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产出模型评介

时间:2022-10-22 04:27:37

双语产出模型评介

摘 要: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许多相关因素。自该学科诞生以来,学者们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不同领域,从横断面和纵深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本文以Levelt母语产出模型为基础,对De Bot和Kormos等人的双语产出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该理论的应用及发展做了阐述,最后指出了双语产出模型的不足。

关键词: 双语 产出模型 发展应用

一、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5年元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应用语言学第六届年会期间,召开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会议,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新学科宣告诞生。该学科的跨学科特性与其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和过渡语(inter-language)的研究,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并对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系统的本质作了一定的探索,旨在发现语言习得的发展阶段。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逐步深入,过渡语研究中增加了由个体、语用环境和交际任务等因素引起的过渡变量方面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重点转移到以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言学为基础对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此后又转向对学习者接受的输入语(in put)进行话语分析。Levelt (1989)首次提出了母语的言语产出模型,之后(1999)对之前提出的母语产出模型做了修改。他认为语言产出是模块的,即系统中某些加工成分的功能相对自足,它们有自己特定的输入,并独立于其他成分处理,该模型主要是词汇驱动的模块的语言产出过程模型,为我们研究二语产出奠定了心理语言学基础。De Bot以Levelt的母语产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双语语产出模型。笔者从双语产出模型的起源、主要内容、双语产出模型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看法。

二、双语产出模型的简介

(一)双语产出模型的起源

De Bot以Levelt(1989)的母语言语产出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双语产出模型。Levelt认为,信息生成由概念启动。在概念生成器(conceptualizer)中,发话者产生交际意图,并对其进行宏计划(macroplanning)和微计划(mircroplanning)两个阶段的信息编码加工,使其转换为前言语信息。前言语信息在下一个处理单元构成器(formulator)中,经调用心理词库(mental lexicon)中适当的词项,应用语法、语音规则生成内部言语计划(语音计划)。而对于心理词库,Levelt则将其分为词汇语义信息和句法信息组成的词注信息(lemma)及词汇形态、语音信息构成的形式信息(form)两部分。最后发音器(articulator)通过向神经肌肉系统发出指令,将言语计划转化为实际话语。该模型的一大特色在于它考虑到了一个与言语听辨相关联的言语理解系统的作用,该系统监察言语计划和实际说出的话语,适时提供反馈。如此,言语产出和言语理解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有力地说明了言语的自我监察功能。总的来说,Levelt(1989)模型是一个并行(parallel)、渐增(incremental)的模型,即言语产出过程中,言语处理的各层面并非先后依次进行,而是即便现阶段的处理尚未完整,下一阶段的处理已经开始。而且,低水平层次上语言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要高于高水平层次上的处理。

(二)双语产出模型的观点及假定

De Bot继承了Levelt的观点,他认为双语产出模型是一个默认系统,一个人使用该系统时总是只用其中一种语言,这样,双语产出模型与单语产出模型没有本质的区别。De Bot假定一个共用的概念形成器,负责语言的选择并形成用所选语言进行表达的信息,遵循双语词汇系统的理论假设,在双语产出模型中采用词库的子系统假设。一个词库包含两种语言专用的子词库,设定两个话语形成器以容纳两个词库,每一个形成器都包含两种语言专用的形态句法信息。他们还提出发音器的扩展系统,认为双语者通常说第二语言时会有“外国口音”,因为两种语言共用一个发音器。该模型与母语产出模型本质上是一致的。

双语产出模型是在母语产出模型基础上的改进,主要有三方面:首先,De Bot认为,对于双语者而言,从交际意图到前言语信息的转化过程中,宏计划是所有语言共享的,而微计划则需按照不同语言的不同要求来具体设定。其次,De Bot赞同双语存储中的“子集假说”(the subset hypothesis),认为不同语言共享一个心理词库,成员间的联系因反复共现而得以加强。这就意味着,同种语言中各词项间的联系要强于不同语言词项间的联系,因而同种语言的词项构成一子集,各言可分别提取;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同语言成分间的联系可达到同样强度,从而实现不同语言间的随意切换,于是,“一个词注就可能同时与多个形式特征联系起来”。再次,De Bot还引入了Green(1986)关于不同语言的三种激活度的观点。Green(1986)认为双语或多语者在语言使用时,某种语言不是完全打开或关闭的,而很有可能,在具体语境中,某一语言被选中(selected),而其他语言潜在激活(active)或休眠(dormant)。

(三)双语产出模型的应用及其发展

双语产出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双语言者的语言产出情况。双语言者在交际过程中,以宏计划和微计划规则为基础,进行语言的筛选,被选中的那部分语言就是言者所产出的话语。该模型可以解释语言使用中的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和跨语言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s)现象,还可以用来解释双语产出过程中的言语控制现象。简言之,双语产出模型应用范围广泛。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推动了双语产出模型的发展。

Kormos(2006)认为双语产出模型是模块化的,它由分立的编码模块组成:概念形成器、话语形成器和发音器,它们各自处理特定的输入。与母语产出相似,二语产出也可以增量的方式(incrementally)工作,即模块的零碎输入即可触发该模块的编码程序。例如,一旦某个单词的第一个音节被进行语音编码,发音器便开始其发音,这意味着达到一定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可进行并行加工。但是,只要某个编码程序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控制,其编码就只能是串行的。然而,该双语产出模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串行模式,因为从词汇到音位层允许激活的流瀑式扩散(cascading)。换句话说,被激活但未被选择的词节点可将激活继续传到底层的音位节点。另外,该模型不允许层级之间激活的后向流动,其监控是通过语言理解系统完成的。Kormos的双语语产出模型还探讨了双语语产出过程所特有的问题:语言选择、双语词库、二语的句法编码、音位编码及监控问题等。他认为,除了增加产出规则的陈述性知识的新知识储存和融入二语概念、词目、词位和语音规则外,双语产出模型与单语模型并没有显著差异。双语语产出的神经成像研究成果也支持母语和二语言语加工的基本相似性观点。与前人的双语语产出模型相比,Kormos的模型更精细,更有针对性,且突出了双语语产出与母语的不同。

三、双语产出模型的问题与不足

De Bot的双语产出模型指出了双语产出模型与母语产出模型的同质性,该模型虽然简洁明了、形象生动,为双语产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二语与母语产出之间的差异性表述的不够明确,因此,该模型仍然有待研究与改进。

Kormos的双语产出模型比De Bot的双语产出模型更加详尽,不仅使双语产出模型理论得到了发展,而且涉及了二语产出过程中所特有的问题:语言选择、双语词库、二语的句法编码、音位编码及监控问题等。虽然Kormos涉及了二语产出中所特有的问题,但他没有提出详尽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双语模型理论依旧有待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以Levelt的母语产出模型理论为引子,对De Bot和Kormos的双语产出模型做了概述,并对其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表达了见解。由于双语产出本身的复杂性和相关文献的不足,对于双语产出模型理论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本研究表明,对双语产出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双语的性质,从而更加重视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在交际过程中会视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语码并更加自如地进行二者的转换。简言之,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了解二语的产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戴运财.二语习得的心理学评介[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1月,第1期.

[2]石林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若干问题[J].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24卷第6期.

[3]刘春燕.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3月,第38卷,第2期.

[4]王璐璐,戴炜栋.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J].Foreign Language World No.5 2014(General Serial No.164).

[5]魏蕾,杨红.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原理及其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月.

上一篇:“南海奋进”FPSO单点系泊系统维修项目锚腿回... 下一篇:孩子姓啥,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