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与途径

时间:2022-10-22 12:56:18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与途径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恰当评价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兴趣.数学评价的正确导向是数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那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和途径如何呢.

一、两个基本原则

1.给予正面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孩子,认为孩子将一事无成,在学校不会有所作为,那么,他不仅会使孩子们痛苦,而且自己也会终身都感到苦恼”.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已经证实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潜移默化地被学生接受,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动力,充分发掘潜力,最大限度地推进学习进步,直到取得成功.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评价切忌“一锤定音”,我们应该仔细审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闪光点”,从情感和态度上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增长点,正面引导,及时给予激励.

2.保持有效沟通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教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教师讲课,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保持有效沟通,能极大地提高有效评价对数学活动的促进作用.

二、四个有效途径

1.立足活动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合作意识、参与程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从而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而且要根据他们以往的知识基础,评价他们对活动态度的转变、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对活动技能的掌握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是否能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既要求体现共性,又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如果总是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为印象进行相对评价,甚至排出名次,这样做对学生心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可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它区分了优生和后进生,它对学生产生了过重的心理压力,它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更为合理的评价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它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学生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这样的评价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更能为他们所接受,有利于他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他们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之不断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特别地,对于学困生,如果教师能尊重个体差异,不带任何偏见地为其学习进步给予具体的指导,那么,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进步的喜悦,他们会更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3.关注过程评价――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

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往往有意无意地“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果不知因”.要知道,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大多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作用,认为学生的实践与思考是理解数学的先决条件.在数学活动中学生不断发现,不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步的快乐.所以,对数学活动的评价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事实上,数学活动的结果需要关注,但是活动过程更加重要.我们应对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这是评价的核心的部分.而且,如果把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入到数学活动中,会有助于学生及时地认识数学活动的价值.因此,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学生参与评价――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化

如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活动成绩,那么会激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而且,如果让学生一起参与制定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作为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发挥潜能.至于评价方式,不能只把评价停留在书面形式,而应该把评价以多种方式渗透到数学活动的的始终,这样对学生的数学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评价途径多样化,使具有各种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学生有受到激励的机会,同时使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当然,我们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评价的途径还知之甚少,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其实,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亮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多维度激励学生,会大大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成为提高活动质量的助推器.

上一篇:例析“善变的摩擦力” 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