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强力推进“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时间:2022-02-24 10:59:48

提高认识 狠抓落实 强力推进“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摘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是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改进教学信息呈现及教与学方式、落实工程的基本要求、实施工程的基本方式、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应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阐述,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中的高效使用,进而强力推进“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实施。

关键词:落实 推进 优质 资源 工程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设计、开发、制作、传播和应用,为教育的公平化、个性化、多样化、均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合格学校建设”等惠民惠教工程的顺利完成,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和硬件的配备要求,而真正让这些硬件发挥出效益来,必须有相应的软件与潜件的支撑。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并实施了以制作、配送中小学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光盘为主要内容的“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这项工程更加侧重于教育教学软件与潜件的配置和使用。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手段和名师的教学智慧通过教学光盘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解决广大农村中小学优质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提供了基础性保障。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适应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其呈现方式有很多创新之处,使得这次制作配送的光盘不同于单一的优秀课录像,也不同于常见的课件或多媒体素材库,综合性很强。既有优秀教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也有示范性的教学录像片段,还有围绕这一堂课的各种先进的教学素材。使用这些资源的教师可以照着学、跟着做、放着用,与全省最优秀的教师一起执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教学的要求进行选择和重新设计、重新编排,能够备课有素材、授课有榜样、教学有章法。农村学生可以与城市的学生一同上课,享受最优秀教师的教学。“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极大地促进农村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一、“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理念

教师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训练相结合,实现光盘中的主讲教师、学生与现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双师型”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农村孩子可以直接看到优秀教师讲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恰当合理的目标定位,学生们普遍感到通俗易懂,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1.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实现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变革

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实施,为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硬件与软件保障。探索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理应成为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重要课题。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教学环境,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征,合理组织再现方式,使大量的教学信息以最佳的结构方式呈现给学生,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由教师单纯的“教”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是改革的重点。“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实施,为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物质上、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保障。使教学方式更加多元,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教学手段更加整合,师生交互更加多样。

3.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大量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提供了资源。“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学生带来了什么?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看法:(1)让教育更加公平。“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以政府“埋单”的形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体现了公平教育的特征。(2)提高了课堂综合效益。优质教学资源弥补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灵活,课堂教学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3)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给农村孩子带来全新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让农村的孩子有了成材的希望。“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方式,给农村孩子搭建了成材的平台,带来了成材的新希望。

二、落实“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基本要求

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除了教学观念需要更新以外,重点还要解决资源如何有效融入教学设计、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如何体现、光盘教学和现场教学如何有效融合等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教师要认真备好课

第一,教师要备好教材内容,不能陷入有了教学光盘就不用钻研教材的误区,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课时教学所达成的目标。教师只有对教材把握到位,才能真正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意图,使用光盘教学资源上课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第二,教师要备好光盘教学资源,要对自己播放的光盘资源深钻吃透,反复多次观看,真正做到深入细致地备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课堂时空转换的设计。有了时空转换的教学设计,教师才能在保持正常教学时序的前提下,有机地插入自己的调控时间段,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备好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教师要调控好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晰主讲教师的教学思路,熟知课堂教学的结构。根据主讲教师的思路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层递性强;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合理建构知识结构。教师还必须彻底消除不作为思想,要积极与光盘上的主讲教师步调和谐,节奏共振,目标共向,时序一致,把两种教学融合为一体,在课堂上保持适度教学紧张。在使用光盘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既是和学生一样的聆听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还应该是主讲教师的共舞者,让自己的教学融入到主讲教师的教学中去。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敏锐地感受、准确地捕捉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选择和决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3.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

教育反思,表现为一种教育的自觉与自醒,也应表现为教育的理智与激情,是理性与激情的融合。教育反思应当是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批判和创造的过程、教师不断发展的过程。利用光盘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课后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高使用光盘教学的实效性。不能机械地操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基础,不能全盘照搬。要重点反思是完全按照光盘所提供的教学情景和过程组织课堂教学,还是根据本班级的学情,选择光盘中部分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片段(某一问题情景、某一实验等)进行教学活动,或是教师把光盘多看几遍,巧取教学思路和有价值的问题,采纳光盘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等,自己重新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要基于学情、班情、师情、光盘情进行反思。

4.重视教材的作用

本套教学光盘非常重视发挥视听艺术的特点和优势,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十分强调用字幕、特写、画中画、定格等多样化的视听手段强化教学重点。尽管教学光盘十分强调用视听手段强化教学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能做到对这些细节进行随心所欲的强调和重复,更谈不上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了。因此,用光盘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发挥纸质教材的作用。纸质教材仍然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无论观察主题图,或者查阅资料,无论是独立完成作业,或者与他人讨论问题,纸质教材都是最方便、最实用、最重要的资源。如果学生要自学知识就更少不得纸质教材了。在用光盘教学时,纸质教材仍然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依据和工具。教师应在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仍然要重视发挥纸质教材的重要作用,要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服务。

5.教师要做到“五要”

一是要“学”,学习主讲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特别是过渡语言、引导语言、启发语言等。二是要“看”,看光盘教学进程,更要看现场学生的反应,看机会,抓契机进入自己的调控时间点,而不是随意暂停。三是要“记”,用心记主讲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更要捕捉到学生产生的疑点、难点,调控课堂节奏和播放时机,进入时空转换点,帮助学生排解疑难。四是要“讲”,如引导、提问、对话、强调重难点等一些细节,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课堂中的一些演练要自己组织。五是要“导”,要引导学生学会上光盘教学课,学会听、看主讲教师讲授重点,学会回答主讲教师提问等,引导学生适应优质资源教学新形式。

三、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基本方式

目前课堂教学应用中,使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的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整节课播放光盘,让学生跟着光盘内容学习,在主要环节后现场教师精讲点拨,指导练习。二是光盘播放前提出学习要求,播放中针对重点、难点及时暂停、重放、讲解或操练,播放后小结、拓展。三是模仿光盘中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选择播放光盘的部分内容或者不播放光盘。四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课堂上播放光盘中的片段。

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班情、学情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光盘中内容的话,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新教师或教学水平不太高的教师可采用第一种方式,但一定要落实学生的训练情况。教学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可采用第三种方式或第四种方式,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一定要真正理解“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的意义,正确对待主讲教师的教学,认真研究其优势特点,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有些教师拼命去找主讲教师的不足,企图超越主讲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当然,不反对教师敢于超越,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注意保持正常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维护同步课堂的和谐氛围。

由于农村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虽然已减缓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坡度,但学生仍然会出现“跟不上”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采取间歇式播放教学内容,即采用课堂的时空转换设计。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要求时,利用遥控器将光盘播放暂停下来,由现场教师接过课堂的掌控权,自己组织教学活动和练习,补上差距后,再继续播放下一环节的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完整的、优秀的,兼顾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但也不可否认各地学生水平存在着区域差异性,当学生跟不上同步课堂的教学进度要求时,教师采取间歇播放,强化提示或精讲点拨的方式,带领学生跟上进度的做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授课时间,一般只有20~25分钟,这样,每节课有大量的时间留给现场的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现场教师上课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时空转换教学设计。也应清楚地注意到,间歇式播放做法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太频繁,太频繁的时空转换会打乱原有教学设计,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紊乱。教师要强化辅导,尽快弥补差距,帮助学生赶上进度要求,引导学生缩短适应期。还要引导学生上课时学会“看”电视,不当旁观者,要把主讲教师当成可依赖的真实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由频繁暂停逐步过渡到必要时暂停。

四、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产生孤独心理

光盘教学形式的运用会让有些教师因失去课堂话语权和课堂调控权而产生孤独的心理,教师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学生重视,会有“电视一打开,孤独就出来”的感觉。

2.避免缺乏有效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光盘教学好,只要给学生播放就行了,学生自己看自己学,其他的就不用管了。有些教师使用光盘上课,在课堂上不知道怎样组织教学,往往找不到现场教师的位置与感觉。教师缺乏有效组织,教师和学生都当观众静静地看,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很累,造成屏幕上教学热火朝天,教室里教学冷冷清清。这是不作为表现,其根本的原因是对“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不理解,不知道在新的教学形式和环境下,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应担当起的作用。

3.避免没有任务驱动

有的学生不适应面对光盘上的主讲教师上课,会把上课看作是看电视,没有把主讲教师当成讲课教师,学生的学习往往缺乏任务驱动,缺乏目标意识,不能尽快融入学习情景中去。

4.避免精力不够集中

学生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疲劳,精力不够集中,学习效率低。电视好看,可总看就不行了,学生年纪小,神经兴奋的时间不能太长,容易精神疲劳。还因为学生年纪小,自制能力弱,要求学生长时间看屏幕学习很困难。参与活动的时间减少,学生活动的面窄,兴趣保持时间不长。

5.避免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现场教师只顾让学生看教学光盘,没有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时间一长,积重难返,影响效果。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理解困难等问题,平时课堂教学的教学互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播放教学光盘时,学生和电视上的主讲教师、现场教师、同伴缺乏及时交流,现场教师如不及时停下来处理,学生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

6.避免使用光盘障碍

有的教师认为光盘教学比较麻烦,不想用;有的教师不熟悉设备的连接与操作,不会用;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不适应光盘教学,不愿用;有的是视频播放设备连接匹配不当,不能用。

实施“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深化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前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形式,教师要不断适应教学形式的更新,认真做到上述“五要”,还要和主讲教师融合为一,即“五要一融合”,同时要避免出现的6个问题。只有广大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总结出更成熟、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让“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出鲜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沈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江苏教育技术,2009,3

[2]胡文兵.“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使用点滴[J].小学数学教学,2008,10

[3]顾长明.优质资源下乡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1

上一篇:让一切亲近学生,让一切融入课堂 下一篇:OA平台―学校信息对称与科学管理的良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