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时间:2022-10-21 04:57:46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校,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学校的生源在减少,学校的布局调整了,学生集中了,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学校的硬件水平提高了。一般的小学都配有多媒体教室,有的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这就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然而,由于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低,一些领导缺乏对“整合”的全面认识,没有做好或不懂得对学校的“整合”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和长远规划。致使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闲置。浪费了教育资源。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切实提高领导“整合”的意识,注重“整合”模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校长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通过书、纸的记录来传播信息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必须注重“整合”。要因地制宜,努力发掘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潜藏资源,不能死死地把眼光仅仅停留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简单地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上。实际上,除了教师和多媒体教室,我们还有网络资源、光盘教学资源及学生这一主体等可供“整合”探索与实践。所以,在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今天,学校领导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多种“整合”模式,多角度地进行“整合”工作,注重“整合”的多样性,强化“整合”的实效性。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是多媒体“整合”的关键

教师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无庸质疑教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教师的现代专业品质成为实现上述目的的关键。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有些教师的专业思想不端正,信息技术在不少场合用的并不恰当。例如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法宝,似乎只要在课堂上用一用,这堂课就体现了整合了。

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提供的超文本特性,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本学科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对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接受学习任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可以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只对个别学生进行讲解、辅导,更多的是扮演一名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效,同时教学任务也能够很好的完成。这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三、为教师提供舞台,加速整合的步伐

新的信息技术使备课、授课、指导、评价无一例外要进入信息技术平台。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进行大胆尝试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备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才能使计算机成为教师的真正工具。这就需要给教师创设平台,不仅要求各学科教师自己从头设计并自己制作课件。还要利用计算机从事教学工作的相互交流。定期的对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评比,期末评选利用计算机从事教学工作的相互交流的先进的教研组。

不但要求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利用网络系统,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培养借鉴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现成的资源大家都不去开发,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网络资源,还浪费了你自己的精力。对于很特殊的资源或者是很具有你个性化的资源也可以自己动手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为此我们开展了“我最得意的一节整合课”活动。

四、评价考核,是促使整合的保证

有的教师说:“我们要花费数十个小时编制一节课的课件,那么我们的工作究竟是编制课件还是进行教学”?有相当多的老师则更加直截了当:“光是编课件所需的那么多时间,也使得我们根本搞不起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使用现成网络资源太费事,不如一根粉笔、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省事,这样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实际这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祟。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之外,还要搞好评价考核。

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被观察到的。是评价标准作为一种规范,让教师在规范下进行整合教学,养成习惯,最后达到自觉的进行整合。还要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个人根据标准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其实自我评价就是教师对自己整合的自我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把反思写在本上。

上一篇:浅谈物理探究教学的点滴尝试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