Rates),是指某刊被引次数与载文量的比值。它是由美国科学情报所(ISI)《SCI》创办人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由于期刊质量或水平是由其上的论文的质量或水平决定的,因此期刊的质量直接与论文质量有关,反映期刊水平的期刊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出论文质量[7]。我们将鲁索的190篇论文的来源期刊前8位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于JCR和期刊主页2010两年期刊影响因子数据。通过分析发现,鲁索论文的来源期刊具有较高的期刊影响因子,权威性相对较高。其中鲁索的论文有54篇发表在国际科学计量学权威杂志SCIENTOMETRICS上,占到论文总数的28.421%。有20篇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刊),占论文总数的10.526%。

3 知识图谱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鲁索的学术思想,我们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鲁索的论文进行共词分析。

把鲁索的190篇论文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将起止时间设定为1976-2011年,时间跨度设定为3年,阈值设定为top 20%,即每3年中被引频次排在前20的论文,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生成图谱的颜色与图谱上方的色带保持一致,从冷色到暖色表示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每一种颜色的色带表示一个3年的时间段,整条色带被分成12个时间段,分界点即是图中所显示的年份。图谱中的每个节点表示统计分析的对象即共词,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高。节点的紫色圆环粗细表示其中介中心性的强弱。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示共现的强度。

通过图谱分析发现,science(科学)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性最高,是网络中最重要节点,可见对科学的研究是鲁索论文的核心主题。其他重要的节点包括 journal(期刊)、impact(影响)、citation(引文)、citation analysis(引文分析)、network(网络)、h-index(h指数)等,这些重要节点表征了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通过知识图谱并结合鲁索主页显示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梳理出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鲁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情报计量学,但在数学和生态学方面也有所涉及。1976-1984年,鲁索主要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从1985年开始,鲁索逐步深入到科学计量学领域,其显著特点就是数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鲁索在文献计量模型分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学方面,鲁索主要是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鲁索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进行了机理阐释、理论验证和应用拓展。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洛特卡(A.J.Lotka)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定律,用以揭示作者与著作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齐普夫定律是由美国学者齐普夫(G.K.Zipf)1935年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年提出的表征文献分散的定律。鲁索在对洛特卡定律的研究中,着眼于多作者论文高被引的原因分析,针对论文的作者数量分布提出用简单的统计分布如截断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来取代洛特卡定律,并最终提出作者数量的膨胀导致洛特卡定律的崩溃。针对齐普夫定律,介绍了齐普夫分布规律和蒙代尔布罗修正式,运用齐普夫数据分析出中国最常用的汉字,还对频次规模和频次等级关系进行了阐释。对布拉德福定律的研究则是布拉德福曲线的拟合包括Groos下垂等。

1990年开始,鲁索开展了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深入研究。鲁索将拓扑、二元性方法用于信息检索中。在信息生产过程以及信息计量分布的方法运用上有所创新:将范畴论用于信息生产过程,将聚集作为信息计量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Lorenz理论来阐释信息生产过程的发展和演化,引入top曲线进行信息计量学的核心研究,阐释了SBS原则导致时间依赖的信息计量学分布。在图书情报领域,鲁索对图书馆流通数据的负二项分布、运用谱系方法检测图书馆流通数据的周期性、国际标准图书编号及期刊编号的双误差检测进行了研究。

之后,鲁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图书馆学和情报检索为突破口,逐步延伸到科研合作、科研绩效、科学生产率、期刊领域及影响因子方面。鲁索对期刊生产、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自引率、期刊分布、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期刊影响因子的分析中,鲁索比较了即时影响因子和跨年影响因子在研究评价中的优劣,进而提出了扩散因子来测度特定期刊的影响幅度。这时期鲁索学术研究的显著特点就是极大拓展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丰富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图景。

2002年,鲁索以对语义网络的关注为契机,逐步涉及到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包括社会网络分析、神经网络分析中的数据包络方法、引文网络分析、作者同被引网络、文献耦合等。鲁索的探索不仅为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而且开启了网络计量研究的新领域。这期间鲁索还对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2006年,鲁索的研究方向转向h指数的修正及应用研究,这是对前期期刊及学术成果评价方法即期刊影响因子的改进。鲁索对h指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类h指数如R指数、AR指数和g指数等,并且将h指数运用到图书分类目录、机构科研产出、JCR范畴、多作者领域、生物多样性方面。鲁索对h指数的研究不仅表明了他主要的学术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鲁索对h指数修正的文章也成为它最多被引用的文献。

从1991-2007年,鲁索曾经多次用到Lorenz理论,包括Lorenz序列和Lorenz曲线来研究相关问题。如运用Lorenz序列来研究转换原则下的不平等概念,运用Lorenz曲线来研究IPPs(信息生产过程)的演化和发展,探讨均匀性问题,作为指标来测量图形信息内容的规模效应,研究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测量own-group偏好,测量经典检索方式如Jaccard index,Dice coefficient,Salton cosine等。鲁索还于2007年针对Lorenz曲线处理数据组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用Top曲线对其进行修正。

纵观1985-2011年鲁索的学术生涯,我们还能发现鲁索研究所涉及国家的转变。鲁索早期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欧美为主,如对欧共体馆际互借的预测(1990),林堡大学论文的科学计量研究(1995)。2001年开始,鲁索的论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的字眼,如中国论文出版中心的转移、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影响因子观察、中国科学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中国科学家生产率问题、引文统计和SCI相关指数应谨慎用于中国科研评估、在科学正常发展中的干预影响:中国和、中国论文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名字顺序模式、中国的英语科技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等。2005年开始,除中国外,论文中还出现了非洲、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字眼。其中对南亚国家数据进行的科学比较研究多达3次。华人学者赵党志绘制的信息科学知识图谱亦展示出鲁索在国际文献计量学界中重要地位[8]。

4 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

鲁索教授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坦言自己的爱好就是学习中国的普通话。他担任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来华参加科学计量学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与许多科学计量学学者如金碧辉、梁立明、武夷山、山石、刘则渊、邱均平、方勇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主动与中国学者合作,并多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他还在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2001年起,鲁索教授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除此之外,鲁索教授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 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所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鲁索教授与中国的学者还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如表3、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国别/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与中国学者的合作论文数高达43篇,占到论文总数的22.632%。1992年以来,他与12位中国作者合作了8篇国际合作论文,其中与梁立明和金碧辉各合作两篇论文。梁立明教授2003年起师从鲁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国际Emerald/EFMD杰出博士研究奖。1996-2007年间,梁立明在Scientometrics共发表10篇英文论文,在全部中国科学计量学研究者中,梁立明的数量和中心度均为最高值,她已经成为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的核心人物[9]。在她的国际合作学者中,鲁索是很重要的一位。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金碧辉从1999年起共发表4篇科学计量学英文论文,其中两篇国际合作论文都是2006年与鲁索合作的。如表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发现除鲁索的老师EGGHE之外,梁立明和金碧辉与鲁索教授的合作最多,共有16篇论文,占8.421%。将所有与鲁索合作的中国学者的论文数累加起来,共有29篇,占到15.263%,同比其他国家的学者具有绝对优势。

鲁索教授第一次访华是出席1998年12月4~6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科研评价量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评估科研机构的文献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的讲演,受到热烈欢迎。2000年,鲁索教授陆续参加了在上海海运学院和200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二届、第三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第七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鲁索教授每次都会带来精彩的演讲,而且还热情地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给他们许多思想上的启迪。他还和很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还经常保持着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他还积极促成了2003年第9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大会在北京的举办。在鲁索教授的引荐下,梁立明教授和上海大学山石教授同时被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formetric编委[10]。近年来,鲁索几乎每年都要至少来华访学2次以上,不仅带来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而且在与中国学者的实质性合作以及积极帮助我国申办ISSI大会付出了巨大努力。鲁索教授的帮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计量学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5 小 结

通过对科学计量学知名学者、普赖斯奖章获得者鲁索的论文进行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他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对期刊生产率、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还为科学计量学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他尤其关注h指数的修正与应用。鲁索的科研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力,这体现在他论文来源期刊的高影响因子和论文的较高h指数上。此外,通过梳理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中国学者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1.

[2]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管理论坛,2008,(1):33-38.

[3]万锦,花平寰,宋媛媛,等.h指数及其用于学术期刊评价[J].评价与管理,2006,(3):1-7.

[4]Jin BiHui,Liang LiMing,Rousseau Ronald,Leo Egghe.The R-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6):855-863.

[5]Ahlgren P,Jarneving B,Rousseau R.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6),550-560.

[6]宋丽萍,徐引篪.基于可视化的作者同被引技术的发展[J].情报学报,2005,24(2):193-198.

[7]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论文、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J].科研管理,2000,21(1):93-98.

[8]Dangzhi Zhao.Bibliometrics and LIS education:How do they fit together?[J].ASIST 2011,October 9-13,2011,New Orleans,LA,USA

[9]侯海燕,刘则渊,赫尔顿・克雷奇默,等.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3):172-179.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建立60周年了,这60年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从无到有大发展的60年。新中国的档案事业也是在这60年中经历无数艰难坎坷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这其中的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方面。而要说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就不能不谈到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院)的建立和发展。这不仅仅因为这所学院有与共和国几乎相同的年龄,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建立和发展,真切而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新中国档案学教育和档案学研究的开创者。自1952年年初建至今,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走过了57年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辉煌历程。她为祖国档案事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档案专业教育树立了典范模式,为档案学研究夯实了基础,开辟了新的领域,引导着新的方向。在全国档案学教育研究机构中,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一直处于领先优势,保持中心地位。她还以一流的档案学教育和科研实力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赢得了国际声誉。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隆重日子里,我们与其说是回顾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发展历史,毋宁说是在述说着一部中国档案教育和档案学研究的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而其前身则要追溯至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从那时算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创建与初步发展阶段:1952年4月~196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适应档案事业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在刘少奇、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1952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办档案专业,培养档案干部。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与当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副校长胡锡奎、成仿吾同志商定,在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内开设档案班,并派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吴宝康同志任档案班主任。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副处长裴桐同志,亲自筹划档案班的招生、课程设置和组建教师及干部队伍。4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组织部向全国发出《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工作训练班招生的通知》,要求中央机关和各省(市)选派干部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1月15日,专修科档案班举行开学典礼,专修科档案班正式宣布成立。档案班的创立,是新中国文化教育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档案高等教育机构的诞生。

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在创建初期缺乏教员,总理亲自致电苏联有关方面,聘请苏联档案专家姆・斯・谢列兹聂夫来校讲学。档案班第一年的课程由苏联专家姆・斯・谢列兹聂夫讲授,中国教员在专家指导下负责课堂讨论和实验课。考虑到建设教师队伍的需要,1952年年底从档案班中抽出若干学员举办研究生班,培养档案专业教师。1953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在专修科档案班的基础上成立档案专修科,档案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到1955年,档案专修科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档案专业师资队伍,先后毕业了三期学员和两期研究生学员,为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撒下种子。

1955年4月,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档案干部队伍的需要和要求,国务院和高等教育部决定,中国人民大学在档案专修科的基础上,创办历史档案系,吴宝康任历史档案系主任。历史档案系建立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高等教育的层次由原来的专科上升至本科,档案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至1959年,历史档案系在校学生达到535人。是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最多的系科之一。同时,教师队伍也迅速扩大,共有教职员107人。这样的发展势头因“”的爆发而被迫中断。

二、全面停滞阶段:1966年5月~1978年6月

1966年5月,“”开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瘫痪,制度废弛,业务工作几乎全部停止,档案教育也被迫中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停止招生,处于实际停办状态。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宣布解散,历史档案系被列入解散单位名单。后经努力争取,历史档案系大部分教工保留在北京师范大学。1974年5月,历史档案系宣布停办,教师队伍被拆散,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散失殆尽。

三、恢复与发展阶段:1978年7月~1998年6月

粉碎“”以后。全国档案工作逐步得到恢复,档案学研究和教育也重获新生。1978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也同时恢复,并改名为档案系。吴宝康、陈兆先后任档案系主任。9月,档案系开始招收复校后第一届本科生,在档案专业下设有历史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和档案保护技术三个专门化。1979年,档案系开始从事硕士研究生教育,建立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硕士点,招收中国政治制度史硕士研究生;1982年,又建立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硕士点,招收攻读档案学理论与历史方向的研究生。

早在1960年,国家档案局曾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成立档案学院,并将会议决定报告中央,获得总理的同意。后因国家经济困难,档案学院的各项筹备工作被迫中止。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适应档案工作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对档案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曾经正式行文给教育部,建议专门成立一所培养档案人才的高等院校一档案学院。此建议虽因受当时经济调整的影响而暂未获批准。但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将不断增加对档案教育的投入,促进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1985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下达[85]教计字084号文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档案学院,同时批准档案学院设历史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和档案保护技术三个专业。陈兆、李鸿健、曹喜琛、冯惠玲先后担任档案学院院长(副院长)。档案学院的成立,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档案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档案学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93年,档案学院建立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博士点,至此,档案学院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全部教育层次。

档案学院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的改革与调整,使得档案学专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层次、形式、专业、课程设置、教材、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高,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全面发展阶段:1998年7月

至今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在迈入新世纪的同时,开始了向信息社会的跨越式推进。为了适应这样一种“基于信息资源”的社会形态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满足社会对综合性、复合型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培养信息资源管理类人才为共同使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加快了学科融合、共同发展的步伐。1997年6月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8年7月6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和归并,将原隶属于历史学门类下的档案学专业归人管理学门类,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并列构成一个新的一级学科。

档案学院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广泛调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于1998年下半年,及时确定档案学、图书馆学及情报学一级学科综合发展的战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下,重新调整学科教育体系,在保持档案学科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等相关学科。1998年6月,档案学院设立图书馆学硕士学位点,2000年12月设立情报学硕士点,2002年和2007年,被两次认定为全国唯一的档案学国家重点学科点。至此,学院形成了档案学、图书馆和情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完整布局。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社会需要和整合资源。改革管理体制,进行院系调整。档案学院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或并入其他学院,或保留建制在更大空间中突破发展。学院继承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在提高中求发展的优良传统,坚定选择后者,在保持档案学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利用学院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已有基础,积极筹备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03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正式行文,决定在原有档案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教授兼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个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标志着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及其高等专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成立,巩固和提升了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开拓了档案学的研究视角。2005年,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位列全国第二名。

目前,学院设有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中外政治制度5个硕士学位点,档案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资源管理4个博士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央级期刊《档案学通讯》由学院出版发行。赵国俊教授现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学院现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已成为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学科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成为国家培养信息资源管理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早在1956年,经总理亲自修改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就对档案系明确提出了培养档案工作干部和加强档案学研究的双重要求。1985年,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明确规定学院为“全国高等学校档案学教育与档案学研究的中心”以及“培训高等学校档案学师资的基地”。学院在五十余年的发展中,一贯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方针,教研相长,因此,新中国的档案学研究几乎是跟随着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创建、发展而逐渐建立、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涉及到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学院在保持档案学学科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了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及时吸纳国际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在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发展战略、国家信息资源控制力构建、电子文件管理、政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咨询与服务、信息分析、社会科学信息管理等研究领域,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成果丰厚。学院已累计取得科研成果数千项,其中教材、专著、译著、工具书等500多种,论文、译文数千篇,承担了部级、省部级和相关国际组织的科研项目一百多项。这些成果大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100多项分别荣获部级、省部级或校级奖励。

学院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及时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在国际交流方面,学院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档案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1984年,学院正式成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丙类会员,2005年开始学院成为国际信息资源管理学会成员单位。学院多名教师受聘担任国际档案理事会教育培训处通讯委员和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多次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学习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延聘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交流,与国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学院赢得了广泛国际学术赞誉。从1978年以来,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先后主持召开30余次国内、国际等不同范围的重要学术会议,尤其是2004年开始连续多次成功主办“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成为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界的高端论坛。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CiteSpaceIII 研发态势

分类号:G250

引用格式:侯鑫鑫, 魏凤. 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研发态势及特点分析[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2): 128-135[ 引用日期]. http:///p/1/110/.

竞争情报一直是情报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情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其中一类是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竞争情报领域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如刘晓英利用CiteSpace和Ucinet,分别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国内外竞争情报领域的期刊论文进行作者合著和关键词共现的对比分析[1]。曹玲等利用SPSS对CNKI中1997-2008年的数据进行共词聚类分析,研究高频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绘制出基于SPSS的多维尺度分析图谱,探讨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2]。杨利军等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分析了国外竞争情报的重要学科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前沿[3]。邱均平等运用信息计量学方法,统计了CNKI数据库中2002-2006年关于“竞争情报”的数据,对高产作者、作者长尾分布以及刊载该领域论文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4]。另一类是采用定性方法对竞争情报研究进行探讨和综述,如黄汝群对国外竞争情报的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学科类别3个方面总结出国外竞争情报的研究特征[5]。刘高勇等则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析了竞争情报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并预测了竞争情报的发展动向和研究重点[6]。采用计量的方法虽然数据来源客观,但是研究深度略显不足;而定性分析的结果取决于研究人员的经验,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本文将以文献计量数据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对竞争情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利用CiteSpace进行学科领域发展热点和前沿的可视化展示是当前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能够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在以数学方程式表达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曲线形式将科学发展规律绘制成二维图形[7]。借助知识图谱对竞争情报领域进行回顾,对研究前沿进行探测,不仅能较好地展示学科领域某一时间段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帮助学者更快、更好地了解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8]。本文利用CiteSpace,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竞争情报的期刊数据为分析样本,试图找出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关系和研究热点。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主题词为“竞争情报”,限定时间为2006-2016年,共检索出4 585条数据(检索日期为2017年2月13日)。经过人工删除会议公告、征文启事等无关数据后,最后得到4 432条相关数据。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借助CiteSpaceIII绘制知识图谱来展示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CiteSpace[9-10]是由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开发的用来分析和可视化文献共被引网络的软件平台。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借助软件自带的数据转换程序将CNKI数据转换成CiteSpace适用格式。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共被引网络,在CiteSpace中选择Pathfinder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athfinder算法将文献、主题词、关键词、作者等视为节点,通过剪切网络中大部分不重要的节点,保留关键节点对网络进行优化。

2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机构分析,可以发现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掌握机构的研究现状以及领域内机构的构成比例等。具体方法是将CiteSpace和Excel 2016结合起来统计竞争情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在做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例如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发文量(39篇)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86篇)合并成武汉大学(125篇),清洗后的结果如图1所示。竞争情报领域发文量前20的机构共发表文章1052篇,占全部文献的23.74%。其中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文量位列前三,南京大学紧随其后,这4家机构共发文456篇,占全部文献的10.29%,是竞争情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

发文前20的研究机构中,仅3所为研究所,分别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其他17所均为大学,共发文711篇,占Top20的79.09%,说明高校是竞争情报的主要研究机构,大部分研究成果由高校产出,高校在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输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排名前20的机构中并未出现企业,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侧重于竞争情报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和保密性,其成果将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日常运营,出版发行会有损企业的商业利益。

3 核心作者及合作W络分析

通过对作者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团体及其合作关系,对于领域内资源共享、知识传播和科学交流等有重大意义。CiteSpace能够进行核心作者及其合作网络的分析。设置Pruning=Pathfinder,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时区选择为2006-2016,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1),Node Types=Author,显示前50的结果(Top N per slice = 50),其他参数保存为默认值。运行后调节门槛(Threshold=13)大小,选择发文量在13篇及以上的作者,进行一定的修饰后显示的合作网络图如2所示。图片上方的彩条表示时间,左上角显示的是版本等参数,图中节点圆环的颜色代表发文时间(与最上方的颜色一致),圆环的厚度/大小表示发文的数量,节点间的连线表示有合作关系,线越粗则合作关系越强。

从图2中可以看出,王知津、彭靖里、陈峰、吴晓伟、赵筱媛、张玉峰、黄晓斌、王晓慧等作者几乎每年都有论文产出,是竞争情报领域的核心作者;其中彭靖里、陈峰、赵筱媛等在2010年及之后的发文量增多,近几年学术活跃度增加;周九常、刘敏榕、邵波、潘松华等的论文集中在2010年及以前发表,近几年活跃度明显降低。此外,竞争情报领域形成了以王知津(王知津、严贝妮、陈婧、陈维军、徐芳)、陈峰(陈峰、赵筱媛、郑彦宁)、吴晓伟(吴晓伟、李丹)、彭靖里等为核心的作者合作网络。这些作者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合作模式以师生或者同事间的合作为主,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有所缺乏。对图2 进行整理得到表1。表1中的发文量与图2中的节点大小一致,即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

4 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某时间段内领域学者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代表了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对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紧扣时代脉搏,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共词(关键词)图谱结合突现词(burst term)检测功能,能够分析具体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热点的演变[11]。设置Node Types=Keywords,其他阈值设置同作者分析,由于“竞争情报”作为一个泛化的关键词(在4 432篇文献中共出现2201次),其存在会影响其他结果,故在D谱绘制时将其去掉,最后的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出现紫色圆圈的节点表示其中心度(centrality)大于0.1,中心度指网络中经过某点并连接这两点的最短路径占这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线总数之比。L. C. Freeman指出中心度能够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其值越大说明该节点的影响力越大[12]。图3中的红点表示某时间段内共现频次突然增加或减少的节点,红点对应的指标是突现度,J. Kleinberg提出的聚类算法能够检测突现度值的大小,其值的大小表示了学者对某一主题的关注程度[13]。

4.1 研究重点

由于图3中的节点标签高度重叠,辨识度太低,无法直接进行判读,因此需要将图中的关键数据进行整理。将图中中心度在0.3及以上(即出现紫圈)的重要节点进行整理得到表2(研究重点)。结合图3和表2,可以看出2006-2016年间,竞争情报领域的学者关注最多的3个主题为人际情报网络、社会网络和知识管理。

(1)人际情报网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已成为企业获取情报的重要来源。人际情报网络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人际网络[14]。国外学者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 S. Granovetter认为人际网络是一种社会资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弱关系理论,认为弱关系在群体间建立联系纽带,强关系维系群体内部的关系,弱关系能发挥的作用比强关系更大[15]。R. S. Burt的结构洞理论[16]以及六度分割等理论为人际情报网络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随着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际关系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亟待挖掘。该主题能够成为研究重点,也说明了学界对人际关系挖掘的重视,既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又有现实需求,关于人际情报网络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

(2)社会网络。自引入社会网络的概念以来,学界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成果主要偏向于应用层面,具体包括在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和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应用[17]。相较于人际情报网络,社会网络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更多,不仅需要对其理论和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而且需要关注道德层面的问题。罗亦军等[18]指出科研机构在使用匿名处理的社会网络数据时已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我国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关于隐私泄露、信息泄露等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用户隐私泄露情况的实时监测和保护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3)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企业运营时需面对的两大课题,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将这两个领域进行整合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在向受众传递搜集到的竞争情报时,需要用到知识管理的思想,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有效整合能够为企业在运营管理中赢得竞争优势提供良好的平台[19]。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共享和创新等过程[20],知识创新贯穿知识管理的全过程,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国内外许多学者通常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在竞争情报领域,尚且缺乏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关联在一起的研究,学者们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4.2 研究新趋势

图4显示的是突现度最高的前20个关键词(研究新趋势),其中Strength代表突现度,红条代表热点出现的年度。从图4中可以看出“大数据”“产业竞争情报”“知识图谱”“学术研究”是近5年具有持续性的研究热点,而“企业竞争情报”等主题只在某一段时间内掀起研究热潮,过了该段时间研究热度大大缩减。研究热度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与当年的技术创新、社会热点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中心度和突现度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有些关键词的中心度高但是突现度低(如开放式创新等),而有些关键词的突现度高但是中心度低(如信息界等),将两者进行权衡就得到了Sigma (Σ)指标。Sigma (Σ)指标通过加权对节点的中心度和突现度进行综合度量。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数据”“企业竞争”“知识图谱”的突现度、中心度以及Sigma (Σ)值均较高(即图3中既出现红点又出现紫圈的节点),是竞争情报领域2006-2016年间的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其中“大数据”更是近几年学界的重点关注对象。

“大数据”是近几年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重点(中心度大于0.1),也是2013年以来最热的研究新趋势(突现度为19.78,排第一)。随着大数据成为时代特征,大数据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数据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作为构筑在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基础上的竞争情报,其发展面临着竞争情报地位提升、情报源更有价值、竞争情报分析能力增强、工作成本降低等机遇和竞争情报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竞争情报体系组织模式等方面所带来的挑战6。“大数据”成为研究热点并且近几年研究热度不减,说明了领域内研究人员对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方式变革的响应,以大数据为背景的研究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

1Wuhan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Based on bibliometrics, this paper uses a CI method to conduct a research, which reviews previou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I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6 and tries to grasp R&D trends and the feature of CI. [Method/process] The samples data of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from CNKI.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re authors and their cooperation net and hot domain on CI. [Result/concl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ntrol the resources of core authors and project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t domain. Key institution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 and should help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network, social network privacy detection and privacy protec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has some research prospects.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

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随着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月份出口增长20.2%,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

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1)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

提高1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8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

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

开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

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

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

格降势也在趋缓。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报告总结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

实践报告工作汇报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党政报告

演讲致辞公众演讲竞聘演讲

就职演说安全生产爱国演讲英语演讲开幕闭幕庆典致辞

贺电慰问领导讲话

党政相关入党申请入团申请

转正申请思想汇报党性分析事迹材料申报材料行风建设

公文范例

主持词

求职应聘个人简历英语简历自我鉴定自我介绍

自荐信求职信会议发言婚丧嫁娶祝福祝贺广播稿

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公务员法政治学习读后感

学习心得创业计划

征文范文应用文论文格式英语作文

综合范文合同范本文秘工作办公表格计划方案社交礼仪

节日相关规章制度毕业设计法律文书时政专栏

论文中心

经济论文

教学论文

法律论文

商务论文

行政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理工论文

文史论文

免费教案

站内范文搜索

|网站首页|综合范文|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求职应聘|演讲致辞|党政相关|时政专栏|英语作文|教案大全|论文撰写|经济论文|教学论文|法律论文|商务管理|

|行政管理|医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工论文|文史论文|文档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信息管理论文>>正文

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

会计论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

ERP项目在同力公司的实施调查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意义和策略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论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有限度的会计委派制及其实施环境

政府宏观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热门文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一体化与国家的碰撞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则…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更新时间:2007-8-1621:03:58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

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

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

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

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

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

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个

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

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

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

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

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

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

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

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

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

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

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

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

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

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

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

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其中150亿元用于

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

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

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

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

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

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

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

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

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

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

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

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的生产潜力

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

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

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

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

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

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

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2.15%和9.9%;1999年约为2.80%和12.0%;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4.0%,仍

明显低于60%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

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

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

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

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

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

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

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

;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

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

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

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

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

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

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

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

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

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

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实施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

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

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

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

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

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

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

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

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

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

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

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

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

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

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

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

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

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

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

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

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

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

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

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

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

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

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

心的技术入股、持股经营制度,以及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维护研究开发和创新者的权

科研信息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使用效益;平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3―0149―03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掀起了创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热潮。实践证明共享平台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大幅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而是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仪器设备利用率仍然很低,二是平台服务能力相对较差,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落后,四是仪器设备技术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五是平台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潜力,六是构成平台的各个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信息反馈。[1]如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制健全、机制顺畅、体系完备、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为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成为我们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本文结合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搭建的实践工作,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模型,就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通过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搭建方案,对进一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有所帮助。

一 开放共享平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创建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的仪器平台作为支撑,但一流的仪器堆不成一流的平台,仪器只是平台的物质载体,完整的平台除有形的硬件外,还包括能够调动硬件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以及使硬件“活”起来的能动因素,即操作者和管理者。[3]具体说一流的平台应包括:设备、管理、人才、技术、评价和反馈等多方面,即要做到设备先进,管理高效、人才队伍素质高、技术精湛、评价客观、信息反馈及时准确。[4]其中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平台的载体和基础,它的内涵随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需求的增加而提升;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平台建设和运作的核心,主要包括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规则、评价标准等;专业化人才队伍及其拥有的精湛的技术水平是支撑平台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客观的评价体系与动态的反馈机制是确保共享平台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只有把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高效运转且不断优化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4]

二 ERP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5]ERP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现在ERP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代名词。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便于适时管理,提高决策效率,降低运营风险。基于ERP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利用完美的网络技术,对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制度体系、信息资源和评价指标及反馈体系等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一体化管理的模式,对于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水平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5]

三 基于ERP管理模式的开放共享平台体系的内容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是一个涉及学校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综合系统,要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实现平台建设的目标,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基于ERP管理模式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是以开放共享为特征,在充分整合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同时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该体系实行主管部门综合管理,设备所在单位日常管理的模式,设备信息查询、功能介绍、运行状态、预约使用、机时统计等环节全部通过网上运行传递,与设备的购前论证、效益考核评价以及相关信息反馈等环节共同构成一个闭环反馈调整的平台体系。做到了从购置源头抓起,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学校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建立新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使用、效益评价、信息反馈等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1 强化设备购前论证,降低购置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和决策效率。[6]

仪器设备购前论证是建立一流开放共享平台的基础环节,论证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它的作用是其它后续环节和措施所无法替代和弥补的。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论证机制,采取有利的论证方法,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盲目购置。首先,建立购置管理论证机制和专家论证机制。对拟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必要性论证,从学校的整体学科建设出发,在相关业内专家和平台技术人员论证意见的基础上,管理部门应利用平台信息系统收集查询现有仪器设备不能完全提供“新增使用需求”的资料信息,提交学校决策,做到从源头上避免因设备使用需求不足造成的使用率低的状况;其次,利用路演论证的方法对拟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和技术指标进行优化,为后续招标采购打下基础。管理部门组织用户单位、设备专家以及潜在的设备供应厂商等多方现场交流磋商(必要时纪检、审计部门也可参加),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进行论证推演,进一步优化、直至确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在保证使用需求的前提下,从技术角度避免仪器设备选型不合理、盲目追求高、精、尖性能带来的资源浪费。[7] [8] [9]

2 整合原有设备资源,优化平台资源配置。

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是大型仪器设备分散布局在不同学院的实验室,甚至是课题组,设备的使用、管理非常分散,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平台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实行“相对集中,专管共用”的运行机制,[10]对通用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整合组建学校统管共用的校级平台、其他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学院实验中心为单位组建学院专管全校共用的院级平台,所有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指标等信息全部输入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同时建立健全完整的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挡案和开机使用原始记录。

3 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确保平台资源高效利用。

作为硬件平台和平台使用者与操作者之间纽带的运行机制是开放共享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和配套的激励措施。建立完整的、操作性强的效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考核评价平台内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客观公正评价考核结果,分析考核评价数据,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及时反馈给平台内的各个环节予以落实。制定相互配套的开放共享激励机制和措施,如: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以、有偿服务收费标准及分配办法等,引入市场经济,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平台的管理,激发平台管理者、操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扭转重仪器设备占有、轻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和开放共享现象,使得学校教学科研人员想用、敢用、用得起。最终达到开放共享平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 注重人力资源调配,保持平台持续发展潜力。

人才技术队伍建设是平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平台进一步发展和解决仪器设备隐性闲置(由于技术开发不足,导致仪器设备潜在功能的闲置)的核心因素是人才及其拥有的技术水平,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原有功能,挖掘其潜在功能,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思想稳定的技术队伍,以保持共享平台持续发展潜力。首先,注重仪器设备开发应用技术人才的引进。学校制定政策公开招聘引进高级专门人才充实大型仪器设备技术队伍,充分挖掘现有大型仪器的潜能,提高大型仪器的应用范围。其次,加强现有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针对学校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邀请相关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开展应用技术培训,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国内外仪器应用培训班。

5 利用网络技术,加快信息资源传递,实现集成化管理。

ERP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对系统中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加快信息传递、使得各个环节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正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平台体系的各个环节自动化管理,提高平台使用效率。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开发设计并不难,关键在于有效运行、发挥其作用。在确保平台具有常规的设备信息查询、功能介绍、运行状态、预约使用、开放时间、联系方式、机时统计、数据分析及故障排除等服务功能外,在实际运行中首先必须明确具体责任人岗位职责;其次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约体系,切实保证预约方便、使用通畅,使开放与共享落到实处。[11]

四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近年来,基于ERP管理思想,围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研究,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不应“一刀切”,而应该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创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嘉南,胡今鸿.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制约因素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62-164.

[2] 李刚,卢亚雄.加强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32-135.

[3] 杨明.PDCA循环原理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40-241.

[4] 刘默,叶元平.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44-146.

[5] 饶琼利,袁健雄.经管类专业开设ERP课程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21-223.

[6] 逄冬梅,张勇,陈晓兰等. 加强贵重仪器设备购前论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30-133.

[7] 边艳菊. 网上路演改变电子商务[J]. 中国电子商务,2001,

(11):14-25.

[8] 陈章水,华武,陈刚. 网上路演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 华东经济管理,2001,(5):94-96.

[9] 宋玉厚,乔威,朱榜芹.路演方法在大型仪器设备购前论证中的应用实践[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0):246-248.

[10] 吴振强. 提高贵重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率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 :96-99.

[11] 张乐,孙淑强. 仪器设备和实验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方法初探[J]. 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06,25(8):1024-1027.

On Construction of An Open Sharing Platform of Large Apparatus in Light of ERP Management Concept

SONG Yu-houZHU Bang-qingQIAO WeiZHANG Xian-jun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Weihai,Shandong 264205,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initial ideas and method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light of ERP management concept to construct an open sharing platform of large apparatu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s relieved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ies’ platform running. And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has been made of how and what to do in its construc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is to make futher improvement of the benefit of large apparatus in universities.

上一篇:无意识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游戏界面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