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特色课程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10-21 01:47:10

文化传承视角下特色课程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一、岭南文化概述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它的源头是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岭南文化的特点:务实、开放、兼容、创新、敢为天下先。近代,在岭南中西文化交汇,产生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人物。

二、“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的设计思路的探索

1. 传承岭南文化

学校教育根植于岭南文化、融合核心价值观、新广东精神,结合我校地域特色、师生的实际情况,凝练出校园文化的核心“厚德博学、敏行致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校“现代岭南人”的特色课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我校特色课程,培育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德行品尚、广州情怀和国际视野、多元兼容、开拓创新的现代岭南人”;2015年4月,113中“现代岭南人”高色课程通过广州市特色课程重点立项。

2. “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的创新

特色课程立足于校园文化的与时俱进,特色课程的内容就是为培育创新人才为宗旨,为此,从特色课程的体系、基础、目标、内容应该有一个生态化创新设计。从课程的本身也是创新的。《岭南自然观察》课程开展了40余次观察实践活动,600多人次学生参与,足迹遍至广州市各大小文化风景区,还有远到深圳、香港、厦门、台湾等地。我校被授予了“斯巴鲁生态文明学校”的称号。

三、“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设计的实践

1. 传承岭南文化,明确课程定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以岭南文化为基础,遵循成长教育规律,以学生成L为中心,立足新时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广东精神,从“德、学、品、行”等方面培育具有爱国诚信、务实开放、勇于担当和敢于创新的现代岭南人特质的学生。“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以传承岭南文化重塑学校办学思想,依据学校文化建设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2. 完善课程体系,提出特色课程育人目标

(1)特色课程体系

“现代岭南人”特色课程体系由“厚德”、“博学”、“敏行”三个模块构成。课程实行普修与专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厚德模块通过《岭南达人》、《红棉精神――厚德教育专题活动》等学习,培养学生爱国、诚信和责任意识,引领学生不断汲取岭南文化精神特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博学模块通过《岭南文化探究》、《创新思维方法》、《互联网+时代》等学习,让学生掌握岭南文化精粹,感悟古今中外的文化魅力,学习现代思维方法,了解现代科技,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开放气质和创新进取的精神与能力;敏行模块在“博学”的基础上“知行合一”,突出个性特长,彰显能力,积极行动与体验,通过《岭南自然观察》、《岭南艺术鉴赏》、《科技创客》、《团队建设与管理》等学习,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进入高校和科研单位,接触现代化技术和大学课程,接受现代化精神熏陶,认识现代文明;激发学生认识自我、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雅的生活品位,培养优秀现代人的素养。

(2)育人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我校特色课程总称 “现代岭南人”,正是基于岭南文化对中学生人格素养的塑造,以及时代精神对青年人的价值导向。“现代岭南人”是指兼具传统岭南文化特质和现代核心素养的人。我们赋予“现代岭南人”以下品行:他们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敢于担当的正气,拥有学识渊博、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雅气,具有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敢于超越的勇气。在夯实文化、统一思想和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我校把特色课程育人目标凝练为:培育爱国诚信、务实开放、勇于担当和敢于创新的现代岭南人。

3. 开发课程资源,落实课程实践

(1)文本资源

为保障特色课程的规范有序,推进课程的有效和持续发展,学校大力推进课程配套教材、教案的开发与编制,并对教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做了具体规定。由特色课程教研组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在学校原有四十余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写修订了《岭南自然观察》、《岭南文化探究》、《科技创客》等六本系列校本教材。

(2)人力资源

我们组成了由校内教师为主的特色课程讲师团。在校内,既注重骨干教师的选拔,也注重全体教师的培训。先后派出了特色课程教研组和讲师团的70多名教师到江浙、上海、北京等地学习特色课程、特色教育、经典教育的经验;我校聘请了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以及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教授作为专家团队,担任特色课程的讲学授课,指导研发特色课程内容,编写特色课程资料,培训教师,做“红棉班”学生导师等。

(3)高校与社区资源

在特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与邻近的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签订了高色课程合作协议,一年来,在专家教授来校讲课、联合开展活动、社团课程指导等各方面都开展了积极的合作。依托高校实验室和学术优势,让师生走进高校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与专家、导师共同进行实验研究,共享高校资源。

(4)网络课程资源

我们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网络课程,使课程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MOODLE的学习型网站开发了网络综合课程“鸟语”,将相关课程理论、学习资源等纳入其中,便于学生在课余自己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也可将自己的文章、图片、感想和疑问在这个网站上交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活动收获汇入校园网站,供大家共享。学校积极构建了网络、学校、社区和高校联动的创新教育平台和机制,使特色课程共建共享,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现代创新精神与能力不断提升。

4. 特色课程过程性评估

过程性评估动态地考核记录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不仅观察其当前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要综合考虑其原有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符合了特色课程发展的要求,避免了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结合学校实际特点,考察教师的成长历程,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聘请专家、资深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评估过程。 对每堂课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教学意见或建议,进行不定期听课、评课,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授课教师专业提点,提出改进建议,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上一篇:传承发展续华章 百年老校焕新颜 下一篇:加减乘除富文本,高效教学促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