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花鼓戏传承趋势与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时间:2022-06-12 12:42:16

关于当前花鼓戏传承趋势与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立足于对长沙家长和学生进行的花鼓戏问卷调查,对当前花鼓戏传承状况做了深度观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花鼓戏生存与传承困难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把握花鼓戏近几十年来传承的趋势,从而为我们更为深切全面地了解花鼓戏生存现状打下了基础。

花鼓戏正在渐渐淡出家长们的视野。笔者通过在长沙市的实地问卷调查,了解花鼓戏传承现状,观察其传承趋势,并分析其衰弱的原因,以把握花鼓戏社会传播的概貌。

一、市民及学生接触花鼓戏的状况

调查显示,花鼓戏正慢慢从家长及学生的视野内消失。一方面,年长一代市民渐渐远离花鼓戏。另一方面,花鼓戏难以吸引年青一代家长的审美,使得花鼓戏的传承状况更为严峻。

(一)越年轻,对花鼓戏越陌生

调查显示,花鼓戏对大部分的家长及学生来说都可以说是陌生的事物,只有44%的家长在近3年里看过花鼓戏,只有10%的家长表示经常观看,偶尔或很少看花鼓戏的占到总数的88%。而学生只有40%看过花鼓戏,只有7%的经常看花鼓戏,偶尔或很少看的占到总数的85%。家长越年轻,接触越少的趋势。认为自己很了解花鼓戏的老年家长、中老年家长、中青年家长及青年家长家长分别为12%、11%、4%、0%。不了解或不知晓的分别为32%、26%、33%、55%。而学生群体能数出三部以上花鼓戏剧目的学生仅有17%。45至60岁的中老年家长看过花鼓戏的比25岁以下的年轻家长高出26个百分点,他们是花鼓戏最忠实的戏迷。

(二)花鼓戏淡出家长们视野的原因初探

1.空间距离造成花鼓戏传播困难

调查显示,现场看过花鼓戏的家长只占总数40%,而学生只占17%。这与学校根本就没有组织过花鼓戏观看活动有关。通过电视或音像制品看到花鼓戏的家长和学生比例分别为94%和71%、42%和12%,大部分学生与市民们没有亲临花鼓戏演出现场。

2.缺乏适当的渠道及足够的时间

调查显示花鼓戏传播渠道单一,以电视传播为主。而且湖南地方频道很少播出花鼓戏,这限制了花鼓戏传播。调查显示,未看花鼓戏的市民有45%的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时间或适当的渠道”。而在被问到“为什么未观看花鼓戏”是,也有4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时间或适当的渠道”。

3.与时代审美观念不符

调查显示,分别有55%与53%的学生认为花鼓戏“不好看”或“没兴趣”。70%的学生之所以观看花鼓戏是因为打发时间。家长们的选择为:好看(82%)、受他家长影响(62%)、学习(48%)。两者相比可以发现,花鼓戏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小于家长。

二、家长及学生对花鼓戏传承的意愿与观点

调查显示,家长及学生们对于传承花鼓戏的意愿与评价表现出很大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看法与行动意愿不符

学生与家长肯定花鼓戏需要传承或发扬的分别占总数的83%和82%,然而表示“打算在未来观看更多花鼓戏”的家长和学生分别只占到55%和41%。认为花鼓戏教育“十分重要”或“有必要”的家长分别达12%和52%,而表示将来“肯定会”或“或许会”观看花鼓戏的只占31%。学生则只有8%的认为在学校学习花鼓戏知识有必要,60%的认为无必要。

(二)忠实观众少,集中于中老年家长群

24%的家长与14%的学生表示在未来肯定会观看更多的花鼓戏。忠实观众基本集中于45岁以上家长群。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意愿处于摇摆之中,表示不确定的学生、青年与中青年家长分别占到总数的65%、81%与82%。

(三)不能全面深刻认识花鼓戏价值

调查显示,家长及学生对花鼓戏的价值认识大多停留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文化)”以及“丰富家长们的生活”上。家长们在否定花鼓戏的经济价值上基本取得了难得的rA。总体看来,除了中老年家长有较为全面的看法外,其余群体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认识不足问题。

(四)以中老年家长为顶点,越年轻,对花鼓戏态度越消极

自60岁以下,家长对花鼓戏的评价呈下降趋势。中老年家长、中青年家长、青年家长评价花鼓戏为“优秀的”的比例从77%。到56%,再到50%。中老年家长、中青年家长、青年家长认为花鼓戏教育十分重要的比例分别为19%、9%、0%。由此可见,家长年龄与对花鼓戏的态度相比大致呈现反相关关系。

三、市民及学生花鼓戏传承的状况

调查显示明确承认自己曾“要求、引导下一代了解与学习花鼓戏”的只占总数的23%,而没有的占到了71%。而且这一比例与家长年龄呈正相关。青年家长、中青年家长、中老年家长、老年家长表示没有的比例分别为93%、68%、77%、57%。不过,学生们表示家长曾向自己介绍过花鼓戏的比例均为47%。这或许能反映出在家长看来传承花鼓戏是“不值一提”的事。

家长们的这些想法或许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受社会群体或舆论的影响。调查显示,35%的家长和15%的家长以“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要”和“与我无关”为由认为花鼓戏教育是无必要的。

其二、缺乏相应的素质条件。认为花鼓戏教育不必要的家长中,41%的将“自身素养贫乏”作为原因。而在曾“要求、引导下一代了解与学习花鼓戏”的家长中,有21%的和25%的家长认为“自身知识贫乏”与“缺乏相应的资料设备条件”是花鼓戏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还有5%的家长归因于得不到社会理解与支持

其三、亲少年孩子对花鼓戏不感兴趣。在曾“要求、引导下一代了解与学习花鼓戏”的家长中,有49%的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孩子们不感兴趣”。而在那些认为学习花鼓戏是不必要的学生中,有4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花鼓戏,也不打算看它”。而表示花鼓戏学习与自己无关的学生占到56%。当被问到如果“当家长向你介绍花鼓戏时,你会觉得怎样?”,觉得有趣的学生只占到总数的35%。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花鼓戏不感兴趣。

总结来看,花鼓戏对人们的影响较小。只有8%的家长认为花鼓戏对其生活的影响“很大”,而认为很小及无影响的分别占到总数的38%和23%。

四、关于有效进行花鼓戏传承的建议

(一)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与知识传播作用

现代媒体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昆曲在与现代媒体结姻之后重新走向繁荣。要想提高家长们对花鼓戏价值的认识,最可靠有效的办法便是利用媒体的力量。调查显示,有94%的家长和71%的学生通过电视节目观看花鼓戏。38%的家长和58%的学生认为媒体的宣传对其关于花鼓戏的观点行为造成影响。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周回生老师也热切期盼能够充分发挥广电传媒的优势,为花鼓戏传承发挥作用。当前,湖南公共频道已经开辟了“公共大戏台”与“超级戏乐会”栏目,收视率较高。公共频道还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二)在社区与学校建立花鼓戏传承与教育阵地,深入群众发起运动

传统的人际传播也十分重要。学生中分别有占26%和12%的认为家长和朋友影响了他们的看法。而在家长中,也分别有18%和10%的认为家人、朋友影响了他们的观点与行为。这种影响是天然存在的,而当人们身边的人都在讨论刘海砍樵时,花鼓戏教育所面临的许多困难也必将迎刃而解。要使花鼓戏作为共同话题进入人们生活,需要社区和学校来发挥它的作用。学校与社区应该起到“信息库”、“广播站”与“舞台”的作用,公布更新有关花鼓戏的新闻与消息,适时组织家长与学生讨论有关花鼓戏的话题,并提供花鼓戏演出的舞台。

(三)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是花鼓戏自身要向大众的需求靠拢

花鼓戏与年轻人审美观念不相符是其走向衰弱最根本的原因。要使花鼓戏要想传承下去,它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撕下“老年人才喜欢看”的标签,赋予它新的生机活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能提供有益借鉴。导演将原著55折浓缩为27折。这缩短了演出时长,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戏剧感。导演还大胆任用年轻演员担纲,同时在戏剧服装与舞蹈上做提升工作,使之显得更为华丽抢眼,大大增强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这适应了年轻人的审美观念。许多年轻人成为了昆剧的粉丝。花鼓戏作为小剧种,进行创新更有优势。据统计,传统花鼓戏单出剧目142出,折子戏46出,整本戏77出,连台本戏4出。花鼓戏剧院可以挑选单出剧目或折子戏做创新实验,而对整本戏与连台戏进行改编。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8)

上一篇:近代烟台开埠后对外贸易的兴衰及其原因探究 下一篇:地方院校广告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创新研究