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情境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渗透

时间:2022-10-20 08:30:52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渗透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主要理论基础。它强调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的重要影响,要求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借助外在环境的帮助,将信息经过特殊的处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主动建构对新事物的理解。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一、引言

(一)建构主义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家对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流行。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其学习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一个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信息进行选择、解释和加工处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2)学习条件。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主张:第一,注重主体的作用,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学习。一方面,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肋者、促进者和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第二,建构主义注重真实情境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应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或与现实环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去感受,从而获得既生动又丰富的信息。第三,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及互相学习。第四,以所选用教材为基础,配以相关的课外材料,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3)学习结果。强调使学习者具备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与英语学习

建构性学习具有六条核心特征: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和反思性。荷兰尼密根大学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它最有利于开发人脑潜力,最符合学习的本质。皮亚杰认为,语言知识结构包括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也就是说语言知识的结构是开放性的,语言的共时性系统也并非静止不变,因此,它会随着输入不断地改变原有结构,形成新结构,而每一次产生的新结构又都能参与下一次的建构,产生新结构。英语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技能学习,是学习者自身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建构,形成新的结构。语言的习得充满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吸收的结果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后的全新结构。由于学习者总是不断地接触语言材料,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就成了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非常适用于英语学习。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情境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教师同样是情境中的事件探究者或问题解决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建构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由于这种教学是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的,故有时也被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中的各种事件或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是教师和学生思想集中的焦点。通过学生和教师对这些事件或问题的探究,教学内容及其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这些事件或问题恰如一个个“锚”,“锚”不仅是学习者应用已掌握知识的情境,更重要的是使用“锚”来帮助学生发现新学习的必要,从而树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因此,也有人把这种教学形象地称为“抛锚式教学”。它由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因而,情境教学被誉为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情境创设原则

1.原创性和非唯一性

情境教学的主题,一般由所选用的教材而定,但其内容和形式多由各位老师自行设计和推动,以至每校、每课时用到的例子不尽相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学文章的文体,适当变换词汇的学习方法。对于较长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在不破坏整体结构的情况下,词汇可穿插文中进行讲解;对于故事情节较为紧凑的记叙文可将相关词汇先行讲解,从而创设让学生较快进入英语学习状态的情境。

2.趣味性与挑战性

根据教学的主题,实例和问题可以是很好的英语课堂导入方式,简单、轻松、通俗、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不过教师要注意,选用的例子和问题要恰当,与所学主题要相关,既有复习的作用,又能起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和导入新课的效果。

3.方法性和特殊性

情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开端,不是终点。以情境作为教学工具时,要引导学生从特殊性过渡到普遍性。例如,学生学习表示一年的四个季节和月份的知识,由于考虑到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教师可利用板书和彩色粉笔这种教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绿、红、黄、白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由于色彩对感官的刺激,学生会很直观地了解到四季的色彩特征、温度变化和月份分布,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一些词的结构,记忆新单词,可谓一举多得。

4.开放性和生活性

建构主义强调英语教学的社会化和生活化。语言就是要和生活打交道,英语教学要从课堂走向学生的生活,让语言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英语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5.过程贯穿性和内容多样性

情境的创设不应只在授课的开始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现代英语教学所倡导的TBL教学(task-based learning)就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最好的建构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去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思维阵地。例如,在口语课上,教师可设定学生之间是装潢设计师和顾客的身份,通过探讨房屋装修的方式来编排各色的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中构建英语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情境创设方法

1.问题情境创设法

问题情境化既避免了知识以枯燥、呆板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又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境中加以呈现。例如,在谈到经济的话题时教师可给学生安排几个任务,让学生利用合作小组进行讨论,并给出讨论的结果。学生在讨论和回答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展现他们的才智。教师还可从中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人生观,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活动情境创设法

语言学习的根本在于交际,创设有效的活动课堂在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但教师在设置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一是活动应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思准确理解、对语音语调及句式基本掌握后才可进行,否则大部分学生会觉得任务太难而降低参与兴趣,结果导致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二是活动小组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作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三是活动过程中应让学生注意到非语言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四是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应在活动结束时及时纠正,当然也要注意纠正策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多媒体网络情境创设法

此法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于一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功能,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四要素之间的有效整合,从而创建学习者最理想的意义建构环境。如:合作性学习,即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协作性学习,即师生互动,师生之间不仅在认知信息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信息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以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教师在课件中可根据情节插入不同的声音效果。音乐的轻、重、缓、急让学生的心境有起有伏,使学习有张有弛,更具有情趣。

建构主义的理论顺应了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它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自主性和情境性”。它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与他人的密切关联中,处于一定的真实社会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将新旧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建构主义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领域,可以为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性“情境”,它的最大特点是把英语教学真实化,将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变为有目的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

[2] 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整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