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烟台开埠后对外贸易的兴衰及其原因探究

时间:2022-10-20 01:18:00

近代烟台开埠后对外贸易的兴衰及其原因探究

开埠前烟台是胶东半岛的一个小渔村,1861年开埠后,烟台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对外贸易逐渐发展兴盛起来,但在20世纪初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烟台对外贸易逐渐走向衰落。

一、开埠前的烟台

据《福山县志》记载,“烟台其始不过一鱼寮耳,渐而帆船有停泊者,其入口不过粮石,出口不过鱼盐而已,时商号仅三二十家”。开埠前,烟台仅是福山县的一个小渔港,面积及其狭隘。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恢复海上漕运,烟台成为海上漕运的中转站,漕船八成装米,二成搭货,免其纳税以恤商,到道光末年,烟台的商号已经达到上千家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于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山东登州为通商口岸。1861年,英国派马礼逊从济南出发,再次对开埠口岸进行考察,经一路考察后,马礼逊认为,“登州府作为一个港口是不利的,它的港口浅,并且非常无遮蔽”。而烟台不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方面,还是当时的贸易规模,都远远超越登州,清政府被迫同意将通商口岸由登州改为烟台。

二、烟台对外贸易的兴盛

自1861年开埠以来,烟台作为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可以直接进行对外贸易,此后,烟台对外贸易逐渐兴盛起来。烟台对外贸易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主要商品对烟台对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以前烟台出口的货物当中,对输出趋势影响较大的产品主要有豆类及豆饼、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花边、药材、发网共15项。豆类、草帽辫、和丝绸是烟台对外贸易出口的代表性土货,所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最大。从1861年至1871年,豆类、豆油和豆饼出口值大约占烟台土货出口的一半。代替豆货而起的是草帽辫贸易,从1877年至1903年的二十多年间,是草帽辫贸易的黄金时期,1881年草帽辫首次超过豆货成最重要的出口品,其出口比重达到最高峰,占烟台全部出口总值的38.1%,一直到1894年,烟台草帽辫年平均出口量达4.2万担。进入19世纪90年代后生丝和茧绸取代了豆货和草帽辫成为烟台最重要的土货出口品,丝和绸贸易出口值约占总出口值的一半。相比较豆货、草帽辫和丝绸来说,粉丝出口比重最为稳定,长期维持在10%左右。

与此同时,外国商人利用烟台是山东第一个通商口岸的优势,大量向烟台输出货物,作为打开北方市场的一个战略阵地。据刘素芬的研究,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粮食和燃料等是烟台进口贸易的主要商品。鸦片和纺织品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在1867至1880年间两者进口比重达到50%-60%,自1880年以后,鸦片进口数量迅速下降到5%以下,变得无足轻重。1882至1891年间五金和煤油在烟台进口贸易中所占份额相当大,五金的进口值在洋货进口总值中占7%。烟台进口的洋货绝大多数属于工业制成品,而土货出口多属于原料和半制品,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的落后性,更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技术对烟台对外贸易进行的殖民统治。

烟台对外贸易总额自开埠以来至1905年逐年增加。以1875年为基期,取贸易指数为100,到1905年贸易指数为220,从1875年至1905年贸易指数基本上成上升趋势,有个别年份贸易指数低于100,这一般是因为烟台腹地受到水旱灾害的影响,农业歉收自然导致消费压缩。1875年洋货进口为9986102海关两,到1905年为21129028海关两,这期间呈增长趋势。1875年土货进口为5647198海关两到1903年基本上保持稳定。1875年土货出口为5586732海关两,到1905年增长到132221337海关两。可以看出,洋货进口多于土货出口,存在着明显的入超现象。

三、烟台开埠后对外贸易的衰落

自1861年开埠至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在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最高峰,此后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滑落,烟台进入对外贸易的衰落时期,表1为烟台1901至1910年进口贸易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一下几点。

(一)从贸易总额方面来看,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最高峰,此后个别虽有年份增长,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二)从洋货进口方面来看,烟台洋货进口最多的一年是1901年,此后开始逐年下降,平均每年约递减100多万海关两。

(三)从土货出口方面来看,自1901年起土货出口基本上呈增长趋势,并且在1907年超越了洋货进口,从洋货进口和土货进口比较能够看出,烟台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的地位不断下降。同一时期内烟台洋货进口量逐渐减少而青岛洋货进口量却在逐渐增加,充分说明青岛已抢占了烟台洋货进口的渠道。烟台此时期的土货出口虽略有增加,但增加的这些土货不再主要运往国外,大部分运往国内市场,这说明烟台逐渐由国际贸易转向国内贸易。

四、对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从1861年开埠到1905年,烟台对外贸易总额不断增长,1905年达到最高峰,此后出现了转折,贸易增长总额不断下降,进出口货物总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烟台对外贸易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烟台缺乏大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建设和通往经济腹地的铁路交通建设。

开埠时,烟台凭借优越的港口条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但迟迟未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建设,使港区内的船舶经常遭到波浪袭击,船舶损坏严重。烟台是丘陵地形,山地此起彼伏,不利于交通建设,烟台通过经济腹地仅有一条长600华里的烟潍公路,大部分货物还是靠骡马驮运,这十分不利于货物运送和经济腹地的扩大。

(二)1897年青岛的开埠,使烟台失去了山东唯一通商口岸的政策优势。

青岛自开埠后,在德国管理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建设,修建的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相连通,扩大了青岛的经济腹地。胶济铁路建成以后,原来通过运河运往烟台的货物也改走胶济铁路运往青岛,由于铁路运输量大、快捷且价格便宜,青岛成为货物运输的终点站。

(三)由于大连、安东、大东沟的相继开埠,烟台作为北方中转站的作用在逐渐减弱。

在烟台的对外贸易中,转口贸易占了相当大的份额,南方运往东北地区的货物,一般都经过烟台转口,大连、安东、大东沟未开埠之前是烟台的内港,开埠后,逐渐与烟台形成竞争局面。大连港开埠后,东北的豆类、豆饼、豆油等货物不再经过烟台中转,可直接运往国外

五、结语

烟台对外贸易的兴衰与烟台港口的地位息息相关,当烟台是山东半岛唯一的通商口岸、联系东北和南方货物的中转站时,烟台对外贸易呈上升趋势。青岛、大连的相继开埠使烟台的优势逐渐丧失,除此之外,烟台自身的港口设备落后而且还缺乏通往内地的铁路设施,这加速了烟台对外贸易的衰落。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 266100)

上一篇:城市形象传播的误区与策略 下一篇:关于当前花鼓戏传承趋势与现状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