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2 09:24:25

高职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是一种操作技能的合作教学模式,是高职技能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对其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和实践要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技能人才;操作技能;教学模式;合作

操作技能是一种在实际活动中操纵某种装置的特殊的动作技能,其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传统“示范――讲解――操作练习”教学模式存在的“不重视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不足,笔者运用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技能教学模式――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本文对其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和实践要点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希望对提高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操作技能的培养效率有所帮助。

一、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技能形成过程理论

费茨和波斯纳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等三个阶段。在认知阶段,学习者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同时也做一些初步的尝试。在联系形成阶段,练习者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在自动化阶段,一长串的动作系列已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练习者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迅速、准确、自动地完成动作。

(二)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理论基础是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发展理论、精制理论和接触理论。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等五个要素不可缺少。

(三)师生互动的理论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的行动、行为,它是“师生双方特征结合的产物”或“交往的结果”。师生互动融知识传输、操作训练和组织管理于一体,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同时亦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育社会学家吴康宁提出的师生互动模式中,师生互动包括四个过程,即:教师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学生对互动情境的界定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碰撞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调整过程。

二、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所谓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获得操作技能作为教与学的共同目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经过练习而获得完善化的动作方式的一种技能教学模式,它实际上是一种操作技能的合作教学模式。其中,“异质学习小组”是指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的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优、中、差三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且中等生占多数;“教学动态因素”是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包括操作技能传授教师和与此教师就所教内容进行互动的教师,学生分为单个的学生、各个小组的学生和全班学生三种类型。

(二)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包括九个基本环节:

1、合作设计

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合作设计出教学目标,然后用术语清楚地陈述目标。了解教学内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要求。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做法为在课前备课,包括就教学内容与相关的教师进行互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做法有两种,一种为学生在课前预习。另一种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翻阅教材。较好的做法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

2、小组理论学习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让各组的成员在一起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动作任务及其要求。小组学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其充分讨论交流,以使每组成员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就问题达成共识。

3、理论学习的反馈与评价

各组每次轮流派一名成员汇报本组学习情况。讲解所学内容,其他组员可补充。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后,分别对其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在所有小组都汇报完后,教师再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对各组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总体考察。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要根据学生以往的成绩将各小组中优、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安排在一起进行评价。

4、归纳讲解,动作示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和补充,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知识结构。同时或稍后,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宜简单扼要,示范应将技能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清楚地展示给学生。

5、小组操作技能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或同学的讲解和示范去理解操作技能学习任务及其要求,并尝试去发现操作技能的构成规律。在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之后,学生慢慢地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动作达到自动化。在小组进行操作技能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在各组间来回察看,若发现有学生动作不规范,立即指出。并作讲解示范。并且,各个学生应关心本组成员的练习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指正。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便其反复练习与交流。掌握动作要领。

6、操作技能初步测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技能初步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情况和配合情况给小组评分。作为小组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每组测试完成后,教师立即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作讲解示范。待所有小组都完成后,教师对各组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可取和不足之处,提示大家借鉴或注意。

7、小组更正、巩固练习

各小组根据教师的反馈、讲解和示范进行更正和巩固练习。小组成员要互相提示和指导,以便大家有效更正先前练习中形成的错误动作,这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在更正错误动作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反复进行练习,逐步巩固所学操作技能。

8、操作技能最终测试

各小组依次进行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掌握和配合情况给各组评分。作为小组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每组测试完成后,教师立即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与示范。待所有小组都完成后,教师对各组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可取和不足之处,提示大家借鉴或注意,并对学生课后的进一步练习巩固和对后续内容的预习进行指导。

9、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在课后,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操作技能。在这一环节,由于受到时间、地点和器械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应该以心理练习为主,辅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学生若对操作技

能有所遗忘,应及时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并作巩固练习。

在上述环节中,前八个环节由教师指导在课内进行,第九个环节和第一个环节涉及到的“课前预习”由学生遵循教师课内指导在课外自主进行。学生的成绩由理论学习成绩、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和学习表现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操作技能测试成绩又分为初步测试成绩和最终测试成绩两个部分,且后者所占比例应大于前者。

三、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的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多元互动,另一个是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一)多元互动

与传统的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互动不同,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学的前导性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与教师就所教授的内容进行互动,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使原有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就某项共同的任务进行互动,互相学习和帮助,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有序、有效地完成小组任务。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的一种公认的重要互动。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不断解释对方所作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师生良性互动的结果作用于智力水平、知识经验与理论、动机、讲解与示范、反馈、练习和反思等影响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二)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在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这大大地减少了学生花在错误动作上的时间,提高了操作技能学习的效率。

学生所得到的反馈与指导分为两种,一种来自授课教师,另一种来自本组和邻近小组的同学。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反馈与评价、操作技能初步测试和操作技能最终测试等三个环节中专门、及时地针对各小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或操作技能练习做出反馈与指导。而且。在各小组进行理论学习和动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来回在各组间走动,学生若有错误或疑问,会得到及时的反馈或指导。教师的及时反馈与指导有利于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要领,对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来自同学的及时反馈与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和错误动作的更正,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得到本小组同学的反馈与指导,有时也会得到邻近小组同学的反馈与指导。

四、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实践要点

为了保证高职技能教学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异质小组的组织

组织异质小组时至少应作如下两个方面的基本考虑:第一,每个小组要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的成员组成。其中既有优等生也有差等生,但大部分为中等生;第二,各小组总体水平要求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侧面。

(二)学习时间的安排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环节并达到较高的质量要求,教师需对时间做出精心的安排。一是课外时间的安排。学生在课外有两个重要任务,即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巩固。教师应给出明确的要求或提示,以便巩固先前学习的效果和保证后续学习的顺利展开。二是课堂时间的安排。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练习与测试以及教师的反馈与指导等重要活动各占多少时间,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与学习状况作出适当的安排。

(三)合作方法的指导

如果仅有合作的形式而没有合作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的点缀。因此,在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中,合作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就此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合作方法,主要是指社会交往的方法。为了顺利达到操作技能教学的目的,学生要学会与教师、本组同学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往,要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维持、辩护自己的观点,能够善解人意,甚至适当地妥协。

(四)不良互动的防治

如前所述,多元互动是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不良互动,也会对操作技能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采用合作式操作技能教学模式之前,应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并制订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方案。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一旦不良互动真的出现,要迅速采取预定方案进行治理,以保证操作技能教学的质量,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实质互动的实现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着师生形式互动代替实质互动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互动活动主要具有信息的单向性、被动性、贫乏性和极端性等特征,师生双方未能很好地实现感情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一些高职技能教学背景下的师生互动之中,这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将教师按照教案控制课堂和学生转变为师生共同创造课堂、深化经验、提升生命的过程,实现师生的实质互动。这种转变要求将教师置于学科心理学化的中心,要求教师职前教育关注到帮助职前教师变成教师,而不仅是把注意集中于教会职前教师去教学。

上一篇: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方向设置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