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顺差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21 06:05:03

中美贸易顺差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63-02

摘 要 自2006年春季以来,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起的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到美国金融界的各个领域,以至于几大金融巨头纷纷倒闭或者重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实体经济领域最终也未能幸免,需求大幅下降使得全球贸易急剧萎缩。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巨大、经济关系紧密,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美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而90年代以来中国对美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一直都是美国当局对中国贸易政策进行抨击的支点,在现今金融海啸的背景下更进一步加深了中美两国经济学界、政界对这种巨大贸易顺差的关注。那么这种顺差究竟是中美两国实际经济现实的正常反应,还是美国某些官员所描述的是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管制的结果。这正是本文要予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中美贸易 顺差 汇率

一、中美贸易现状及其准确性

1.中美贸易额的变化

1978底中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两国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根据中方统计,双边贸易额从1978年的不到10亿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000多亿美元,30年增长了近311倍而近十几年以来这种增加的势头更加迅猛。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2007年按美方计算,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中贸易额占美国外贸总额的11.7%,对华进出口额分别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5.2 和出口总额的7。随着双边贸易的迅速扩大,美国对华投资13益增长,到2008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大多数是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以购买美国债券,现在中国已成为美国主要债权国之一。在1993年以前,中国开放程度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几乎没有,这种差距在一、二、三产业中都是巨大的。这种状况直接的表现就是从1978年到1993年,美国对中国一直保持着顺差。但是从1993年中国扭转了这种逆差的局面以来,顺差不断扩大,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在2008年中美贸易顺差已经上升到171,257,974,510美元。不仅是巨大的贸易顺差,中国所持有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以及每年数以十亿计的美国对中国的投资,这些因素成为了中美两国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

2.中美统计上的差别

表美两国对进出口的贸易额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总的来说中国的数据中出口值较低,而进口值较高。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首先是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的出口采用FOB、而美国的出口采用FAS,FOB与FAS的差别在于前者包括装船费用,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l%。在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统计,CIF 包括商品自出口国到进口国的保险费和运输费,或者由第三国获得或者列入服务贸易项目下,CIF通常比FOB高10%,而美国是在海关记录的基础上统计进口,基本上与FOB 统计的结果一样,因此在计算两国贸易差额时中国的进口额应该向下调整10%。其次,在统计范围上,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

另一个关键的不同点在于,双方对于从香港转口贸易的商品是否计入的不同。回归之前,香港就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使得其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的货物都是通过香港运往世界各地,而在回归后这种优势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中美在统计双边贸易数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情况导致公众对中美贸易失衡程度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中美贸易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同的计价基础和运输时滞,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存在经由香港转口的贸易以及确认和正确计算这些贸易流量的实际困难。

3.小结

尽管在统计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使得在对中美贸易顺差具体量上存在着分歧,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数据上看,这种顺差都是巨大的,而且递增的趋势。所以在下面讨论顺差的原因时不将这种统计方法和范围上的差别考虑在内,而从顺差的成因角度去考虑。

二、导致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从上节所罗列的数据来看,自从1992年以后的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两国贸易额的增长逐步扩大。排除上节中指出的统计口径不同所导致的顺差数据上的差距不谈,中国从90年代初以来国家全面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首先从制度上打开了禁锢经济活动的枷锁,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仅从中美贸易来看,尽管在绝大多数的行业中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都占据优势,但是中国在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这种优势使得中国的产品价廉物美,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动力。但是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对中国政府贸汇率和关税政策的抨击的声音,似乎这才是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那么事实如何?下面就将从汇率入手讨论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进而考虑产业分工以及美国自身政策对中美顺差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中美顺差的影响

在2005年以前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政策,汇率基本不变。2005年7月21 日,中央银行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为了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这里以汇率r为自变量、顺差额fbot为因变量做一元线性回归。r选取这四个整年度每一季度最后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fbot是这四年度每一季度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美贸易顺差额。这里的fbot是季度数据所以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X11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干扰。使用ADF方法检验季节调整后的数据的平稳性,选取同时包含截距项以及趋势项。未差分的情况下t统计值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均大于临界值,接受原假设序列不平稳。再对fbot做一阶差分后再仅进行ADF检验在三个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该序列平稳。同样r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用方程fd=a+B*rd+£这里的fd和rd分别是一差分后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下。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的R值远小于1,F统计量也很小,而t值也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化速度与顺差的变化速度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而且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不难看出在这四年中人民币一直呈现单边升值的趋势,但是顺差的金额在剔除季节因素后明显仍旧逐年上升,所以某些人所认为的人民币升值就能解决美国逆差的结论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图1)。

2.国际分工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既然汇率的变化并没有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影响中美贸易的顺差,那么肯定是其他的内在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首先,这里面有产业转移的因素,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将其部分的制造业转移或者转包给日本导致了日本经济的腾飞;上世纪70 8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国家又承接了日本的产业;而现在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产品正来自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这是一种发展阶段不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当中国越来越发挥加工厂的作用,其实是中国越来越成为组装最后一道工序的环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不平衡会越来越加剧。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反映了东亚地区对美的产业链效应也就是说中国只是负责来料加工的环节,而之前的产品设计以及之后的物流零售等环节并没有参与,而恰恰是这一环节是需要计入出口金额之中的所以中美的贸易顺差就没有想象中那样庞大了。

3.美国自身的情况

美国自身的很多问题也是原因之一。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中美应该出口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当然现在的国际竞争是全球化的,美国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很具统治性地位的。但是恰恰在这些产品的出口上美国设下了重重限制,经常抨击中国政府是重商主义执行者的美国反而自己在贸易商设下重重壁垒。当然里面有国家安全的考虑,害怕中国的学习能力,但是从经济角度看顺差的存在也是一种自然选择下的必然结果。

另外,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以消费为主导来拉动经济,这样的巨额消费的直接结果就是储蓄不足,而中国恰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两相比较,中美两国巨大的储蓄差距必然通过国际贸易来弥补。1990-2000年,由于贸易结构发生方向性变化,中国对其他国家贸易顺差变为逆差,因此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43.7%由世界贸易结构所带来。而2000-2005年间,由于美国储蓄率大幅降低,因此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由中美储蓄差所带来,美方因素则占总体的78.11%。

三、总结

以上我们讨论了影响中美贸易的几点因素,尽管还有其他的因素没有深入讨论,例如关税的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是由两国自身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的不同而产生的真实反映,是在全球化的格局下,世界各国竞争的结果。而且对美国自身来说对于这种逆差的关注我想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每当美国国内的政治发生变化,例如总统大选期间,中国永远是热点话题之一。共和党人出于保守主义作风和意识形态上的执着、人为了他的那些蓝领支持者,都把抨击中国的政策特别是经贸政策作为选战的一张牌,但是无论这种抨击有多么激烈,当其国内政治平稳下来后又必然回到中美经济交流的正常轨道,这说明从实质上来说美国人也很清楚公平开放自由的中美贸易对两国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关注点应该超越这种顺差数字上的纠结,应该去明白我们需要改进什么。美国的贸易虽然长年逆差,但是他为什么仍然能够保持发达国家中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能够一直把握住技术的前沿。根据索洛的增长模型,在短期看人均资本的增长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但是从长期看只有技术的进步才是增长最终的源泉。从美国上世纪的发展史来看,在初期是石油汽车工业,后期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带领美国创造了经济奇迹。环保的新能源产业不仅针对了世界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必然的问题,能够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以便在这一行业中取得标准的制定权。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能再居于人后,这关系到这个世纪我国话语权的问题,那么我们要不仅要进入这个领域而且不能随鸡起舞,要用自己的标准、技术去说话。

中美的贸易顺差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颖.中美贸易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国际贸易.2008(18)(19).

[2]唐慧,林玲.从中美贸易顺差看中国本土企业的贸易利得.经济问题探索.2009(4).

[3]徐明珠.产业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实证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66).

[4]胡鞍钢.关于中美贸易和汇率问题分析与建议.国际经济评论.2005(7)(8).

[5]亢梅玲.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4).

[6]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国际经济评论.2006 (9)(10).

[7]李石凯.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当代财经.2004(10).

[8]李雨时.互补性差异――解析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国际贸易.2001(11).

[9]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经济研究.2005(5).

上一篇:浅论制约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因素 下一篇: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