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2 03:38:06

高职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保证高职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就必须做好人事制度改革。要想做好人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明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手段,发挥优势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对策

一、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999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吹响了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号角,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的几年内《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也开始实施,这一系列的改革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推进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决心,这些文件的颁布,无疑是高职院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指导。随着我国各类保障体系的完善,全面改革进程的深化,都未高职院校的人事改革打下了社会基础。当前对于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求较为迫切,但高职院校在进行人事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终身制尚未破除,导致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流于表面,进程缓慢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保持着职务和待遇双重的终身制度,这一制度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导致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较差,工作效率低下。而实施了聘用合同制的高职院校,其各个方面水平普遍比实施合同终身制的高职院校要高,因此,要想对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就要破除合同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末尾淘汰,以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突破原有的人事模式。

2.人事改革的规模需要扩大

高职院校的机构设置繁杂,各个部门的职能分配不合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不高,聘后管理方式不合理,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如果不扩大高职院校的人事改革规模,不真正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就会使人事制度改革背离当初的目标,达不到改革所期待的效果。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下,高校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多,高校在员工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投入的负担增加,导致学校对于人事改革缺乏参与热情,人事改革的规模受到局限。

3.人事改革的考核体系不科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事改革制度只注重量化,却忽视了高职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不同岗位的不同改革要求,考核指标单一,存在着考核方式和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同时,由于不同岗位在岗位职称评判和岗位提升上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果只运用同一种方式对所有人进行考核无疑是不科学的。因此,如何科学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进行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将是深化高职院校人事改革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4.分配制度不合理

当前的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合同制度不合理、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分配制度不合理。由于缺乏竞争和淘汰机制,员工的分配所得大多无明显差异,这对于勤恳工作,为高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不公平,也不利于相关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只有解决了前文所言的不合理的问题,才能促进分配制度的合理化,才能将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落到实处。

5.管理制度不合理

一方面,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体系中,只重视对应聘者学历的筛选,却忽视对应聘者能力的考察。另一方面,管理者缺乏人才的分配意识,不会合理分配优质的人才,导致高职院校的用人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合理。同时,由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行,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编制规格管理沿用旧的标准,而没有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进行改变,导致编制管理制度不合理。

二、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改进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阻碍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要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化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当前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特点。不但要注重研究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特点,更要注重人事和分配两个改革的着力点,还要立足校情,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制,健全激励机制,改革校内分配制度,完善评价机制,走节约型、内涵式人事管理建设的发展之路。

1.简化机构,拓展人事改革的规模

做到机构精简化,效率最大化,一方面,要对高职院校的相关管理机构进行合理设置,另一方面,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能和责任进行合理地分配。对于设立目标重复的机构进行精简,确定各类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和编制。强化一线岗位的人员配置,对二线冗余的相关人员进行改编,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填充,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机构改革,拓展认识改革的规模。

2.完善岗位设置,促进人事管理方式的改变

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岗位设置,在充分分析高职院校的人事情况后,进行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使人员管理真正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各部门按照实际教学或科研的需求设定岗位,从而转变人事管理方式,促进岗位管理效能的提升。

3.健全高职院校的分配制度,提高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依据员工的岗位价值和工作内容的技术等级确定分配标准。实施内部结构分配主要依据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能力和业绩。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国有单位,其工资分配主要是以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总额合理地优化分配制度,如何按照教师的不同价值水平确立分配标准,都是实施分配方式改革的主要难点。一方面,要打破原有平均分配的工资标准和分配制度,另一方面,要树立政策鼓励职工多劳多得,对教学或科研做出重要贡献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进行处罚,从而合理地拉开职工间收入的差距,从而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人事改革的目的。

分配标准动态化,确保分配公平。健全高职院校的分配制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依据不同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制定分配标准。从教师、实验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要定期对其岗位进行等级评审。从相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可依据其工作指标,实行累积加薪法。除了注重日常的提升与加薪外,对于获得重大奖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职工也要加以奖励,从而促进分配的公平。

4.加强人才的流动性,促进合理流动机制的形成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优秀人才。由于现代社会机会较多,人才的流动性普遍较大,教师的流动无疑符合时展的需求。适当的教师流动,能够保持教学活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职院校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时,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一方面,要扎根本校,挖掘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名师意识,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优秀的人才对于人事管理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既要注重对外校优秀教师的挖掘,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要注重对潜力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鼓励关怀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和水平,形成扎根学校的名师。

培养员工的职业生涯意识,促进优质人才的常驻。要转变当前浮躁的治学理念,培养教师的职业生涯意识,鼓励教师凭借自身的能力提高本校的科学研究水平,要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相应的晋升制度支持,建立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健全校内监管体系,确保人事管理的公平性

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公平的现象。通过建立健全包括人事仲裁委员会在内的校内监督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完善校内的监督体系,从而保障人事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进程加快,改进现有的改革方式,探索新的改革渠道,是实施高职院校人事改革的客观需求。

三、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已成为潮流,然而,改革中出现的诸如实施合同终身制、人事改革的考核体系不科学、管理和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阻碍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从精简机构构成,完善岗位分配制度,拓展人事改革的规模,健全高职院校的分配制度、加强人才的流动性、建立健全校内监管体系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以期拓展人事改革的规模,促进人事管理方式的改变,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确保人事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激发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元君.对当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陈晓宁.困境与出路:我国人事制度的现实考察――以公立高职院校人事为视角[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3]谭亚伟.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4)

[4]王洪峰.高职院校教师考核激励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晓丽(1977-)女,江苏通州人,硕士,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人事师资劳资管理。

(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管理与使用探析 下一篇:研究生教学引入国际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