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镇的人文空间探讨与空间环境提升

时间:2022-10-22 08:36:25

传统村镇的人文空间探讨与空间环境提升

【摘 要】本文分析传统村镇的空间特点,结合广东顺德马岗特色公共空间的特色,对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与界面的更新方式与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村镇空间;类型;更新;空间提升

1. 传统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的探讨

城市更新,是目前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之一。它在不同的层面,影响着城市建设,日渐成为城市政策的制订、城市理论的发展、建设实践的执行中重要的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许多城市正面临着老城镇或者城中村落物质性老化以及结构功能衰退的问题。原有村落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对其物质空间、人文空间的变动与重构,以及相伴而随的传统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继承和保护,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议题。对于城镇的传统空间的更新,我们需要在原有脉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有机的更新。本文将以广东顺德马岗为例,结合传统特色公共空间的主要特征,作为传统城镇空间更新途径的探讨。

2 传统南方村镇空间特点

传统城镇的空间层次一般包括下面几个层级:

岭南村落的传统商业性广场与生活性广场通常包括与商店、酒楼等结合的公共空间和与戏台、古树等结合的公共空间,它们主要是容纳村镇居民的商业活动,是聚会、看戏等活动的聚集场所。许多广场都设有戏台,广场通常与村镇主要街道相连,四周为村镇居民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有茶肆、饭店、商店等。通常此类广场为村镇的形态中心。部分广场也以古树和戏台为中心构成。

马岗作为顺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镇,其整体空间格局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由开放空间(传统村落交流空间)、宗教性建筑(祠堂、寺庙、社等)、街巷、民居以及山体水系构成。马岗的整体村落是呈网络状的完整系统,是由点线面叠加而形成的。这其中包括点状要素(开放空间网络,宗教性建筑网络),线状要素(街巷网络),及面状要素(成片民居)。正是这些网络的存在,使得马岗作为传统村落的意义与价值显现出来。

空间形式最为丰富,有单面邻水和双面邻水两种形式。此空间的形成是符合居民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它的产生很随机,在河边的路的尽头,在桥的两侧, 一棵大树下,几条石凳,成为了当地人最为舒适的纳凉交流场所。而在不临水的公共空间,一般在街巷当中,是最为贴近居民生活的,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在街角,种上一棵树,摆上几个石凳,便成了夏日里人们乘凉交往的最佳场所。

场地中不同服务级别的开放空间空间尺度感不同。通过对马岗的观察,场地中邻里级开放空间大部分在1:1-1:2间,属于比较适宜舒适的比值,这也是漫长的村镇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人文选择。

开放空间是马岗居民邻里交流的基本场所,也是一些宗教祭拜活动的重要场地。它是村落中重要的空间要素,较为均匀的散布在村落中,形成完整的网络系统,开放空间体系承载着马岗当地人十分重要的邻里关系。同时它与宗教建筑结合在一起,如与祠堂、与庙结合以及与社结合等,对于马岗归属感的延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村镇空间环境提升

经过漫长自然发展的村镇,自然村镇肌理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硬件条件都比较落后,不少村镇都有更新提升的需求。在保护的前提进行有机更新一直在中国是热点也是难点。事实上无数的更新方法,最关键的原则是在保护文脉肌理的前提下,以人作为设计核心。只有立足于此,才可以考虑具体的提升原则。

3.1 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城市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 (Ecological System),城镇的更新应该遵循这个系统。象马岗一类的村镇原有进行的是“慢速”新陈代谢,当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向更高能级快速发展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源消费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循环利用物质资源,一旦失衡发展,则会对原有的城镇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成为毫无特色的工业村或者城中村。对城镇生态系统循环体系的充分考虑,这一点日本不少小村镇值得我们借鉴,在保持高水准的生活标准和硬件标准的同时,城镇与周边环境是个良性循环的系统。

3.2 可持续性紧凑发展模式

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对公众,服务设施,交通政策和能源生长之间关系有充分的理解,是城市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紧密的结合。紧凑发展是要克服向外无限制的低效率扩张的冲动,营造一个密集和多样变化的邻里空间,经济和社会活动互相重叠。社区以邻里为聚集的中心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提供进一步提高城镇运作效率,并且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节省资源消耗,更重要一点,避免小城镇摊大饼发展,失去了原有象马岗一类小城镇独特邻里关系的传统。

3.3 生态社区城市设计

中国汽车时代的来临和城市郊区化的效应,对马岗一类的村镇是发展机遇,也是环境的挑战。传统村镇社区的发展应该是紧凑的、步行友善和混和使用的,紧凑的市政、机构和商业活动应该置身于社区。相互连接的街道网络应该是鼓励步行、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次数和距离,节约能源。未来的社区会增加更多的外来居民,广泛的住宅类型和价格层次有利用混合多样化社区的形成。

对于马岗这类的村镇的公共空间更新,由于广场、宗教场所、戏场等是民众日常交往、交易使用率最频繁的场所,对这类场所的更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以人为设计核心,强调场所精神,使这个场所保持为人们乐意聚会和社交的地方,且可达性强,更舒适。

4. 特别设计控制区的设计引导

对于部分有特定人文历史,传统风貌的地区,但又不属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村镇,虽然在规划与建设中没有特定限制,但出于历史记忆和传统村镇机理的保护,可以进行特别控制区的设计。通过一系列控制导则与指引,对村镇进行综合环境提升,即保护原有的肌理,又可以盘活片区低效土地,对政府、公众及社会都有明显的效益。对于马岗一类的村镇,既需要保护,又需要发展,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特别控制区的设计手法将不同于其他区域。设计重点在于公共生活的复兴,提升空间质量。

特别设计控制区内的建筑立面和外观需有统一的设计,优美的景观和绿地将创造更具吸引力与亲和力的场所。原有街道非常狭窄,阳台的绿化可为居民提供悦目的视感。街道拐角则可设为包含小商铺和茶馆等的公共聚会点,能过倡导的特色街道设计将引领更和谐融合的街区生活。

广场的功能多种多样,根据其具置而定。广场的大小决定其中人的活动,决定广场的功能。广场的设计需要满足行人交通需要,减少广场与人行道之间的阻隔,满足停留与休息需要,提供足够的城市家具,满足集体聚会需要,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提供满足公共的相互交流等功能的动态空间,同时也应提供相对休闲及安全的静态环境。

控制区内的空间,需要考虑微气候因素。例如顺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结合顺德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广场应设置在有利于接收东南向自然风的位置,提供植物、帐篷等点状分布遮荫物,并提供连续的遮荫,如骑楼、雨篷等。满足广场人行交通所需的硬地之外,应尽量减少广场硬质铺地面积。座椅的设置应与现场日照模式相呼应,适当引用水元素以降低气温等。

交通安宁(Traffic Calming)与街道临界面的设计,应当成为村镇社区生活的标准服务,其关键目的是使居住更适宜,土地价值提升,创造更安全的交通条件。街道是传统空间最具有吸引力的场所,提高街道软质环境,包括街道小品的设置,增强街道的趣味性和方便性是维持邻里活力途径之一。

5. 人文空间的场所精神

传统村镇的人文空间是中国数千年传承而来的空间环境,并蕴含着人文传统,对于这类不属于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因为发展而遭到破坏是非常可惜的。对其空间环境提升,需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思维,保护并不一定会限制发展,有可能会从旅游、产业、城市运营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对发展带来促进效应。这一点在许多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牛车水、日本福冈历史小镇等都有成功案例。当然,在更新过程中如何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经济激励机制,是我们需要一步步探索的。而对于空间的提升,关键是还是要关注“场所的精神”,无论如何升级,原有的历史记忆需要得以保护。

参考文献:

[1]卢济威. 广场与城市整合[J]. 城市规划,2002,(2)

[2]赵和生著.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阳建强、吴明伟著.现代城市更新[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廖慧,男,汉族,广东省深圳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上一篇:浅谈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下一篇:强化营林生产工作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