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利益相关者共享剩余索取权的博弈分析

时间:2022-10-20 10:52:46

核心利益相关者共享剩余索取权的博弈分析

【摘 要】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构成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现实中人力资本所有者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也是与参与企业契约的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多次谈判的结果,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关键词】 核心利益相关者 剩余索取权 博弈

1. 核心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动因分析

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提供者,股东最有动力和能力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去,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也就成为了必然。

管理者在追求其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人的利益,为了实现公司财富的增值,管理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也就成了必然。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必须有足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只能来自人力资本。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员工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日趋增强,员工参与制度也日益得到各国立法的认同与重视。员工作为一个集体有更大的不可分散的风险,也更有动力参与公司治理,获取剩余收益。

2. 参加博弈的要素谈判力

本文假设:“市场里的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合约。”股东是非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是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企业出现的本身就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结果,双方对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就取决于各自的博弈能力,即谈判力。

谈判力主要表现在:在社会中的稀缺程度、对生产的贡献、退出成本、承担风险的能力、禀赋。正是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要素谈判力,也正是这些方面的变化导致了企业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均衡的变化,使人力资本得以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3. 核心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博弈分析

初始阶段,人力资本缺乏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无法充分表达自身的真实实力;一个拥有足够物质资本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却可以向市场传递自身实力的信号,占据了主动的优势。这就是罗宾斯泰英模型中的先动优势。物质资本所有者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占据了先出价的位置,人力资本所有者往往要选择接受。因此,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初始契约常常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单边治理型的契约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的经理市场人力资本的信号显示机制也开始有效地显示管理者的真实人力资本。在之后的谈判过程中,要么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拒绝接受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出价份额,提出还价要求,要么是其自身先主动出价与他们进行叫价。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不同的时空状态和自由契约的制度环境下,谈判主体的谈判力是可变的,谈判是重复进行的,长期互动的过程。因此,模型的选取与运用一定要体现谈判契约的长期性、动态性与复杂性。罗宾斯泰英(Rubin-stein,1982)的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正好符合这样的谈判特征。

该模型中,两个参与人试图分割一块蛋糕,参与人1先出价,参人2可以接受或拒绝。如果接受,博弈结束,蛋糕按参与人1的方案分配;如果拒绝,参与人2出价(即还价),参与人1可以接受或拒绝。如果参与人1接受,博弈结束,蛋糕按参与人2的方案分配;如果参与人1拒绝,参与人1再出价。如此一直进行下去,直到一个参与人的出价被另一个参与人接受为止。

我们用x表示参与人1的份额,用 (1-x) 表示参与人2的份额。假定参与人1和参与人2的贴现因子分别为δ1和δ2。如果博弈在时期t结束,t是参与人1的出价阶段,参与人1支付的贴现值是Л1=δt-11xi,参与人2支付的贴现值是Л2=δt-12(1-xi)。罗宾斯泰英证明,在无限期轮流出价博弈中,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是:X*=(1-δ2)/(1-δ1δ2),若δ1=δ2,X*=1/(1+δ)。

本文假定参与人1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参与人2是人力资本所有者,那么这块蛋糕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两者之间就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争夺与分享就类似于罗宾斯泰英的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情形。模型中的贴现因子δ可理解为参与人的耐心程度和信息掌握程度,在企业剩余索取权的谈判中,这主要取决于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各自拥有资本(包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量的大小。资本量越大,信息掌握得越充分,其所有者就越有耐心。给定正常的人力资本,也就给定了δ2的值。式中的X*在此表示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方案。当δ11时,X*=1,即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企业剩余索取权;当δ21时,X*=0,即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全部企业剩余索取权。

随着谈判力的变化,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二者的耐心程度δ也就出现相应变化,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方案X*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δ1=0.8,δ2=0.4时,X*=0.88;当δ1=0.4,δ2=0.8时,X*=0.63;当δ1=0.2,δ2=0.9时,X*=0.12。因此,给定出价次序,越有耐心者得到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份额越大。或者,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就不断增强,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份额也就逐步增大。

结语

通过对罗宾斯泰英模型的简单应用,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点重要启示:(1)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谈判力格局,往往产生不同的企业剩余索取权配置形态。(2)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也是个极其微妙的心理博弈过程,参与方对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实际获取与各自的行为特征紧密相关。(3)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形态是内生于各当事人之间的多阶段谈判过程之中的,这决定了剩余索取权配置模式的多样化。由于契约谈判中各方的自身特征在不同时空状态下的差异,结果必然也是不同的。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强求只有一种统一的企业所有权模式。

参考文献:

[1]吕永红,葛玉辉.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应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主体[J].企业经济2005,(4):101-103.

[2]刘小玄.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剩余支配权[J].经济研究,1996,(5):3-11.

[3]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71-79.

[4]张维迎.所有制、治理机构及委托关系[J].经济研究,1996,(6): 3-15.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探讨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