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债暗战

时间:2022-08-16 09:46:30

美国财政部2月18日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去年的12月份大幅减持了34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减幅达到4.3%,是中国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持美国国债,从而创下了美国短期国债海外投资者的减持记录。

海外观察家们据此解读,中国正在以经济手段向美国施压,反击美国在贸易和汇率政策上对中国的攻击。

美国恶招频出

奥巴马政府上任之初,对中国展现的是一副温和的面孔。在人权问题、以及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怀柔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国际舆论一度有“G2”的声音。

“但必须警惕,在美国的整体战略中,台湾、问题始终都是其遏制中国的筹码,美国历届政府不可能放弃,奥巴马政府同样不会放弃。”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袁鹏表示,只是每一任总统的做法有所不同,这跟各自的政治议程和需要相关。

果然,在奥巴马访华后仅仅2个月,美国就开始全面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向台湾出售武器,会见达赖,对中国钢铁等产品征收高达289%的反倾销税,力挺谷歌对抗中国的互联网管理……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华恶招频出,更多的是为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而来。

“软磨硬泡、利诱威逼,手段用尽,但这在中美交手中并不新鲜。”袁鹏表示,2008年11月美国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极为慷慨地赠送中国“世界经济领袖”的桂冠,且多次向中方保证美债的安全性和收益,利诱中国购买美债。

此外,为胁迫中国按时按照美国的预期购买美国国债,2008年10月,美国使出对售的招数最终如愿:中国创下一个月购买了659亿美元美国国债的惊人纪录。

但美国本身尚未走出危机,财政赤字还在激增,奥巴马政府出于国内政治议程的需要,再次故伎重演,对售、问题、互联网自由问题接踵而至,直至祭出贸易摩擦、反倾销、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看家法宝”。

“综合来看,美国此次几乎动用除直接军事威慑外的一切手段,可谓恶招用尽。”袁鹏表示,表面上看,美国方面意在中国核心利益方面制造麻烦,实际上,这些举动背后是美国急于将危机转嫁给中国。

中国还以颜色

中国已清楚地认识到,在与美博弈过程中,国债是美国的软肋。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月,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经超过了12.28万亿美元,而2010年它必须发行2.22万亿美元的国债来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美国现在赤字高悬,但刺激经济急需要钱,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发行国债,让海外投资者购买。

“中国、日本和英国都是大买家,这些买家不出手,美国将无米下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找到能买下这些巨量美国国债的“债权人”是美国的头等大事,而中国是潜在“债权人”中最有实力的一个。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很大程度上与中美目前的博弈有关:美国在“”、“问题”以及互联网开放、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反倾销等诸多问题上连续敲打中国,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迫使中国不得不考虑出手予以“反制”,还以颜色。

“如果说去年11月份减持93亿美元,意在敲山震虎,美国似乎没当回事儿,但12月份大减342亿美元,则是让美国彻底了解一下中国的态度。”刘煜辉表示,美国“欠钱是大爷”的心态应该有所收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抛售美国国债,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将缩水,因此,中国政府现阶段减持美国国债是给华盛顿敲响警钟。

中国已经开始娴熟地利用金融手段对抗美国对中国贸易方面的制裁。除了在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针锋相对,启动了对美国进口肉鸡实施反倾销措施外,在能源领域,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沙特石油最大买家,即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呼吁沙特就制裁伊朗问题对中国施压,但中国毫不为之所动。

国债博弈

此番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市场普遍认为时机把握比较恰当。有分析人士指出,长期来看,美元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拜疲软的欧元所赐,美元目前还处于中期反弹阶段,这是中国改变资产结构、抛售美元短债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大好时机。

“美国国债这个烫手山芋让中国陷入了左右为难境地,应对美国国债波动是中国的长期战略问题。”原中国金袖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教授吴念鲁认为,美元资产贬值将给债权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中国改变以单一美元计价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储备货币结构是长期趋势。

刘煜辉认为,中国在减持美债时,应该采取“美元汇率出现反弹时减持,而在美元汇率下跌时停止抛售:在短期债券到期后不再买入”的策略。这样“才能既减持美债,又减少中国美元资产的损失”。

对中国而言,减持美国国债,既是对美施压的反制,也是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债期进行战略调整的契机,更是中国痛下决心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增加贸易顺差的良机。

美国国会的政策研究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目前举行专题听证会,就中国持有美国债的问题对美中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听取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此举实属罕见。

至于美国是否会在此后的举动中有所收敛,中方是否会有新的出招,不妨静待时日,届时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将会反映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是否又有戏剧性变化。

上一篇:粤组织部长胡泽君履新高检副职 下一篇:低碳经济无关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